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周恩来》精心打磨后崭新亮相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日期: 2021-12-28
图为《周恩来》演出剧照。郜炜磊 摄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11月3日,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入选剧目——歌剧《周恩来》亮相江苏大剧院,用歌剧的方式,咏叹一代楷模的初心和信仰。
“晨曦漫洒西花厅,暗香浮动沁人心……”悠扬的歌声伴随着恢宏的乐曲,拉开了演出的大幕。1960年,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共和国的部长们齐聚于此,等待周总理的接见。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刚刚起步,却突然遭遇苏联撤走专家的困难和挑战。“事关国家主权,天大困难,我们昂起头,我们腰不弯,我们勇敢承担……”一身蓝色的中山装,迈着坚毅的步态,“周恩来”走上舞台。
如何用短短两个小时凸显恩来精神?歌剧《周恩来》以歌剧咏叹调独有的浪漫方式,集中展现总理几次“化危机为转机”的戏剧性场面,来表现他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深夜的书桌前,他在台灯下伏案工作;布置简单的会客厅里,他勉励部长们挺起脊梁;病榻上他仍笔耕不辍,心中牵挂着老区人民……“湘江之战”“遵义会议”“万隆会议”等历史时刻透过投影等手段不断在舞台上闪回,在和现实时空交相呼应的观看体验中,观众更加深入地“走进”这样一位睿智坚忍、勤勉为民、坚持独立自主的大国总理心中。
这不是歌剧《周恩来》第一次亮相。
2019年10月15日,《周恩来》作为“中央音乐学院延安1015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在延安大剧院首演,获得当地观众的热烈好评,称赞“还了周总理一个心愿,也圆了延安人民46年的梦”。随后该剧作为2019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舞台剧目亮相江苏舞台,荣获2019紫金文化艺术节“特别奖”。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经过一年多的重新打磨,该剧于今年5月5日、6日在紫金大戏院上演,11月3日、4日又在江苏大剧院连演两天。
《周恩来》自首演以来,为何能够场场爆满,收获无数好评?
著名作曲家唐建平是该剧的作曲。“用音符向观众展现总理亲切感人的形象”是他创作的初衷。而每一次的演出,在和观众的互动交流中,作品都在不断地完善和提升。此次最新的复排版本,在舞台呈现和乐队编配方面都有了修改,唐建平还为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分离新谱写了一段乐曲。“经过多番调整,我找到了适合描写总理的音乐主题,既有慷慨激昂,也有悠远绵长,而且内涵深邃,更加贴近人物的形象。”
不断提升的还有演员的表演。为了让总理的形象在歌剧舞台上“立”得住,周恩来的扮演者、男高音演唱家毋攀用心揣摩角色。歌剧澎湃张扬的力量,和周总理荣辱不惊的微微一笑,需要他不断揣摩“分寸”。“每一次演完周总理,我就觉得,又有新的东西‘长’在我的身上。”80后的毋攀翻阅了大量资料,反复观看历史纪录片,在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后,他对周总理的角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鸟巢演出后,我的内心无比震撼,更坚定了作为文艺工作者要将红色经典传递给观众的信心,这次《周恩来》复排,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总理对国家、对人民的大爱,情感表达上更加丰富,希望能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总理形象。”
在导演邢时苗看来,“真实的历史”与“虚化的舞台”都是戏剧由内而生的力量。他对记者说,《周恩来》创作初期,主创团队深入采访党史专家,详细查阅相关资料,先后数次到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实地采风,寻访伟人踪迹,学习伟人精神。仅剧本就作了十余次修改,舞美设计改动了几十次。他们并没有真实还原西花厅低矮的清代建筑风格,而是在舞台上将“西花厅”加高到9米,以展现歌剧的力量和周恩来总理的伟大人格。
一部优秀的作品能更好发挥文艺的力量,赓续精神血脉。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泽云表示,江苏是周总理家乡,积极学习践行恩来精神,让更多人在周恩来精神感召和激励下做新时代的建设者、奋斗者,是江苏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歌剧《周恩来》的上演,既献礼建党百年,又寓教于演,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对于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众多参与演出的青年演员来说,此次歌剧《周恩来》的演出让他们受益匪浅。扮演李德的仝濛在剧中有不少重头戏,他表示:“演出这样一部剧,我感到光荣。在与‘周总理’的对手戏中,我反复研究人物内心,希望能让角色不那么单一,让观众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扮演女科学家的歌剧团副团长徐珊珊感慨道:“排练过程也是一次党史学习教育过程,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总理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