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就是好生活的代名词
来源:《姑苏晚报》 日期: 2021-08-27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苏州作为最早印证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小康构想”的地方,苏州人对小康总有着特殊情愫,生活在小康现实模样里的人也都有不一样的幸福感受。37年前与总设计师苏州之行有“一面之缘”的魏华,则有更多特别的感悟。
1983年2月,邓小平同志来到苏州,实地考察“小康”目标的可行性。苏州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和“三步走”战略提供了佐证。2月9日在虎丘,邓小平与一对抱小孩的夫妇合影留念,而魏华正是这照片中的“幸福小孩”,1977年出生的他当时只有6岁。近日,在姑苏区王洗马巷,记者见到了如今已成为两个孩子爸爸的魏华。
聊起当年的情景,魏华表示“一定是特别的缘分”。他说,那天自己与父母、邻居一同去虎丘游玩。在景区拍了些照片后,大人们将胶卷拿去冲印,孩子们则留在冷香阁附近边玩边等。三个孩子玩累了,从冷香阁后面跑出来一看,发现周围大人都不见了。魏华见状大喊爸爸妈妈,警卫人员就让孩子们指认出父母,随后让大人们上前去。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邓爷爷。”魏华说。邓小平从冷香阁走出来,妈妈抱着魏华告诉他:“那就是邓小平爷爷。”邓小平停下脚步,亲切地问他们是哪里人。魏华叫邓小平“邓爷爷好”。邓小平很高兴,用带着四川口音的普通话说:“对对对,叫爷爷喽。”随后邓小平还与魏华的父母聊了起来,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一旁有人按下了相机的快门,拍摄下这张珍贵的照片。魏华说:不少人来采访我,“以为我们是外地游客。可我虽然出生在天津,祖籍却是苏州。”
原来,魏华的父亲魏兴德是苏州人,母亲是上海人。当年,魏华父母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到艰苦的地区去支援祖国建设。作为中建六局的职工,他们随着工程队多年辗转在东北各地,直到公司落户天津,一家人才在天津落下了脚。小时候,魏华每年寒暑假都会跟随父母回苏州探亲。1992年,魏华回到上海读高中,借住在亲戚家里。他的父亲也于1994年调到上海工作。随后,一家人在上海买房、落户,迁徙历程终于结束。
毕业于上海政法干部学院的魏华,大学攻读法律专业,毕业后当过律师助理,也在朋友的公司里干过一阵。2004年,世界500强企业日本YKK集团下属的一家门窗系统公司在苏州成立分公司,魏华应聘来到苏州,在该企业从事销售。在外兜兜转转,多年之后竟又回到故乡,魏华觉得自己“还是有一份乡土情结”。由于妻子和孩子都在上海生活,他每周末都要往返于苏沪之间,越来越便利的交通,让魏华深深觉得生活越来越美好,在苏州公司一干就是16年。
“下班后,我会沿着环古城河健身步道走回家。这是一座古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很喜欢苏州。”魏华说。如今,从绿皮车到高铁,出差到大江南北,经济发展带来的日新月异,让他对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小康”发展目标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小康就是好生活的代名词。无论是对于家庭还是社会,我希望带着与邓爷爷的这一份缘分,在小康之路上走得更好。”
1983年,邓小平同志与魏华一家在虎丘亲切交谈。 图片由魏华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