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靖江钟情古镇美食文化 95后小伙当“守艺人”
来源:靖江日报 日期: 2021-09-10
靖江季市镇有个“95后”,传承了家族的老手艺,待在老街做小脚烧饼,还张罗出了大动静——学会更多季市传统美食技艺,美食订单也开始从社交网络平台上不断涌来。这位小伙名叫潘琳,1996年出生的土生土长的季市人,不同于大多数年轻人,他的心愿是坚守在老家,静静地把美食技艺传承下去,推广出去。
小脚烧饼是季市老街上的传统美食,因为烧饼的形状似古时妇女的小脚而得名,由于工序复杂、社会现代化的影响,现在已很少有人制作。在季市老街农贸市场附近的一家烧饼铺仍能品尝到小脚烧饼,昨天傍晚,记者在这里见到了这项手艺和年轻的潘琳。不同于其他烧饼,小脚烧饼饼皮层次丰厚、酥脆可口,饼内葱香四溢、口感香软,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潘琳反复揉制面皮,调配葱油、猪板油、猪油渣,随后搓擦成囊、撒芝麻。
这项技艺不单制饼过程复杂精细,烘烤环节也古老特别,需在特制炭火筒炉内贴壁烘烤。记者在现场看到,炭火筒炉口小肚大,高度超过了潘琳的腰部。潘琳用手蘸水湿润刚制作完的生烧饼,迅速伸手进炉,把烧饼贴进炉壁,动作娴熟,一气呵成。七八分钟后,他用铁钳利索地一一取出香气扑鼻的金黄色小脚烧饼。
整个制作工艺、流程、时间是普通烙大饼的三四倍,二十出头的潘琳俨然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相较于他的父亲潘金华也毫不逊色。潘金华是老街上出名的烧饼师傅,做了近三十年的小脚烧饼以及方饼、斜角饼、包烧饼。潘琳从出生起就在这份手艺的耳濡目染下生活,正是他父亲的坚持不懈和精湛技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份传统技艺,一成年就自告奋勇去学习。
“父亲把小脚烧饼带进了央视国际频道、央视七套,我也是亲历者,那种激动、幸福的感觉至今难以言表。”他告诉记者,央视《快乐学汉语》《乡土》等栏目在近几年间走进季市摄制古镇小脚烧饼,这对潘琳触动巨大,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观众观赏到自家的烧饼,是他这辈子最开心的事,他敬佩父亲对小脚烧饼的坚守,更为季市传统美食感到骄傲。
正因为此,潘琳早在学生时期就为自己树立了“守艺人”的目标,放弃走出老镇、走向城市的机会,选择了不同于绝大多数同龄人的道路。潘琳确信,有人坚守住,季市美食文化就永远不会过时,影响也会越来越广;同时,他对传统美食的钟爱,让他拥有比父亲更多样的技艺,他不仅掌握了小脚烧饼、方饼、斜角饼、酒窖馒头、涨烧饼等制作方法,还积极寻找学厨的途径,自发钻研季市特产老汁鸡、斩肉以及其他多种当地小吃的烹饪方法。
昨天傍晚,正值大家购买小吃点心的高峰期,潘琳围着面点房和筒炉忙碌不停,在烧饼铺隔壁窗口,他制作的老汁鸡、斩肉也引来众多顾客。“所有传统手工艺师傅们都面临工艺传承的问题,镇里的年轻人进城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已经没有年轻人愿意窝在镇里做这些了。这个小伙真不简单!”季市镇的退休老校长、史志文化工作者吴鹏祖前来购买小脚烧饼,他是这家烧饼铺的老顾客,在这里吃了近三十年的小脚烧饼,他竖起大拇指称赞潘琳的决定。
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潘琳自然有跟得上时代的思路,他把烧饼下单渠道放上了微信,今年以来,烧饼铺常常接到城里甚至来自外地的大量预约订单。美食文化延续的新脉搏悄悄律动,潘琳打定了主意,这条路一定要走下去。在他笃定的目光里,传承不只是传承,老东西也并非暮气沉沉,一代代技艺流转,是手与心的相连,散发着情怀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