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盐城市射阳县:洋马镇稻鳅共作农民富了,品质优了

来源:农民日报 日期: 2021-09-10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让农业回归“绿色”本质,不仅于环境有益,也能生产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安全农产品。在实践中,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是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以及如何让农户更多收益的,本报记者走进一家稻鳅共作合作社一探究竟--

眼下正是小麦收割的黄金时节,江苏省射阳县洋马镇现代生态农业园内却是一片寂静,一种开着深紫色花朵的绿色植物满布整个田野。盐城昱翔合作社理事长胡汝平介绍说:“这是苕子,是一种绿肥,为马上开展的稻鳅共作提供养料。”

2015年春,“万亩稻鳅生态立体共作”项目落户在这个农业产业园内,由盐城昱翔合作社作为生产主体,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负责技术指导。项目当年在合作社的种植基地试种2000亩稻鳅共作,采用生物有机肥、绿肥相结合的模式,形成零化肥农药稻鳅共作示范基地。“稻鳅田不仅给农民带来更高的收益,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可谓富了农民,绿了田野。”胡汝平高兴地说。

1、稻鳅互利共生 实现一田两用,一地双收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周文宗告诉记者:“稻鳅共作,就是在水稻田里放入泥鳅为主,虾、黄鳝、田螺、蚯蚓等为辅的自组织模式,这样可以实现一田两用、一地双收。”

胡汝平介绍说,稻鳅共作模式的好处在于,全程基本不用杀虫剂、不用化肥、不用投饲料,在稻田四周及“空中”挂上防虫灯,害虫成了鱼虾的美食。在水里,黄鳝吃害虫、水丝蚓、陆生蚯蚓等,虾、鳅吃浮游生物。泥鳅在田中游动疏松土壤,泥鳅排泄物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在收获泥鳅的同时,也提高大米质量,形成生态良性循环。

“绿色有机的产品现在特别受欢迎。”胡汝平说,“我们要让消费者吃到过去那种纯天然的大米。”如今,合作社也成立了公司,注册了‘稻鳅生’牌商标,生产礼盒装大米,热销深圳、厦门、北京、上海等地。

事实上,稻田立体养殖模式一直处于探索中,此前已陆续有稻田鸭、稻田鱼等模式问世,之所以选择稻鳅共作,是因为如果选用外来物种,就会打破稻田原有的生态平衡。周文宗说:“稻田里本来没有的东西,人为加进去,就会产生负面作用。比如稻田里养鸭,到后期,鸭子不但吃虫子,还吃稻谷,鸭子经济效益也不算高。而鳝鱼、泥鳅、田螺等原本就生长在稻田里,对水稻的伤害相对较小。”

2、不种麦来种绿肥 减少了农残,改良了土地

稻鳅共作模式在老一辈庄稼人看来有些玄乎。苕子,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相当陌生,而对于上了年纪的庄稼人,却是再熟悉不过了。64岁的老农民张元良感慨地说:“我种田已经30多年了,用苕子做绿肥还是二三十年前的事情,那时候没有化肥,水稻、棉花全部用苕子做绿肥,后来,化肥用起来十分便捷,农户们都懒得再种绿肥了。”除了麻烦,张元良还认为如果种绿肥每年要少收一季麦子,等于收成少了近千元,他是不认可的。

射阳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5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130万亩。一直以来,稻麦两季是当地农民认可的最稳妥的种植模式。“联耕联种全面推广后,大农机进了田,种稻麦两季最保险,收益最稳定。”种粮大户杜良洋说。

然而,看似稳妥的背后,却存在着隐患。射阳县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徐守明告诉记者:“种植稻麦两季需要长期使用化肥,土壤容易板结,导致肥力下降。时间久了,化肥的使用量会越来越多,效果也越来越差。长期使用化肥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投入产出率也会下降。”使用绿肥初期,产量确实会有所下降,但连续使用三年后,土壤肥力回升,水稻产量也会随之不断提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选用绿肥还是非常可取的。

“我们生产出的‘稻鳅生’香米要求不能使用任何化肥,全部使用绿肥。看似少收了一季小麦,实际上有机稻米和泥鳅的收益要更高,而且还能有效改良土壤,治理土壤污染。”胡汝平说。据了解,合作社当年试种获得成功,基地产的稻米经国家权威检验机构检测,农药残留等指标均为零,产品在市场上深受欢迎。

3、2公斤米卖到49元 农民享分红,收入增一倍

胡汝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采用“稻鳅共作”方式种植的水稻价格高于市场均价5%至10%,亩产值约为1800元,泥鳅亩产值在2700元以上,合计产值4500元以上,剔除生产成本,稻鳅共作可带来亩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这比普通稻麦两季的收入高出一倍,而且把对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

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企业”的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还可在合作社打工挣钱。稻米则经过农产品加工企业包装销售,2.4公斤的“稻鳅生”牌大米,可以卖到49元一袋。

去年,基地租赁使用当地12台插秧机和6部运输车,带动当地群众100多人就业。洋马镇贺东村村民刘如生今年50岁,他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将自己的8亩地流转给昱翔合作社,每年有7200元分红,还能每季过来打零工。56岁的丁凤生利用农闲时间帮助基地插秧:“在基地忙一季水稻也能挣将近1万元,这都是额外的收入。”

“‘稻鳅生’香米的成功加快了射阳大米的转型升级步伐,由低端农产品向中高端绿色食品升级,这与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是一致的。”周文宗说。

尝到了甜头的胡汝平没有忘记周边群众。他说:“我们今年已在洋马镇流转土地,并实施水、电,道路等配套工程,将增扩稻鳅共作面积1万亩以上。周边老百姓想学技术的,尽可以到基地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