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铜山:把乡村振兴变成日益美好的现实场景

来源:徐州日报 日期: 2021-09-26

第一等次,在近日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公布的2020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成绩单”上,铜山区在县级综合排名中位居榜首。

不仅在乡村振兴实绩首次综合“省考”中名列前茅,去年以来,铜山区在事关乡村振兴的多场“单科”考核中,同样成绩出众——获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获评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成为省级数字农业新技术应用基地县(市、区),铜山梨获评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品,汉王镇紫山村、柳泉镇北村村塔山等5个村“入列”省特色田园乡村……

成绩的背后,是铜山区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谋划、统筹农业农村工作的一路“高歌猛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赋予农村的诸多愿景,如今在铜山,正一步步变成美好的现实。

农业强,强起发展的体魄

棠张镇跃进村村民陈孝坤种了近40年菜,经历了跃进村农业设施“鸟枪换炮”,逐步智能化发展的全过程。从最初“蒙古包”式的简易棚,如今陈孝坤在棠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起了80×100跨的智能化温室大棚,一亩地收入靠着新技术的“加持”,轻松破3万元。

一组数据,足以佐证陈孝坤并非铜山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孤例。2020年,铜山区新增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200亩,智能水产养殖增加350余亩,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占比超过25%,整个“十三五”期间累计提高14%。

要想农业强,就要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铜山把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加速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农业现代化,由全程机械化作强力保障。“十三五”期间,铜山区共落实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超过1.5亿元,补贴机具超过1.4万台,享受补贴农户7600余户,五大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56.3%,累计实施深松整地31万亩,成功创建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验收高分通过。

农业现代化,被赋予绿色发展的内涵。“一控两减三基本”取得明显成效, 2020年,铜山区化肥使用量,比2015年同期消减4.6%以上,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6.5%,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0%。“二品一标”快速发展。去年,全区有2个品牌入选省级农产品品牌名录,3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占比达88.11%以上,562家企业注册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打印追溯二维码标签170余万张,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近50万张,位居全省前列,高分通过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验收。

农业现代化,被增添三产融合的新意。农业产业化形成龙头效应,重点龙头企业共93家,全区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加工产值全市第一。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业亮点纷呈,全区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业经营主体150余家,打造出10个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10条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和100个休闲观光农业精品农园,经营收入突破9亿元。黄河故道现代农业产业带雏形已现,相继建成了新思路优质桃园、黄西生态园、台上草莓园、宫品优质梨园、芙蓉小镇、吕梁茶旅小镇等50多个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精品园。农村电商发展风起云涌,全区农产品网店(含微店)累计达到9470多家,网上农产品销售总计24.65亿元。

农业现代化,被改革持续赋能。2020年,铜山区对所有村开展2018年、2019年两个年度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数据全部录入市阳光村务平台和全国清产核资系统。完成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13万人,发放股份证书28万户(份),278个村完成赋码登记并领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赋予特别法人地位。“十三五”期间,铜山区农村集体产权不断规范交易行为,做到“应进必进”,交易项目4162个,交易金额90.63亿元,其中,涉农资金交易额20亿元,交易项目1593个;土地流转面积27万亩,涉及金额24亿元,位列全市第一。今年,铜山区又成功申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未来将进一步加速和规范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积极扶持培育家庭农场,实施示范家庭农场“倍增工程”,以改革激活发展新动力。

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蔬菜总产值突破66亿元,生猪存栏51.36万头,生猪出栏58.23万头,超额完成省市下达任务目标,全区放养水面稳定在6.12万亩,渔业产值7.8亿元……设施现代化、观念现代化、路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让铜山乡村强起了发展的体魄。

农村美,美出宜居的诗意

汉王镇紫山村村民张和胜,辗转参军、工作,多年前,成功“逃离”乡村,在市内有房有车,成为了正儿八经的城里人。但家乡的大变化,让张和胜在退休后放弃“城里人”,甘愿做回“乡下人”。2017年起,紫山村拉开人居环境整治的大幕,围绕“山、泉、林、河、水、建筑形态”等生态要素,全力打造美丽人居环境,逐步实施了庄体穿衣戴帽改造、黑臭河体整治、铺设污水管网体系等工程。如今的紫山村,东边白墙黛瓦,西边黄墙红窗,村内柏油路平整通畅,厕所干净卫生,分类垃圾箱有序摆放……张和胜家建起两层小楼,古色古香,与村里统一打造的环境融为一体,一点儿也不突兀。“在这里住,不比城里差。”张和胜说。

