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数说江苏70年:量质齐升显活力 民营经济铸辉煌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日期: 2021-08-24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经历了不寻常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工商业随着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摆脱观念和政策枷锁,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一、江苏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前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8年)

1949年6月,江苏各地人民政府成立后,开始着手恢复和改造私营工商业。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时,公有制占据主体地位。农业方面,全省高级社入社户数占比91.3%;手工业方面,全省手工业合作社社员占手工业总人数的83%;私营企业方面,全省私营工厂全部公私合营或参加合作社,私营交通运输业全部公私合营,有82.4%的私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或合作社。1958年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生产资料统归公社所有;农村供销合作社、城市合作商业全部并入国营商业。全省工业总产值中,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工业产值占比近100%;非国营和集体商业零售额仅占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2%。“文化大革命”期间,公有制单一化的倾向达到了顶点,限制乃至取缔城乡个体工商户。截至1978年,全省个体商业户仅有6405户,大部分在农村,城市近乎绝迹,个体商业零售额仅占全省社会商品零售额的0.17%;全省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和集体企业占92.7%,村及村以下办工业占7.3%。全省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存的单一化公有制。

(二)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

1、初步探索阶段(1978—1992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苏贯彻落实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发展多种形式所有制经济。1983年江苏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改变过去的限制政策,转而鼓励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经营。1987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已达86.68万户,从业人员120.36万人,注册资金达11.38亿元。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后,江苏省委、省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出台《关于鼓励支持我省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意见》。截至1992年,全省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有87万多户、私营企业有5984家、从业人员占全省社会劳动者总人数的0.7%,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5%,商品零售额占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4.1%。这一时期,江苏民营经济在理论与实践的初试探索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同时也奠定了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2、快速发展阶段(1993—2002年)。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民营经济迎来新的机遇期。1992—1997年,全省私营企业由5900多户发展到69900户,增长近11倍,年均递增1.28万户。省委省政府于1997年和2000年两次召开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提出41条具体措施,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一股强大动力。1999年,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总产值首次超过1000亿元,达到1295亿元,从业人员达500万人。截至2002年底,全省私营企业达28.62万户,从业人员363.69万人,注册资本2170.76亿元;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57.33万户,从业人员286.49万人,分别是1992年的1.79倍和2.18倍。

3、跨越提升阶段(2003—2012年)。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5年,国家密集出台“非公经济36条”、《企业所得税法》、《物权法》等政策法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江苏紧跟中央政策,2004年出台《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颁布《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民营企业大步走向世界,全球化水平大大提高。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江苏的民营经济也受到了巨大影响,被迫在高速发展中放慢脚步,并开始尝试转变增长方式,调整自身产业结构。2012年,全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8959.6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53.6%,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全省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1425.2亿美元,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增速33.7个和40.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6.0%。江苏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

4、转型腾飞阶段(2013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2014年国务院“鼓励社会投资39条”“促进民间投资26条”等政策的出台,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环境。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并且从六个方面针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了部署。2018年江苏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召开了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就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作出具体安排。这一时期,江苏民营经济由早期分散粗放型经营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式发展转变,规模实力、营利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8年底,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户数876.9万户,注册资本总额达16.2万亿元,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私营企业达1.8万户;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5万亿,达到51483亿元;民营经济上缴税金9015.1亿元,占税务部门直接征收总额的59.4%;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35158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77%;江苏民企有86家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位居全国第二。全省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民营经济的发展成就

(一)总量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江苏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和支撑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地位日益突出。

1、民营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2002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01.7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8.3%。2007年,民营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突破万亿元大关,占GDP的比重超过一半,达到50.5%,成为江苏经济的新支柱。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3.6%;同比增速10.5%,高于GDP增速0.4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2018年,民营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5万亿,占GDP比重达55.6%;同比增长8.2%,快于GDP增速0.5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6%。

