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小康图志 | 记忆里的棉衣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0


气温骤降,大街上穿皮夹克、羽绒服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商场的皮草柜前也聚集了赶时尚的人们。而在40多年前,冬天里能够帮助我们御寒的只有棉衣。

改革开放之初,冬天里男女老少的标配都是棉袄、棉裤、棉鞋和棉帽,当年,一件厚厚的军大衣就是最时尚的装束。

当时的棉衣多是手工缝制的,讲究用新棉花,而保暖程度完全取决于棉花的用量。为了让孩子不受凉,一件儿童棉袄或棉裤都能用上好几斤的棉花,孩子穿在身上像是一个大皮球。

当然,一些年轻人也会有毛衣,既保暖又轻松舒适,毛衣都是自己买毛线织的。会织毛衣是女孩子最基本的技能,许多小姑娘从一只手套、一双袜子织起,逐渐掌握了梅花扣、元宝扣等复杂针法,从而织出一件漂亮的毛衣。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羊毛衫、滑雪衫开始出现,逐渐让人们摆脱厚重棉衣的包裹。此后,保暖效果更好的羊绒衫、驼绒衫、羽绒服陆续出现,让手工棉衣渐渐退出市场。

如今,会缝制棉衣、编织毛衣的人越来越少。曾经流传的“手艺”就这么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失,小康生活就这样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文/胡 波 钢笔画/朱亚文 漫画/曹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