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2011年上半年全省农民增收形势简析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日期: 2021-09-08

今年以来,全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加速增收政策,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农民增收形势势头良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稳步推进。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421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95元,增长18.3%。

一、农民增收情况

(一)现金收入加速增长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半年我省农民现金收入显著增长,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各区域农民收入增势良好。分地区来看,苏南、苏中、苏北、沿海地区收入分别为9980元、7850元、4947元和6569元。其中沿海地区人均现金收入与全省相比高出148元,而收入相对较低的苏北地区也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241元。

图1 上半年分地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二是四项构成增速与全国相比“两低两高”。现金收入四项构成呈现全面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3529元,增长17.0%;家庭经营收入2066元,增长17.7%;财产性收入262元,增长13.9%,转移性收入564元,增长32.8%。从各项构成的增速来看,与全国平均增幅相比,呈现“两低两高”的态势,其中由于租金、土地承包权的上涨,涉农补贴资金的增加和社保标准及范围的进一扩大,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迅速攀升,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幅6.4个和9.6个百分点。

图2 上半年全省人均现金收入增幅与全国比较(%)

三是现金收入增长远远超过“十一五”期间平均水平。上半年我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比“十一五”规划期间平均增幅高出4.4个百分点。其中,苏南地区增幅上涨的最快,比“十一五”平均增幅多出4.4个百分点,而苏中、苏北及沿海地区分别增加3.2、3.6和3.1个百分点。

图3  上半年人均现金收入增幅与“十一五”增幅比较(%)

四是人均现金收入及增幅均居华东第三。与华东地区其他省市相比,我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列上海(10247元)、浙江(8879元)之后,比全国平均3706元的收入水平高2715元,居华东五省第三名。而在收入增幅方面,高于浙江(15.4%)、上海(13.2%),低于广东(20.3%)、山东(19.3%),亦居中间位次。

上半年农民增收形势良好的主要支撑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江苏总体经济形势良好,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二是夏粮连续八年丰收,高效设施农业比重提高;三是农林牧渔初级产品收购价格涨幅持续走高,其中粮食小幅,生猪创新高,食用油稳升,鸡蛋蔬菜高位,鱼类快速,蚕茧高开高走;四是各地启动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惠农政策措施集中出台,为农民稳定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工资性收入比重继续提高

随着春节过后企业用工需求的大幅增加和各地工资标准提高的政策陆续出台,今年上半年我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明显上扬,达3529元,增加513元,增长17.0%。工资性收入所占现金收入比重也进一步提高,达到55.0%。工资性收入拉动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9.4个百分点,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1.6%,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动力。

工资性收入显著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以来,我省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均提高了80元至150元不等;二是主要技术性岗位工资进一步提升,据对农村记账样本户的跟踪访问,制造、建筑、运输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今年工资普遍上涨了200至500元;三是各地继续培训转移剩余劳动力,据省乡镇企业局资料显示,1—5月份江苏乡镇企业支付劳动者报酬1264亿,同比增长26.3%。

(三)农民现金收入可支配成份提高

随着劳动力转移数量增加,近年来我省各地农民人均生产经营性现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现金收入中的可支配成份进一步提高。

上半年,全省及苏南、苏中、苏北、沿海地区人均生产性费用支出占现金收入的比重均有所下降。而在生活消费支出方面,各地区均显著上升,增幅最高的是沿海地区,较上年增长27.6%,其次依次为苏北、苏中和苏南,分别增长25.3%、20.2%和16.3%。

农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与各地支农惠农的政策密切相关,今年上半年,我省用于“三农”补贴、奖励项目的省级支付达102亿元;土地流转、拆迁补偿标准进一步提高;全省新农保参保率达到了97.6%,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居民基础养老金领取率96.6%,被征地农民保障覆盖率达100%,基本实现了保障全覆盖;7成新增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

