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乡村振兴让农民共享成果
来源:徐州日报 日期: 2021-09-15
去年以来,徐州市铜山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统筹把握时代要求和区情农情,从如何有力系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如何有力增进提升农业发展质效;如何有力整治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如何有力扎实增强农民获得感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系统谋划乡村振兴思路举措,精准攻坚突破打造亮点典型,全区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走出了符合中央要求、具有铜山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对症下药“政策+”研磨乡村振兴“定心丸”
铜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开篇布局,有序推进。区委、区政府加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顶层设计,常委会先后9次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确保乡村振兴“成色”。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并出台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农村产权制度实施方案》《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10余个政策方案和重大举措。实施推进“五项改革”“八大工程”,搭起了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在全市乃至全国打响了人居环境整治的“铜山样板”,荣获了“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称号。
“全市现场会在铜山召开,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观摩,普遍感到很震撼,外地纷纷来铜山参观学习,人民日报海外版、央视、新华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纷纷介绍铜山做法,传播铜山经验。”铜山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云一年多来,负责落实乡村振兴工作,铜山“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乡村面貌的变化,他看在眼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铜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亮点,走绿色路、吃生态饭,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农村美起来,铜山在这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在吴云看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打响乡村振兴“第一仗”,无疑给铜山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吃了一颗“定心丸”。
产业引领“农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产业兴则百业兴。铜山区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为引领,全面展开“一带三区二十园”建设布局,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万亩、高标准农田4.5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突破60%。
记者周末来到台上草莓小镇,只见现场一辆辆私家车鱼贯而入,这里的游客多以城区家庭一日游为主,交通便利、贴近大自然是很多游客来此休闲观光的主要原因。“春节期间草莓小镇游客太多了,我们选择节后找个周末带孩子来玩,孩子玩得很开心,确实不枉此行。”游客张女士一家已经是第二次来台上草莓小镇度周末了,像她这样的回头客还有很多。今年春节期间,台上草莓小镇举办“首届草莓文化旅游节”,据统计,春节长假每天的游客接待量不低于5000人次。“春节那几天农户忙得团团转,节后算算收入,一个棚净赚1万块钱,农户能不高兴吗?”
台上草莓小镇负责人许光告诉记者,采取“基地﹢农户﹢经纪人”的运行机制,辐射带动周围地区发展草莓产业,依靠科技培育,拉动草莓向精品化方向发展。“我们农户种植草莓收入至少翻了一番。”草莓种植户彭小伟笑呵呵地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铜山区以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与旅游、文化、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2018年,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点)达322个,接待游客288万人次,综合收入11.3亿元。
特色田园“生态+”释放美丽乡愁磁场效应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长期以来,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是乡村发展的“短板”,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相适应。如何在“短板”上破题,铜山的做法是继续围绕“生态环境”做文章。吴云告诉记者,在延续“百千万”工程评选考核不松劲的基础上,9月底前全面建立“六面一体”网格化长效管护机制。
按照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要求,铜山在当前的百村示范中,充分尊重村庄自然肌理与特色。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形态、地形地貌,分类打造“生态旅游型”“三产融合型”“特色保护型”“整治提升型”四类村庄,实现点线连成面、盆景变风景,构建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风光、一域一特色”的秀美格局。
在柳泉镇北村村,青山环绕,风景宜人,重现白墙黛瓦、炊烟袅袅的农村样貌,成为当之无愧的最美乡村。谁能想到这样一个让人如痴如醉的美丽乡村几年前还是一幅破旧不堪经济薄弱的落后村貌。
“前几年,我们村半数村民外出打工,最近,越来越多的北村人选择回家当老板。”北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广铎告诉记者,他们不仅要让村民参与发展美丽经济,更要让村民实实在在地受益,共享北村“颜值”改善后带来的“高附加值”。“从前别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我们村,现在我们靠生态旅游致富,姑娘都想嫁到我们村。”村民王兆民在自家门口扫地,他告诉记者,现在村子环境好了,大家保洁的意识也比以前强多了。吴云告诉记者:“北村村民人均收入超3万,超过全区平均数,这都是人居环境整治后,吸引周围游客打造生态旅游的功劳。”脏乱差变“美加净”,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老板,北村村探索出了有产业共富裕的新路子,是奋力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
多频共振“收入+”为农民兜住稳稳的幸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目的是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将推动农民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市率先超过2万元小康标准,达到21395元、增长8.8%,又有2.2万名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8个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标准。新修建农村公路276公里、村内道路200公里,完成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290户,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全部村级卫生室改造达标,实现了天然气镇镇通。”在近期召开的铜山区农村工作会议上铜山区区委书记王维峰公布了铜山乡村振兴取得的“战果”。
黄集镇左庄村几年前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铜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该村干部群众痛定思痛,下决心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我们村有‘三多’,外出打工的多,大龄未婚的多,贫困户多,这两年全村凝成一股劲,说啥也要帮老百姓脱贫。”左庄村党支部书记孙子茹告诉记者,左庄村大力发展果树种植业,振兴村集体经济,脱贫工作走在全区前列,目前,该村人均年收入达到6700元,“尚未脱贫的困难群众也已因户施策,争取全村早日脱贫摘帽。”孙子茹向记者表示。
■记者手记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铜山肩负“走新路”的职责。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铜山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有颜值有内涵”的乡村,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面貌“靓”起来;利用美丽生态优势,培育美丽经济,把农村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让农民群众“富”起来,使美丽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作为徐州市乡村振兴先导试验区,铜山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大潮中,通过制度设计引领、典型示范带动、资源要素倾斜、完善奖补机制,蹚出了一条产业“旺”起来、乡村“美”起来、民风“淳”起来、农村“和”起来、农民“富”起来的乡村振兴之路。如同省委书记娄勤俭同志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徐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徐州要有大的视野,以“大画家”作“大写意”的眼界和格局来勾画发展。铜山不仅这样想,而且在这样做。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