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落实“节用裕民”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3-14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据统计,这已是“过紧日子”连续4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近年来,“过紧日子”成为党和政府会议、文件中的高频词汇。前不久,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近三年来,中央部门财政拨款“三公”经费连年压减,从2019年的81.07亿元减少到2021年的51.87亿元,累计下降了36%。可见,“过紧日子”已成为政府的行动自觉。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尽管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发展,2021年GDP总量已突破114万亿元,但眼下中国依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和不确定,内部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等压力,这些因素有可能影响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因此越到此时,就越要坚持过紧日子。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在机关运行中,要善于精打细算过日子,比如严控会议、差旅规模,严禁随意扩建政府楼堂馆所、搞形象工程等。同时,还要建章立制,在政府部门自觉践诺的同时,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的作用,把“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贯穿财政收支全过程,以压实“节用”责任。“节用”是为了“裕民”。政府过“紧日子”不是简单地压减经费支出,而是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要把省出来的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将腾出的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质效。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过紧日子,不是减轻财政压力的短期应对方式,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财政理念。只有坚持过紧日子不动摇,才能真正落实“节用裕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