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睢宁:锻造乡土人才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徐州日报 日期: 2021-08-12

乡土人才是开启乡村振兴的“核心密钥”。

睢宁县始终高度重视乡土人才工作,将乡土人才工作纳入全县人才工作总体布局,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锻造了一批立于德、精于艺、勇于创、志于带的新时代乡土人才队伍,让有乡土气息的“土专家”“田秀才”真正“活”起来、“香”起来、“强”起来。

着眼全局“寻” 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

“在睢宁县人才办‘深挖细探’的要求下,我们结合本镇悠久的下邳历史文化、甜油、苔干、贡菜等特色产业,进行深入摸底排查,挨家挨户寻找文化传播者、技艺传承人。”古邳镇组织委员殷琳说。

“怀中抱子扇”被誉为睢宁的民间文化名片,源自古邳镇,具有200多年的历史,因扇柄上编有“下邳”二字,也称为下邳“怀中抱子扇”,手工细腻,堪称一绝,曾在1915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巴拿马银奖”。家住古邳镇半山村的杨新明、刘翠玲夫妇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怀中抱子扇”传承人。

传授“怀中抱子扇”制作。

为更好地把古邳镇特有的“怀中抱子扇”产业传承下去,古邳镇政府成立“怀中抱子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协会,并邀请杨新明夫妻俩到古邳中学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学培训班,下邳“怀中抱子扇”成为古邳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修课”。近年来,杨新明夫妇通过申报、研究、传播等多种措施,建立了一整套这一非物质文化项目保护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队伍也越来越大。

睢宁县深入挖掘,寻根探脉,通过线上推荐、线下走访相结合,寻找有种养技术、懂产业经营、会传统手工艺“绝活”等乡村人才纳入“乡土人才”信息库,引导帮扶他们在家乡发展产业,充实睢宁县乡土人才信息库,注满乡土人才成长成才“蓄水池”。

目前乡土人才信息库收录了苏北大鼓、睢宁唢呐、落子舞、高作面兔、魏集泥塑等60余种具有睢宁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

多措并举“育”让乡土人才“遍地开花”

“我们的小龙虾深加工项目,采取‘公司+人才+合作社+农户’模式,项目中汇集了水产品养殖、加工等产业链人才,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参加睢宁县大学生暨返乡人员创新创业大赛的乡土能人、邱集镇大社村党支部书记孙嘉伟说。

近年来,睢宁县建立系统、灵活、开放的各类平台,围绕产业经营、农村电商、职工技能、技艺传承等,开展本土优秀实用人才培训班,举办“睢宁创新创业大赛”“职工技能大赛”等赛事,助推乡土人才创新创优、成长成才。

沙集镇充分发挥“沙集模式”发源地优势,建成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举办“十大木工”“小镇大匠”等系列评比活动,切实用人才促转型,取得较好成效。在以“沙集模式”为代表的农村电商带动下,睢宁已形成淘宝镇14个、淘宝村112个,2019年电商交易额突破330亿元,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睢宁县乡土人才大力发挥传帮带作用,魏集小学郭永老师作为睢宁县百名优秀本土实用人才技艺类传承类一员,通过开设艺术课,将泥塑这一传统技艺传承发扬;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王集小学朱永老师,把艺术种子播撒在乡村孩子的心中,让儿童画浸润孩子们的心灵。

筑底企稳“强”让乡土人才“各显其能”

“多亏了技术专家许营指导,我养了9张春蚕,收获了400多公斤蚕茧,按照1公斤34元算,收入超万元。”6月9日,在睢宁县桃园镇宋楼村蚕茧收购点,蚕农孙新艳掩饰不住蚕茧丰收的喜悦。

睢宁县桃园镇致力于打造“蚕桑”特色产业文化小镇,建设蚕桑产业园,通过“农业公司+村级领办合作社+人才+农户”的模式,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带动当地近800人就业。

这是睢宁县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各有所长、处在基层、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推动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一个缩影。

高作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高作面兔”发扬光大,推介四月八“面兔节”,评选年度“面兔王”,在网上销售“愤怒的小鸟”“小猪佩奇”等新型面兔,带动当地近千人就业。

今年,睢宁县还联合湖南农业大学筹建农业产业研究院、申报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8个、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4个。

在6月11日的全省乡土人才“三带两助”推进会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睢宁县作为典型进行了经验交流。

睢宁县人才办负责人说,下一步,睢宁县将继续用活乡土人才资源,锻造乡土人才,赋能乡村振兴,让广大乡土人才的能量在睢宁大地充分释放、活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竞相涌流。

(文 徐报融媒记者 刘作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