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两个“合心村” 振兴“打擂台”

来源:淮安日报 日期: 2021-06-18

淮安市有这样两个村:一个在南,位于淮安区流均镇;一个居东,地处涟水县陈师街道。两个村尽管隶属不同的县区,但“同名同姓”,都叫“合心村”。近几年间,这一南一东两个合心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各显身手、各用妙招,打起“擂台”。

涟水县陈师街道合心村——

抓机遇、上项目,地里刨金

陈师街道合心村,耕地多,土地资源是优势,全村2980位村民,人均耕地两亩出头。虽说有地可种,日子不愁,可要过上好日子,还得会抓机遇、善动脑筋。

2017年,机遇扑面而来。涟水县实施脱贫攻坚,打造18000多亩的“百药园”,其中的4000亩地,覆盖合心村的12个村民小组。投资方通过土地流转,给合心村送来了乡村振兴的“第一桶金”:每亩地付给村民租金800元,同时,“百药园”每年可吸纳200多位村民务工赚薪金,人均每天净收入可达60元。

“不光村民拿租金、赚薪金,村集体也挺直了腰杆。”村党总支书记沈正海说,仅土地管理费一项,村集体年增收30万元。

“百药园”项目的落地生根,敲开了合心村的致富之门,激发了村“两委”抓机遇、谋振兴的智慧。短短几年间,合心村一方面从“唤醒”村集体存量资产入手,做“盘活”文章,另一方面聚村民合力,在村民房顶搞起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项目。

2020年,合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7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8000元。而全村137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则于2019年底实现了脱贫摘帽。

“口袋”鼓了,干群人心振奋,尤其是村里的三个党支部、98名党员,千方百计为合心村的发展献智献策。经过合计,三个党支部发动党员组建了矛盾调处、信访听证、治安巡逻、乡贤议事、乡风文明、义工服务6支志愿者服务队。大家各有分工,有的负责照顾瘫痪在床的留守老人,有的挨家挨户宣传党的政策,有的说法评事调处信访积案,有的手拿扫帚为全村上下免费当清洁工,还有几名退休回村的乡贤,忙前忙后帮助村里跑资金、找项目、拉赞助、修桥路,添置板凳和桌椅。

6支队伍,激活了合心村治理的“末梢神经”。几年间,合心村先后被评为“淮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示范村”“江苏省美丽乡村”“江苏省休闲农业精品村”。

淮安区流均镇合心村——

用能人、谋转型,推陈出新

与涟水县陈师街道合心村相比,位于淮安区流均镇的合心村,底子薄,起步晚。村党总支书记冷士华说,在他走马上任之前,全村21名村组干部,辛辛苦苦一年忙到头,村集体连工资都发不起,一概打“白条”。

底子薄,有原因。流均镇合心村有三条河:一条溪河,由西向东穿村而过,奔入东海;一条姚河,与溪河交汇连通;一条引河,系射阳湖的一条支流。因为这三条河,村民们祖祖辈辈靠水吃水,用木船搞运输发家致富,最高峰的时候,全村三分之一的村民家家有船、户户运货。这样的好日子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合心村的200多条木船被外来的铁皮船“打败”,渐次退出历史舞台。

无船可跑,村民转而外出务工。全村2600多人,有1500多人“走出去”谋生,留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村“两委”班子也跟着人心涣散,几年不到,村集体欠下了上百万元外债。

起步晚,缺能人。2016年,流均镇党委政府开出“药方”,调整合心村“两委”班子。在外打拼多年、家底富足的冷士华得知情况后,主动请战“挑大梁”,上任后砍出的“第一板斧”就是解决当年村组干部的工资问题。

与涟水的合心村“打擂台”,冷士华思路清晰:“他们有土地,地里能刨金,我们祖祖辈辈靠跑船谋生,现在船跑不了了,必须转型,底气就是村里的上千亩水面。”

针对村里过去随意低价私包给村民的集体鱼塘,冷士华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议事的办法,提高租金,增加村集体收入。在此基础上,村集体将废弃多年的8条废沟渠进行了疏浚,既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又新增了几十亩水面用于对外发包,搞养殖,收租金。

依然是靠水吃水,变化却翻天覆地。2018年,流均镇合心村一年就还掉了60多万元外债,村集体收入比2016年翻了四番,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帽子”,并首次在全区科学发展“百面红旗”评选中夺旗。

技能培训是流均镇合心村转型发展下出的又一步棋。为帮助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挖掉“穷根”,村“两委”找到区人社局,争取到全区首个技能培训进村项目。截至2021年1月底,村里已有70名村民通过护工技能培训实现了就业,人均月收入4000多元。

“2020年,我们还搭上了退养还湖的‘快车’,村集体增加收入120万元,村民获利4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冷士华说,“2021年开春后,我们将争取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村项目,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在两个合心村的振兴‘擂台赛’上,确保更出彩。(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刘华 王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