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自信 创作更多精品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1-27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刚刚结束的全国文代会和作代会传递出的最强音符。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党基于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作出了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科学判断。“四个自信”是有机的统一整体,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居于前提和基础的位置,“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艺战线的全体同志要深刻领悟、深入践行,创作更多精品回报时代和社会。
我们讲的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除了物质之外的一切精神现象;狭义的文化是指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文化现象。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历史表明,文化与人类生活、社会进步息息相关,文化无时不在,它引领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产生着无比巨大的感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伟大的民族从来都是文化强盛的民族,伟大的事业必然呼唤强大的文化担当。高度重视文化的力量,充分发挥文化的影响力,历朝历代、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炎黄子孙独有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今天在世界文化风云激荡中巍然挺立的坚实根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巨大优势、发展潜力和美好愿景,人们没有理由不自豪,没有理由不自信。
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源于对自身文化的历史、现状、未来有深入洞悉,源于对自身文化的坚强信念和坚定信仰。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人,是没有底气没有勇气的,是不可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的,也是不可能取得事业成功的。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单位个人,如果形不成健康的文化思想并一以贯之地加以坚持,如果对于自己的文化缺乏信心乃至出现犹疑彷徨,定然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甚至会出现大的滑坡和混乱。
现实生活中缺乏文化自觉、缺少文化自信的人都是丢掉思想文化灵魂的人。他们或是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或是否定漠视我国传统文化;或是顶礼膜拜西方文化;或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或是不打自垮、不战而降;或是自怨自艾,妄自菲薄,甚至放弃自己已经做出的努力。这些年来丢失文化阵地、败走意识形态战场、造成人们思想文化极大混乱的案例和教训并不鲜见。丧失文化自信的危险性、危害性理当引起我们的足够警觉。
坚持文化自信不是自大、自傲、自负,不是排斥外来先进文化。恰恰相反,我们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主张深入研究古往今来的人类文化遗产,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我们主张继承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积极吸收一切进步健康的文化思想,包括借鉴先进的创作手法、技法和技巧;我们期冀创造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坚持文化自信不是止步不前。文化是发展的、流动的,各种文化是相互借鉴影响的。世界各国、各民族乃至各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裹足不前、夜郎自大、思维僵化,文化就不可能发展和繁荣。因循守旧、抱残守缺、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文化的停滞与倒退。中国作为世界的人口大国、文明古国,在全人类的文化发展中,更应该以阔大的胸怀、高远的格局和宽广的眼界,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运用文化的力量持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形成的精神谱系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代表着当今中国最先进的文化思想,代表着未来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弘扬党的精神谱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最大的文化自信。文化战线的同志们必须有鲜明的政治站位,把文化自觉的养成和文化自信的锤炼作为重大原则问题来修养和磨砺,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自觉主动地从党的精神谱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汲取思想养分,激活创意灵感,拓展创作空间。
强调坚持文化自信,强调文化服务社会服务新时代,绝非提倡搞公式化、庸俗化、概念化、脸谱化,而是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文艺自身的特点。要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艺语言,用栩栩动人的艺术形象,用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国文化新辉煌,增添亿万人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豪情斗志。
坚持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保证。自信自强是迈向成功的基石,在“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征程中,文化的支撑性力量不可或缺,时代前进的鼓角作用不可替代。用更多的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在民族复兴中展示新担当,在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社会主义的文艺家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无疑,这也是检验是否坚持文化自信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