全面小康|扬州援疆新源工作组:打通富民路鱼跃那拉泉
来源:“学习强国”扬州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9-22
扬州城向西北4000多公里,那拉提草原连绵起伏,巩乃斯河蜿蜒曲折,比邻而居的“那拉泉”因泉水得名,寓意“太阳下的泉水”。这里风景优美、盛产冷水鱼,是全国较大的哲罗鲑生产基地之一,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
如何推动那拉泉成为新源县三产融合发展的“领头鱼”?在扬州市对口支援新源县工作组的推动下,“以点带面”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在5月的“那拉泉”奔涌。
拥抱创业梦:三产融合,鱼跃那拉泉
5月的那拉泉满目青翠,哲罗鲑、虹鳟、金鳟、锦鲤在一个个鱼池中翻滚。“最美新源·遇见那拉泉”室外摄影展正在这里举办,一张张摄影图片记录了那拉泉的四时风光。“若你万水千山走遍,不妨来这里一坐,听河谷清风,看天山暮雪……”新疆那拉泉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韦统兵特意为这次摄影展创作了一首诗。
退休之后,韦统兵从大都市来到了边疆小镇阿勒玛勒“归田园居”,化身现代养鱼人,在这里拥抱他的田园梦和创业梦。“冷水鱼的生长环境要求一年四季都在20°C以下,这里的泉水即使到了冬天,水温也维持在8°C-16°C,所以冷水鱼一年四季都能生长。”当地人眼中看似无用的“黑水”,在韦统兵眼中成了养殖冷水鱼的“活水”。
目前,那拉泉建有各类标准化养殖池150亩,年产量在150吨左右,建有冷水鱼孵化繁育车间,可生产各类冷水鱼鱼苗30万尾。冷水鱼和开发的系列产品远销北上广深,深受市场欢迎。
打通富民路:一条木栈道,“以点带面”勾连村落
随着养殖、深加工、休闲旅游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推进,每到旅游旺季,那拉泉的旅游接待能力也备受考验。四零泉村是韦统兵生活的“朋友圈”,带动当地村民致富,是他一直想做的事。他的这一想法和扬州市对口支援新源县工作组组长、新源县委副书记孟德和不谋而合。
“孟书记找到我说,希望你们富裕了,村庄也能跟着富裕。村庄里有个泉叫状元泉,援疆组计划建设的这条木栈道开通后,我们可以协助村庄改造景色。扬州援疆组的思路非常好,四零泉村跟我们这的距离也就800米左右,但是没有这条路,几乎就是隔断的,那边没有客源进去……”一条由援疆资金投资近百万元建设的木栈道,打通了村民们的致富路。
扬州市对口支援新源县工作组组长、新源县委副书记孟德和表示,希望通过那拉泉“以点带面”,让致富的泉水长流。集体用地租不出去,就把它用起来。下一步,是在那拉泉旁边规划了300多亩的自驾车营地,让村里带着这个资产去招商引资,盘活集体用地,提高租金收入,带动老百姓就业,改变村容村貌。
乡村振兴路:一池冷水鱼,撬动特色小镇发展
韦统兵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在扬州援疆组的支持下,依托当地丰富的泉水资源,将阿勒玛勒镇打造成冷水鱼养殖基地。“我先给大家做一个点,让大家看看这个事情能否做成。因为这个地方有三道水,水量特别大,特别适合养冷水鱼,所以把这三道水利用起来,这一圈都打造鱼塘,老百姓不都富起来了吗?”韦统兵希望,这一池池的冷水鱼,能够带动阿勒玛勒镇乡村振兴。
对此,扬州援疆组也积极回应。“他不但自己养,也把鱼苗送给老百姓,通过鱼产养殖、繁殖,带动周边共同致富。”孟德和说,从“一个村”到“一个镇”,将通过“那拉泉”三产融合的示范作用,探索推进“冷水鱼”特色小镇发展。
扬州援疆组捐赠给那拉泉的80条锦鲤种苗入乡随俗,正在泉水中繁殖。韦统兵相信,未来,那拉泉一定会发生更多美好的致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