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出 住得好 能致富
来源:徐州日报 日期: 2021-08-12
沛县鹿楼镇千秋集新村鸟瞰。
5月6日,沛县鹿楼镇260户村民喜迁千秋集新村,人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千秋集集中居住区以大朱集为中心,周边的何庄、王园、大张庄、小张庄等共五个自然村集中规划建设,是全市乡村振兴先行先试示范点。居住区建成后,依托大沙河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着力发展林果种植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把千秋集打造成农民的大乐园。
新居环境好,告别脏乱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好不好,首先看住房。
49岁的宋永文分到一套146平方米的新房,经过一个月装修,马上可以正式入住了。这些天来,宋永文和村民们每天都要聚集一起在新村里转转。宽阔整洁的柏油路、典雅大方的小洋楼、翠绿整齐的绿化植被、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村民们打量自己的新房子,满眼都是欢喜。
“新村环境挺好,配套设施也齐全,住上这么好的新房,真的很满意。”宋永文说。他家四口人,妻子在村里的桃树林除草打零工,每天收获70元劳务费。两个孩子一个已经上班、一个在读大学。原先他们住在大张庄,虽说老宅地有着200多平方米的院子,但是居住条件比起新房还是差很多。
宋永文家入住新房没有再掏钱,政府反而补贴了几万元。原来,政府拆迁原房屋时是委托第三方评估公司按照拆迁政策对房屋进行评估,新房每平方米1100元上房,按照评估价与新房价格相比互相补差价。大部分村民上房都收到了差价补偿,只有36户因为新房面积大需要补差价上房。今年,宋永文养了7000只肉鸭,利用自家的4亩果树林种植金蝉,马上金蝉上市了,收益看好。
72岁的村民朱信美,原是大朱集自然村村民,两子一女,目前老两口单独居住。分到的房屋是11号楼140平方米的院落,原来居住的是126平方米的青砖瓦房,上房时拿出3.9万元差价给村委会。他说,原来居住环境差,进家没有一条好路,泥土满天飞,现在环境优美,也有休闲广场,方便溜溜逛逛。
坚持人性化、本地化、特色化
“农村住房改善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用规划引导民意,用规划完善功能,强化高标定位,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讲清楚规划选址和户型设计,引导群众合理选择户型和面积,避免盲目求大,增加负担。”沛县鹿楼镇宣传委员梁振说。
千秋集新村是全市乡村振兴先行先试示范点。该村位于美丽的大沙河畔,距徐济高速出口5公里。新村占地约240亩,总建筑面积约65000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可安置388户。为切实发挥千秋集项目的龙头示范作用,鹿楼镇党委要求不仅从保进度、保质量入手,而且还要从生活环境、配套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及早规划,全力打造千秋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形象。
坚持人性化。在千秋集新村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设计户型为汉代风格的两层庭院式。配套建设占地900平方米的1轨幼儿园1座以及警务室、物流快递站等便民设施。
坚持本地化。充分利用村内现有资源,在建设过程中保留朱氏宗祠,并引沙河水入村,将村内原有的东燕池改扩建为群众休闲娱乐的水上乐园。绿化上也保留了刺槐、榆树等乡土树种,最大限度留住“乡愁”。
坚持特色化。该镇与山东乡忆民俗博物馆达成协议,在千秋集商业街新建民俗大观园,让群众和游客赏民俗、品瓜果,使之成为沙河文旅长廊的一个重要节点。
以人为本,保证群众利益最大化
推进农房改善工作,不仅要让广大群众搬得出、住得好,还要能致富。
农民搬出后,复垦的土地如何利用?鹿楼镇党委着力在农业资源上做文章。鹿楼镇在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保证群众利益最大化,实现了让农民群众搬得出、住得好、能致富的目标。
该镇党委要求坚持产业引领、推动富民增收。盘活集体资产促增收。新村建成后可复垦土地约600亩,退出的土地由村集体统一规模流转,实现村集体收入的新提升。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新村依托大沙河现代农业示范园,着力发展林果种植业,重点发展黄桃、林下金蝉种植项目等。近期规划1000亩订单黄桃、3000亩林下种植金蝉和460亩药用牡丹、芍药。延长产业链促增收。
在传统果品种植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反季节品种,维纳斯黄金苹果、映霜红冬桃等规模不断扩大,依托冷链物流园,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果品收储、贮藏、运输及加工,以种植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把千秋集的农业建成农业大观园、把千秋集村建设为农村的大公园、农民的大乐园,带动退出土地的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徐报融媒记者 李宁 于珑 通讯员 梁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