(四)现金收入绝对差异继续扩大

虽然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持续上升,但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扩大。据省局农村住户调查五等分分组资料显示,2011年上半年,苏南、苏中、苏北及沿海地区20%的高收入农户人均现金收入分别是20%的低收入户的5.1倍、8.7倍、8.5倍和11.2倍。而苏南、苏中、苏北及沿海地区达到收入平均线以上的户数分别占33.7%、38.4%、38.9%和33.5%。

尽管政策不断向落后地区倾斜,低收入户的收入增速比高收入户要快,但由于增加的绝对额较少,高低收入户人均现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差异继续变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发达地区农村家庭本地就业创业比例较高,上半年,全省返乡创业新增15万人,新创办5万家企业,投资接近600亿元,主要集中在苏南苏中地区;二是财产性收入拉大差异,如在溧水有1600户农户出租大型农机,在铜山农民拥有出租大型工程机械4000套,而苏州地区家庭有房屋租赁收入比例较大,这些造成了高收入户继续保持稳定的收入增长,而低收入户短期难以追赶;三是转移性收入差异拉大,发达地区集体经济相对较好,人口福利覆盖范围广、标准高,农民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四是打工人员素质影响工资性收入水平,经济发达地区打工人员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较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整体水平较好。

二、对下半年农民增收的展望与关注

从上半年我省农民增收形势来看,全年农民纯收入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初步预计2011年农民全年纯收入将跨越万元,名义增幅超过去年。至于农民纯收入增幅是否能够领跑华东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还需要政策和多方面的努力。如果能够保证秋季农作物能有个良好的收成,主要农产品价格继续保持稳定,农民工资全部按时兑现,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前景将是非常乐观。

当前,促进我省农民增收的有利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岗位充足,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实现转移就业;二是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引领农民增收;三是政府通过转移支付补贴农业的力度加大,涉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社保普惠促进收入增加;四是各项惠农政策有效落实,使农民切实得到实惠。虽然农民增收形势,与去年相比有很多有利条件,但也确实存在不少不利因素:一是农产品、农资市场风险大,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二是失地农民人数逐年增多,其中多数农民文化水平较低、资金较少、技能较差,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日益凸显,成为贫困群体;三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由于劳动文化程度低,外出从事行业多以体力劳动为主,流动性大,报酬较低,缺乏长期稳定收入的保证;四是创业环境欠佳,当前一些地区针对农民创业的扶持政策制定滞后,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键问题还未落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准备返乡创业农民的积极性。

当前在“农民收入倍增行动”中需关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发展高效农业是否能够促进本地农民加速增收。对纯农户来讲,设施投入成本过高、农资价格攀升、农产品市场波动给增效增收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例如,去年大蒜市场价格经过恶炒,今年种植户效益不高,而生猪市场目前处于高位,不久或有变动。如何建立有效的农业生产保护机制,降低农民经营风险,让农户从高效农业发展中增权益、增效益、增利益,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问题。

二是如何应对劳动力转移增收空间变小。据人社厅资料,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增速将继续减缓,目前尚有280万难以转移就业。各地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和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的工作力度、投入、覆盖面不平衡。如何进一步拓展工资性收入提高空间,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

三是如何拓宽农民自主创业增收路径。今年上半年,我省农民人均二三产业经营性收入1089元,而浙江高达1975元。生产成本提高、融资困难、土地电力劳动力要素短缺制约了农户在二三产业创业积极性。如何切实有效鼓励带动农民就地创业,以吸纳和带动更多的农民实现就业,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点。

三、当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相关建议           

一是制度安排保障增收。 加强指导督促,在土地流转、发展高效种养殖项目、促进劳动力转移、社保医保、拆迁安置等农村社会经济改革项目中,要坚决作出有利于农民安居乐业的制度安排,尤其要特别关注低收入农户。

二是化解风险稳定增收。继续扶持发展三大合作组织,在抓好高效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注重提高产品的质量、在农资品质价格、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市场环节多做文章,切实帮助农户化解风险,稳定增收。

三是落实部署长效增收。及时贯彻省委省政府上半年鼓励农民创业就业、实施村级“四有一责”行动计划等各项部署,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尽快建立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信息化互动平台,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和致富领头人,村为阵地,建立可靠的长效增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