在乡村振兴的阳关大路上,变美的不仅是紫山村。坚持“全域、全面、全民”三个维度,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铜山区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平原实际、铜山特色的人居环境整治新 路。

要想宜居先修路。铜山区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县道全域推进“千村整治”,“十三五”期间共修建户户通村内道路811.56公里,去年一年新建农村公路80公里,各类桥涵改造85座,并顺利通过省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区(县)创建验收。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铜山区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去年建设农村水冲公厕超过300座,累计新建超过1500座,实现自然村全覆盖。

千篇一律不是真的美,各美其美才真美。铜山区通过特色田园、美丽宜居村建设,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域一特色”的大美格局。“十三五”期间,全区共建成美丽宜居村190个,超额完成美丽宜居村3年创建任务。创建成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其中,倪园村被授予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汉王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乡村美了,变得更宜居,增强了村里人的幸福感,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生态,成为了乡村振兴更强有力的支撑点。

柳泉镇北村村依托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从昔日小渔村到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的华丽蝶变。以楼山岛、微山湖、渔村景观为载体,北村村推出“乡愁”招牌,打造塔山渔情,北村农耕文明,西村梦里田园风情,吸引当地和周边区域游客前来体验和入住,带动乡村旅游资源融合式开发。同时,村党委创新推行“楼山湾水产养殖合作社+村委会+农户”投资模式,近百户村民以资金、鱼塘、土地等多种方式入股,筹集资金5700余万元,全力打造楼山湾湖光田园度假区。如今,全村300多户近1000余人从事乡村旅游相关行业,旅游业年收入3500万元。

把美变现为能留住人的吸引力,铜山把农村美浓缩成了宜居的诗意,且不在远方,就在眼前。

农民富,富了振兴精气神

“90后”女创客田惜羽不走寻常路,大学毕业后,回母亲的家乡铜山区伊庄镇倪园村开办雨生百谷女红制作工坊。在“三乡工程”的大力支持下,田惜羽的传统服装制作生意越来越红火,公司年收入在300万元左右,同时还带动村里三四十名村民共同致富。

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振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让农民重新认识家园,让城市人回归乡村,铜山区大力实施“三乡工程”,把人转变成乡村振兴的 “发展优势”。

聚焦顶层设计,搭建政策平台。坚持干在先,走在前,做先锋,铜山区出台《关于实施“三乡工程”的意见》,设立3000万元“三乡工程”专项资金,制定“十五条”黄金政策,聚焦创业堵点,进行精准滴灌。聚力主体培育,搭建创业平台。铜山区发挥人才等要素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催化剂”作用,通过“能人”将思路变成项目,全区盘活闲置农房280多套、闲置厂房、门面房3万多平方米,开办各类创业项目300多个,招引资本兴乡项目20多个,吸引社会资金10多亿元。2000 余名人才下乡和能人返乡创业,80余家企业到农村参与“三乡工程”,吸引社会资金达24.8亿元,200余个项目入“三乡工程”重大项目库,项目累计投资达到50亿元,“三乡工程”带动铜山2万余名农民就业增收。

在乡村振兴上,铜山坚持即便是“少数派”,也一个都不能少,在脱贫致富道路上,大家携手同行。

做优产业扶贫。铜山区科学布局实施光伏发电农光互补项目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2016年以来,全区共实施扶贫项目近200多个,形成资产总值约2亿元,每年资产收益约2000万元。

做实就业扶贫。通过引导低收入农户开展自主创业、转移就业等6项主要措施,结合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等6项主要政策,铜山区形成“6+6”精准扶贫模式,有效增加低收入农户收入。

做好创新扶贫。大力开展“旅游扶贫”,利国镇西李村利用扶贫资金购置游艇,依托西李微岛观光旅游中心,吸引游客乘坐,并带动6名低收入农户再就业;黄集镇吕楼村新思路果蔬采摘园有12名低收入农户长期务工,还有312名低收入农户享受采摘园内大棚带来的分红……目前,铜山区有旅游扶贫项目19个,专项资金投入933.28万元,已带动4580多名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农民富,也“富”了乡村振兴的精气神,汉王镇荣获全国乡村治理先进镇,柳泉镇北村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先进村。

乡村振兴,在铜山生动的实践探索中,正焕发出熠熠生辉的现实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