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数说江苏70年:投资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作用持续发挥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日期: 2021-08-2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始终坚定不移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勇做经济发展的弄潮儿和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投资建设着力于党和政府宏观决策,呈现出规模壮大、结构趋优,高新技术产业、民间投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为全省经济增长、产业转型、人民美好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波澜壮阔的投资历程

(一)计划经济投资时期(1949-1977)

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援助的156项工程建设的实施,苏联计划经济投资管理制度也传到了中国。之后,虽然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了一些调整,但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投资体制一直是按计划经济的脉络发展。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的公社化后,投资主体只剩下中央政府和集体所有制的城市小企业和农村人民公社。江苏在这一阶段投资也呈现了高度集中和单一计划的主要特征,从1949-1977年,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56.6亿元,年均增长27.5%,其中国家预算内财政拨款占96%,中央项目比重为30.5%。集中力量建成了大中型工业项目百余个,缓解了基础设施和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先后建成南京长江大桥、油管两用大桥、盱眙淮河公路、新沂河、苏北灌溉总渠、三河闸、南京江南水泥厂、无锡柴油机厂、韩庄发电厂、南京热电厂、苏州望亭电厂、镇江谏壁电厂,扩建了新海、贾汪、天生港电厂等,为改革开放后全省经济高速腾飞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改革开放后投资建设发展历程(1978-20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苏投身于改革开放大潮,投资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979-2018年,全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5784.4亿元,年均增长21.7%。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总量的扩张,投资规模快速扩大,这期间因经济发展周期变化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投资增速峰谷相间,波动前行。整体呈现出三次高峰,两次低谷,然后转入高质量平稳增长阶段。(见图1)。

 

 图1   1979-2018年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第一次高峰(1978-1987年)。1979年8月,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基本建设投资试行贷款办法的报告》、《基本建设贷款试行条例》,开始在基本建设领域进行“拨改贷”、投资包干制和投标招标制,打破了基本建设由政府财政无偿拨款的计划经济模式,江苏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国有投资主体随之出现并异军突起。改革开放的前十年,成为江苏投资建设的第一个“黄金十年”,这一阶段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累计完成投资1206.5亿元,年均增长34.7%,在1981年更是达到了74.2%的增长速度,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高峰。

2.第一次低谷(1988-1990年)。1988年由于价格放开,商品价格上涨,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国家为了抑制通胀实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随之走向第一次低谷。为了进行“价格闯关”,中央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工作方针,实行较为严厉的从紧政策,降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连续3年“治理整顿”的宏观政策环境下,江苏投资增速迅速回落,1989年投资下降13.9%,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唯一下降的年份。

3.第二次高峰(1991-1995年)。1992年春天,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沐浴着新时期改革的春风,江苏投资一扫“价格闯关”带来的阴霾,再次掀起投资建设热潮,1992年,投资增长61.8%,1993年增长60.8%,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唯一出现的“双峰”景象。这一阶段,全省累计完成投资5307.2亿元,年均增长36.4%。随着投资决策权限的逐步放宽,地方和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中央项目投资的份额逐渐减少,1993年,基建投资中的中央占27.7%,地方投资占72.3%;技术改造投资中央项目占18.3%,地方项目占81.7%。鉴于当时投资增长过猛、价格上涨过快,1994年初国务院发出了《关于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的通知》,各级政府在宏观调控上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措施,对投资项目清理一批,停建、缓建一批,同时严格掌握新开工项目,从严控制资金的投放,随之投资增速大幅回落,1994年全省投资增速只有16.3%,相比上年降了44.5个百分点。

4.第二次低谷(1996-2002年)。1997-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双重影响下,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面临第二次低潮,从1995年26.2%的增幅快速回落至1999年8.2%的低位增长。为了应对挑战,1998年开始,中央作出“扩大内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决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适当松动,先后发行了2350亿元国债,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政策红利逐步在投资领域释放,从2000年开始,投资增速稳步回升,到2002年达到16.2%。这一阶段,江苏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机遇,重点加强电力、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投入、推动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和民间投资繁荣活跃,全省累计完成投资19578.4亿元,年均增长12.6%。