2、民间投资逐渐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2002年,全省私营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769.9亿元,占当年投资总额比重仅20%。2012年,私营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2074.9亿元,占当年投资总额的38%。当前,民间投资已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2018年,全省民间投资25930.7亿元,同比增长10.8%,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71%。从行业看,高端产业的民间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部民间投资增速,占全部民间投资的比重显著提高。

3、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总额大幅提升。江苏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对外经济,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为全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主力军。全省私营企业进出口规模继2004年超过集体企业、2006年超过国有企业,2007年更是超过了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合计数,占据内资企业的半壁江山。2018年,全省私营企业出口8456亿元,同比增长15.1%,高于全省出口增幅6.7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比重31.7%,对全省出口增长贡献率为53.7%。

4、民营经济税收收入是全省税收的重要来源。2007年,私营个体经济全年上缴税收938亿元,占全省税收收入的25%。2012年,江苏纳税总额500强企业中,有239户民营企业,税收占比达42%。2018年,全省民营经济上缴税金9015.1亿元,同比增长18.4%,占全省税务部门直接征收总额的59.4%。民营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财力,已成为江苏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5、民营企业成为吸纳居民就业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行业分布广,投资活力强,单位投资容纳的劳动力和单位投资新增加的劳动力较高。截止2007年末,全省私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员1374万人。2012年,全省民营经济共吸纳就业人员2233万人,与2002年相比增加了1582.8万人,是2002年的3.4倍。2018年,全省私营企业员工1829.7万人,同比增长2.1%,全省民营经济共吸纳就业人员超过2550万人,占城镇就业人数比例超过80%。

(二)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成效初显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全省民营经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2002年,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中,纺织服装、木材金属加工等传统行业占比达到40%,装备、电气机械、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等新兴行业占比仅为18%。2018年,两类行业的增加值占比分别为21.4%和36.2%。民营企业由原来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较低的加工配套产业,加快向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领域拓展。

2、科技企业快速发展。截止2018年底,全省纳入调查统计范围内的民营科技企业达13.1万家,实现收入近8.4万亿元,较2017年分别增长9.2%和6.3%。江苏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在国内多个领域成为领军企业和骨干企业,成为新时代转型提质、率先发展的引领力量。如联创科技拥有百余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是国家软件信息的旗舰企业;恒瑞医药在美、欧、日多地建有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等。

3、研发投入及专利产出不断增加。2008年,全省民营科技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总额286.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达3.45%。2012年,全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达53687家,研发投入789.4亿元,约占全省研发投入的66%,成为我省研发投入的主体。2018年,仅苏州一市民营科技企业总数就达14459家,全市80%的科技项目由民营科技企业承担,90%的研发投入、90%的专利产出来自民营科技企业,立项引进的科技领军人才90%集聚在民营科技企业。目前,江苏拥有的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0%以上建立在民营中小企业中;江苏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9802项中,民营科技企业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占比超过85%。

(三)影响力度不断凸显,示范作用有所增强。

1、民企发展位于全国前列。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消息,2017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中,江苏共有91家民营科技企业上榜,占全国的18.2%。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江苏民企表现出色,有86家企业上榜,位居全国第二,营收超千亿企业有10家,营收超500亿企业有22家,苏宁控股集团以营收总额5579亿元蝉联全国第二,恒力集团以营业收入3079亿元位列第九。

2、苏商精神全国闻名。苏商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重要群体,在40年创业历程中形成了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服务社会的精神。新时期以来,江苏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军民融合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项目,在国际和国内都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江苏民营企业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精准扶贫基金”,充分体现了企业家们“与党同心、扶危济困”的责任感和“致富思源、义利兼顾”的光彩精神。

3、“苏南模式”享誉全国。“苏南模式”有两个发展阶段:一个是早期以乡镇或集体企业为主,承接国外产业转移,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老苏南模式”;另一个是在过去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以私营企业为主,转型和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升级的“新苏南模式”。“苏南模式”以“追求共同富裕,弘扬艰苦创业、争先创优,实现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创新”为主要内涵和鲜明特色,成为与“珠三角模式”、“温州模式”齐名的三大经济发展模式之一。

