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野望》

来源:交汇点 日期: 2022-08-19

7月23日,“新时代乡村的传统与新变——付秀莹长篇小说《野望》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举办。该分享会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SKPRENDEZ-VOUS创意书店共同主办,并在十月文艺视频号、SKPRENDEZ-VOUS官方微博平台同步直播。文学评论家贺绍俊、张莉,《长篇小说选刊》副主编宋嵩,以及本书作者付秀莹,深入探讨了长篇小说《野望》里新时代乡村的变化和小说的艺术魅力。

《野望》是一户农家的岁时纪事,书写了一个村庄的千丝万缕。日常生活的种种波折和起伏,与时代生活的风起云涌彼此呼应。全书二十四章,由二十四节气命名。在一年的叙述时间中,当代新农村的格局和气象徐徐铺展,栩栩如生。

“打开重新认识中国当代乡村的窗口”

贺绍俊读过《野望》之后,感叹这果然是付秀莹的手笔,“和前作《陌上》相似,书中写到的芳村是付秀莹的文学原乡。不讲传奇故事,不用空洞的情节来吸引眼球,而是讲述生活,让读者沉浸在日常的情趣之中。这是付秀莹在写法上的特别之处。”

贺绍俊

贺绍俊

在张莉看来,《野望》书写了一个新时代的乡村,既能看到中国农村的日常生活,又写到了乡村里非常新鲜的、陌生化的一面,打开了重新认识中国当代乡村的一个窗口。

宋嵩提到,《野望》出版以后收到很多读者的反馈。其中一位读者问,作者描写的是河北的什么地方?芳村是虚构的还是确有其村?付秀莹回答道:“芳村是虚构的名字,但村庄是真实的村庄。它其实是一些村庄,是中国北方很多村庄的集合,是一个集合体。”

“我没有离开过芳村,也没有离开过乡土”

宋嵩认为,无论是《陌上》还是《野望》,都赋予了长篇小说新的气质,“两部小说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风景描写特别多。”贺绍俊认为,付秀莹的风景描写跟她的日常生活书写是融合在一起的,可以烘托当时情境里的人的心理状态。

宋嵩

宋嵩

张莉将《野望》的风景描写放进整个文学史中进行分析。“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景物描写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是抒情传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读小说时,我多次想到一位将冀中平原风景写得非常好的小说家——孙犁先生。《荷花淀》《白洋淀纪事》,里面就有很多冀中平原风景,跟人、跟事、跟情感交融在一起。”

张莉还感叹,要写这样一部小说是很有挑战的,“现在的很多乡村小说会让读者觉得,那个乡村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啊,没有说服力。秀莹找到了一种有说服力的方法,就是书写乡村的日常,致力于书写那些家常里短,婆媳关系、夫妻关系里很微妙的情感。她抓到了这个东西,写乡村巨变的时候找到了能够让我们心动的点。”

自《陌上》,至《野望》

自《陌上》至《野望》,有变化,也有坚守。贺绍俊认为,《野望》在结构上处理得更加成熟、老练,作者的结构意识更加自觉,有意要写出今天乡村日常生活中的变化。

张莉

张莉

张莉补充道,《野望》的“新”还在于它展示的是一个女性眼中的乡村,“《野望》的女主人公翠台是站在农村中年女性的视角来看世界的,很有沧桑感。但读者同时能看到农村妇女的智慧,她的丰富情感,她的缜密心思,她的忧心忡忡,还有她怎么把家里的各种关系平衡好……这是我们想不到的一面,也蕴含着作者对复杂人事的理解。”在张莉看来,这部小说书写了中国农村女性在生活中如何找到主体性,“女性的生活、女性的情感、女性的理解已经变成乡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力量,这也是新时代乡村变化的一个部分。”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也来到了活动现场,他表示,“从《陌上》到《野望》,付秀莹从清新柔美向开阔远大演进发展。风格的演进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一个作家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

付秀莹

付秀莹

付秀莹表示,写完《陌上》以后,自己意犹未尽,几乎马不停蹄地开始了《野望》的写作。“我要真正地、诚恳地、自然地、朴实地表达出我的村庄的日常。乡村的日常肯定不是紧绷的,是放松的,是自然流淌的,是亘古如新的,它是一个巨大的存在、一个平凡的存在,然而它又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她很有感触地说。

(付秀莹,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陌上》《他乡》,小说集《爱情到处流传》《朱颜记》《花好月圆》 《锦绣》《无衣令》《夜妆》《有时候岁月徒有虚名》《六月半》《旧院》等。现为《中国作家》杂志社副主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

通讯员 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