5.第三次高峰(2003-201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中国加入WTO深度参与全球贸易,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江苏固定资产投资也迎来了第二个“黄金十年”增长阶段。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明确了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关键是真正实现“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打破了长期以来政府在投资领域统管一切的状况,确立了企业投资主体的地位。江苏按照中央的部署先后制定和出台了《江苏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江苏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江苏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版本),放宽了交通、水利和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投资准入;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设立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信用担保等中介机构;健全和规范投融资的调控体系等。这一阶段,全省累计完成投资156917.2亿元,年均增长23.5%,除2006年和2010年增速相对较低以外,其他年份均保持20%以上增长速度。

6.投资高质量稳定增长阶段(2013-2018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逐步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江苏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稳中趋缓,进入中高速稳定增长阶段,更加注重投资结构、质量和效益。这一时期,全省累计完成投资281726.7亿元,年均增长9.9%,投资总量仍保持高位运行。

二、投资建设的辉煌成就

70年来,江苏投资建设成就辉煌,总量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支撑起全省经济增长的半壁江山。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投资、环保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公共事业投资等领域更是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呈现出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一)投资建设为经济增长做出卓越贡献

70年来,江苏经济增长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史,固定资产投资为全省经济的腾飞注入了强大动力。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初期,固定资本形成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20.0%,1978年和1980年分别为16.2%、18.2%,随后除了部分年份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贡献率有所下降外,整体保持一路上扬,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2009-2011年,为了快速走出全球金融危机,国家加大投资力度,固定资本形成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度超过50.0%,分别达到了50.4%、50.7%、50.6%的历史高点。党的十八大以后,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为了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加之前期的刺激政策也需要消化,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出现回调,但仍保持在40.0%以上的高位运行,仍然是全省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助推器”。(图2)

 

图2  江苏固定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适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70年来,适应国家宏观战略决策的需要,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1949-2018年,江苏第一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7.2%,第二产业年均增长31.3%,第三产业年均增长24.5%。其中,1991-2018年,全省第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3901.6亿元,第二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36803.0亿元,第三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22968.7亿元。

1949年,江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占比为45.4:1.4:53.2,此时全省工业基础落后,百废待兴,投资主要集中在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农业和服务业领域。随后为了快速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建成先进的工业国,学习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全面向第二产业倾斜,到了1977年改革开放前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转变为13.6:65.0:21.3。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江苏第一产业投资占比逐步回落,第二产业投资占比低幅震荡下行,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迅速提升,至2011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转为0.6:52.9:46.5。党的十八大以后,江苏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要求,把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工作重点,随之全省投资结构更加趋优,第一产业投资占比趋于稳定,第二产业投资占比低位下行,第三产业投资小幅上扬,至2017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占比为0.6:49.8:49.5,投资结构已整体处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且第三产业占比逐步提高的时期。(图3)

 

 图3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主要年份三次产业占比%

(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硕果累累,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70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江苏工业体系基本建成,新时期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江苏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仅2013-2017五年间,全省累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7739.3亿元,建成投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37733个,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规模迅速提升,对投资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成为全省投资增长的“新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十八大以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处在高位运行,除部分年份外,增幅高于同期全社会投资,2018年更是达到了15.2%,是全省投资增速的2.8倍(表1),逐渐形成了以智能装备、电子及通讯设备、新材料、医药制造业投资为主体,新能源、仪器仪表、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航空航天制造业投资为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新局面。以2018年为例,居于前四位的高新技术行业投资额占比分别为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33.1%)、智能装备制造业(28.2%)、新材料制造业(12.1%)和医药制造业(11.4%)。(图4)