三、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启示

(一)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保障民营经济成长壮大。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加大了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树立起民营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私营和个体业主是贡献者、谁发展快就支持谁等新观念,促进了全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级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从限制到认可,再到鼓励和扶持,是民营经济能够大力发展的前提条件;二是社会上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从原先对私有企业的歧视和不认同,到现在能够给予平等待遇,是民营经济能够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三是私营企业主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从有顾虑、不理性到自重自强、有目标有规划,是民营经济能够做大做强的根本因素。

(二)政策扶持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力。江苏全省深入领会中央的有关政策,立足实际抓好创新,出台多项配套措施,对民营经济采取先发展、后规范、多服务、少干预的办法,切实做到法律上给保护,政策上给鼓励,服务上给方便,经营上给指导,努力营造民营企业与国有、三资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近年来,省委主要领导还专门到民营企业开展调研,深入了解情况,提出构建“四个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亲清和谐的营商环境、简明有效的政策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推动江苏民营经济规模、质量都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省里又出台了8方面28条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包括落实税收减免政策、落实各项产权保护措施、规范降低保证金和社保费率等,进一步调动广大民众自主创业和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全省民营经济强劲增长和加速发展。

(三)技术创新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江苏省一直以来坚持走以技术驱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之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全省围绕创新驱动展开一系列工作布局,突出南京辐射支撑作用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注重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在政策举措方面,江苏省搭建院士与企业家交流合作平台、做强企业孵化平台、组建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等,公平公开地面向各类市场主体,使得广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从中得益受惠。在企业自身方面,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产品档次提升,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涌现出一大批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

(四)集群发展凝聚民营企业发展合力。江苏省依托各级各类产业园区,着眼于延伸主导产业链,培育形成一批以装备制造业、高技术、现代服务业和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有力促进了地区民营工业企业的集聚发展,其中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领头羊”作用,促进了民营企业竞争力整体提升。

(五)改革创新融资模式解决民营经济后顾之忧。2007年,江苏省发布《关于加快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加快担保体系建设为重点切实解决融资难题,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近年来,各级政府还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开展专题融资对接活动,向有关银行推荐成长型中小企业,争取信贷支持,将“融资的高山”化为“融资的高地”。

四、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未来展望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的重要讲话精神引领下,在中央和江苏省各项优惠政策的引导扶持下,在全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下,江苏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一)企业减负加市场放开,激发民营经济的竞争活力。

2019年以来,江苏在坚定贯彻中央各项政策部署的同时,积极做好省内政策创新,切实做到为企业松绑、为公平护航。在降低民营企业负担上,全省在累计为企业减负超过3300亿元的基础上,未来将继续落实税收减免、降低社保费率、清理涉企收费,做到只减不增、能减尽减,把政策的“温暖”和惠企的“礼包”直接传递给企业。在民营企业市场准入上,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所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开放铁路、民用机场、基础电信、配售电、国防科技、金融等领域,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实施国有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和资产整合项目。这一系列的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二)降低成本加畅通渠道,加固民营企业的资金保障。

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江苏筹划出台多项配套措施。在降低融资成本上,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用好用足国家融资担保基金300亿元授信支持;鼓励各地设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过桥转贷资金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等。在畅通融资渠道上,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新增公司类贷款中的民营企业占比,大型银行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力争到2021年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比不低于50%;创新融资服务工具,拓展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功能,提升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能力;化解企业融资风险,支持民营企业妥善处置债务风险,加快设立100亿元的省级纾困基金,各市设立相应基金。这些举措打破了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为民营经济未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创新驱动加规模提升,打造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江苏将继续发挥制造业大省优势,大力发展民营实体经济。一方面,推进技术创新实现提质增效,全省将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依托江苏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等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支持龙头民营企业提升规模水平,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家全国单项冠军企业,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到2020年认定1000家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小巨人”企业。这些政策指明了方向,为民营企业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