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江苏泰州:“一田两用”走上致富路

来源:泰州新闻网 日期: 2021-07-19

只要有空,泰州市海陵区苏陈镇张家院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卫勤便会到水田边走走。2021年5月2日,说起他的“致富密码”,便是藏在水田下面的小龙虾。算起来,陈卫勤和小龙虾结缘快四年了。

拓宽思路 “粮食作物”向“稻虾共作”转变

2013年,36岁的陈卫勤进入张家院社区担任居委会副主任。为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当时社区鼓励本地能人和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土地,创业致富。于是,陈卫勤主动站了出来,和另一名社区干部承包了一千多亩地,种植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利润有限,风险难控,不少人都替陈卫勤捏一把汗。另外,张家院当地都是高沙土壤,水肥涵养的性能差,粮食作物的效益会受到影响。如何在有限的土地内,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呢?在一次外出学习中,陈卫勤了解到“稻虾共作”的种养模式,也就是将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结合起来,延长了小龙虾在稻田的生长期,实现一季双收。据测算,每亩水田仅龙虾的收入就比单纯种植水稻高出近三分之一。在陈卫勤看来,或许这就是转型的突破口。

外地经验在苏陈本地究竟能不能成功复制?陈卫勤决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他赶赴湖北潜江、高邮、盱眙等地学习经验。

2017年初,陈卫勤投资近100万元,将240多亩水田分成5个塘口,投放了约1000斤小龙虾苗。可就在当年,其中一个塘口出现了大面积死虾,几乎绝收。

最终,陈卫勤在专家的帮助下,发现水田土壤里的农药残留是造成小龙虾死亡的罪魁祸首,他根据专家的建议,对农药残留进行了处置,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陈卫勤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一直在不断总结和积累种养殖经验。饲料配比、水草选择、喂养时间等,他都要仔细学习和琢磨。

多元化养殖、注册品牌 丰富和外延产品价值

从2018年开始,240亩水田的收益逐渐稳定。每年5月底,小龙虾开始捕获,一直持续到9月份。6月水稻播种,10月成熟收割。去年,这两项的净收入就有20多万元。

为了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陈卫勤还打出了“虹禾香”有机稻米的品牌。目前,该产品在市场上每斤售价10元。

其实,从去年开始,陈卫勤的水田里还多了“新成员”——螃蟹。从最初每亩投放300只到现在每亩投放1200只,螃蟹的加入丝毫没有对水田生态造成大影响。在龙虾季快结束的时候,螃蟹的收获季才刚刚开始。这样一来,收益更加多元。

推广经验并成立合作社 实现资源要素共享

53岁的陈荣华是苏陈当地的种养殖户,承包了200亩水田。前两年,他也尝试了“稻虾共作”的农业模式,但受限于资金、技术等方面,陈荣华的经营一度陷入困境。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陈卫勤主动介入,解决了陈荣华资金等方面的难题。

陈荣华的经历,也是苏陈当地不少种养殖户的一个缩影。农业项目单一、经济收益微薄、抗风险能力不高,且分散“作战”等。针对这些问题,在适度推广“稻虾共作”模式的同时,陈卫勤决定成立“泰州市明卫农机专业合作社”,让资金、技术、品牌等资源在成员之间实现共享。目前,合作社成员有5家,种养殖面积累计约1000亩,年销售800多万元。  

合作社的壮大也带动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再就业。仅陈卫勤240亩的种养殖面积,每年就支付劳动报酬近15万元。未来,陈卫勤还是希望继续在“稻虾共作”的模式上再下功夫,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