(四)民间投资异军突起,投资主体日趋多元

70年来,江苏民间投资从无到有,逐步成长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就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1949年到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投资来源基本为国家预算内财政拨款,此时民间投资占比较小。1978-2018年,全省民间投资年均增长29.6%,投资规模不断壮大、投资主体日趋多元、投资领域不断拓宽。197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1.8亿元,其中民间投资为1.1亿元,占比仅为4.8%。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投资持续做大做强,2018年,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71.0%,比1978年提升66.2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民间投资进一步发展壮大,2012年全省民间投资完成额为21293.5亿元,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元,2017年达到37485.5亿元,是2012年的1.8倍。2013-2017年,全省民间投资累计完成额为156320.5亿元,年均增长12.0%,高于同期全部项目投资增幅1.2个百分点。为了响应社会关切,进一步繁荣民间投资,2018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放,当年面向社会公布11个ppp项目,总投资508.4亿元,吸引民间资本142.7亿元。

(五)环境保护投资崭露头角,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70年来,江苏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也持续增大。从“十五”时期开始,江苏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环境保护投资较快增长,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03年,江苏城镇环境管理业完成投资额23.1亿元,2011年完成投资72.1亿元,年均增长15.3%。十八大以后,江苏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方位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资力度,2012年,江苏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为79.4亿元,2017年达到176.1亿元,是2012年的2.2倍,五年间年均增长17.3%。

(六)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沧桑巨变,综合运输体系已经显现

70年来,江苏交通运输领域投资不断加大,建设成就辉煌,以2008-2017年为例,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累计完成投资17083.8亿元,年均增长17.1%。铁路、航空、道路、水上运输业投资额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2.9%、41.1%、18.2%、5.2%。经过数十年规模巨大、持续性长的交通建设投资,建成了快捷便利、密布全省的陆水空立体交通网络。道路运输方面,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4700多公里,密度居全国前列,所有县均通高速公路,二级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26.5%,居全国第一,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2万公里,密度全国居首,实现100%行政村通硬化公路,建成江阴大桥、南京二桥、润扬大桥、南京三桥、苏通大桥、南京四桥、泰州大桥、崇启大桥、南京大胜关铁路大桥等跨江通道14座。水上运输方面,建成长江12.5米深水航道、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内河航道总里程和密度均居全国之首,万吨级以上泊位数、亿吨大港数均居全国第一。铁路运输方面,通车里程达到2791公里,其中高铁846公里,全省有8个城市获批建设轨道交通,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3条、运营总里程640公里。航空运输方面,投资建成南京禄口、无锡硕放、徐州观音、常州奔牛、南通兴东、连云港白塔埠、盐城南洋、淮安涟水、扬州泰州9个民用机场和南京老山、镇江大路等10个通用机场。(表2)

 

(七)社会事业投资齐头并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70年来,江苏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十分注重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不断加大相关社会事业的投入。2017年,江苏对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的投资合计为3517.1亿元亿元,是1976年文教卫生投资的10344倍,年均增长25.3%。2008年以后,江苏社会公共事业领域投资更是百花齐放、齐头并进,2008-2017年,教育累计完成投资3779.5亿元,年均增长15.9%;卫生累计投资2091.4亿元,年均增长23.5%;文化艺术业累计投资1628.7亿元,年均增长22.5%;体育累计投资607.7亿元,年均增长36.9%。经过多年努力,建成公共图书馆115个、博物馆322个、文化馆115个;高校142所,幼儿园7000余所;卫生机构32000余家,妇幼保健院(所、站)110所;12个设区市建成功能齐全的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2.01平方米。(图5)

 

图5  2008-2017年江苏社会事业领域投资及年均增长情况

70年白驹过隙,70年风雨同舟。八千万江苏儿女不断艰苦奋斗、拼搏进取,书写出投资建设领域波澜壮阔的华美篇章,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史诗长卷的一笔浓墨。如今,江苏全省上下勠力同心,聚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时代要求,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投资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必将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