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微自治,激发社区治理新动能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12-30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旺庄街道以“楼道微自治”为切入点,通过建队伍、搭平台、定机制、给扶持、创特色等举措,打造出一批符合时代特征、体现旺庄特色、具有自身特点的“主题楼道”微自治品牌,有效激发了居民自治的新动力和助推形成多主体协商共治的新局面。
微爱旺庄:激活社区治理的微细胞
2017年10月,旺庄街道开启了第一届公益微创投项目——“微爱旺庄”社区微治理创新项目大赛,历经三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政府支持、社区运作、组织嵌入、居民参与、社会力量补充的社区微治理模式,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中的微细胞。
“社区微治理”1.0版本聚焦“专项群体的服务”,重点关注社区内残疾人、老年人、新手妈妈、儿童青少年等群体的需求。2.0版本聚焦“公众参与的提高”,重点关注社区公共事务的协商解决以及社区组织团队的挖掘和培育。3.0版本则聚焦“自治共治力量的发挥”,重点关注社区居民在基层治理中主体性作用以及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局面的打造。
“五社”联动:拉响美丽楼道的多重奏
旺庄街道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初步形成了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为楼道微基建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与专业保障。
社区搭建多主体联动平台。“楼道微自治”项目覆盖街道16个社区,每个社区明确楼道微基建的实施路径,或自行申报,或与社会组织结对合作申报,并引导多主体参与“楼道微自治”。
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支撑。“楼道微自治”项目由专业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工作者通过精准对接楼道居民需求,引导居民参与民主协商议事、制定楼道微公约,形成楼道自治的睦邻爱邻氛围。
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微爱旺庄”前期培育的社区组织在“楼道微基建”的打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楼道“微管家”的职责,带动周围的其他居民参与其中。
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群体在实施“楼道微自治”过程中积极建言献策,并积极参与楼道公共问题的解决。
社会慈善资源助推楼道自治。与辖区共建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导共建单位深度参与;邀请华东理工大学智库团队提供“一对一”的督导,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主题楼道:探寻“一社一品”的新路径
街道坚持需求为本,创新实践思路,建设社区特色的“主题楼道”,打造“楼道自治品牌”。
“特色书香楼道”。长欣社区与社会组织咏芝公益服务社带领居民打造出了“榉树下的书香楼道”这一文化特色楼道。
“协商议事楼道”。新光社区是涵盖商品房小区、安置房小区和老村在内的混合型社区,打造出“凝心院落议事亭”“楼道议事厅”“村巷议事会”等近邻化协商议事平台,自行商讨与解决公共事务。
“邻里友善楼道”。高浪社区联合专业社会组织打造出“爱嘉”楼栋,通过“社区干部+社会组织”“集中动员+扫楼动员”等方式,调动居民参与“楼道微自治”的积极性,建立邻里友善的楼道氛围。
“共享空间庭院”。群星社区联合社会组织、居民、共建单位,通过填树坑、除杂草、制定庭院公约等方式,打造出儿童喜欢的“五彩庭院”。
全过程民主:创造居民自治的新势能
经过近10个月的实践探索,16个“楼道微自治”项目均已顺利结项,共打造出62个美丽楼道,有效提升了居民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建立协商议事“微平台”,激发居民参与治理的热情与动力。各个楼道利用微信“邻里汇”、微信公众号等建立线上议事群,极大地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培育甘于奉献的“微管家”,带领广大居民发挥当家人作用。“楼道微自治”项目的实施,挖掘出一批有责任、有能力的“楼道微管家”志愿者队伍,不计报酬地进行自治维护,切实发挥着社区当家人的作用。
打通社区治理的“微路径”,提升居民民主协商与自治能力。楼道微基建的开展使楼道居民广泛参与到协商议事中,议事能力和自治能力得到提升,为后续参与社区治理打下良好基础。
楼道微基建的开展,打破了以往“最熟悉的陌生人”的邻里氛围,促进了居民对楼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了彼此情感联系,营造了互助、友爱、和谐的邻里氛围,解决了乱堆乱放、占用公共空间等疑难杂症,有效地激发了居民参与公共服务的动力和多主体协同共治的能量,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提供了新鲜经验。
(作者分别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无锡市新吴区旺庄街道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