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换新颜 居民生活更美好
来源:昆山日报 日期: 2021-09-07
改造一新的中华北村。
“小区道路修缮拓宽了,车位经过重新调整规矩了,每个单元都安装了楼道门和监控系统,老人和孩子都有了活动场地……你看,我们小区变得多漂亮。”4月10日下午,在衡山路上的中华北村,76岁的苏凤宝和邻居们热情地拉着记者参观他们的新家。
这个老旧小区真正“脱胎换骨”了,供水、供气、污水管网等市政设施全面更新,楼面、楼道、房前屋后得到美化绿化,一排排路灯照亮居民回家的路,一条党建时光轴和党建文化长廊温暖着居民的心。
作为昆山市首个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建设试点,一年来,相关办事处、政府部门以自上而下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和自下而上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宜居示范居住区为总体目标,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让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围绕基本环境整治、宜居品质提升、社区活化培育、长效机制建立四大系统,制定小区改造“十项清单”,让这个曾经的“脏乱差”典型成为居民满意的幸福小区。
补齐“短板”,让居民更幸福
中华北村,是昆山较早建成的动迁安置小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这个为城市发展作出非常大贡献的动迁安置小区,成了居民眼中的“脏乱差”小区:房屋建筑破旧、道路破损、停车混乱、绿化杂乱、配套设施缺失,而且乱搭乱建、群租现象严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018年,省宜居示范居住区创建工作启动,中华北村老旧小区改造成为苏州全市唯一入选小区改造类的省级项目。2019年3月,改造后的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区缺什么就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改造升级就是为了让群众生活更方便和舒心。”市住建局老小区改造办负责人潘隽表示,老旧小区改造不止外观形象的改变,更在于切实解决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停车、地下排水、屋面渗水等问题,把成效体现在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提升上。
“当时,居民最迫切的问题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问题。”负责该项目的沈洁健介绍,调查显示,中华北村居民 “急难愁盼”的问题包括:人车混行,路面破损,车辆乱停乱放;雨水管径偏小,污水管网乱排乱接,管道淤积堵塞;绿化植物配置不佳,缺乏养护,影响采光;建筑外墙楼道涂料脱落污损,墙体屋面存在渗漏等。
为了解决停车难问题,相关部门对不同日期、不同时段的机动车停车需求进行调研。“明确机动车需求基本在200~300个之间,我们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增加停车位至257个,并且在西北角预留了60个立体停车设施,基本可以满足需求。”沈洁健介绍,改造中,相关部门充分考虑规范和发展要求,增加了15个残疾人停车位和20个充电停车位。非机动车则采用集中+单元门口临时停车的方式设置,在小区的西侧、北侧、南侧分别设置了集中充电停车点。单元门口采用临时停车棚的形式,一共设置98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做到户均一个。
“共同缔造”,让居民成“主角”
实地走访、考察,与居民座谈、聊天,探索“社区规划师”制度……为了在老旧小区改造升级中践行“共同缔造”理念,中华北村改造提升工程打破了以往政府主管部门、建设主体、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闭环联系,让居民成为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的“主角”。
居民对改造的真实诉求不同,住建局、震川办事处、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走进社区,与居民耐心访谈;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习惯不同,需求也不同,一份调查表进行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的分类化设计;居民的生活习惯、出行时间、活动场所、设施需求不同,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开展白天和晚上、工作日与周末的分时段调研……
众智之所为,则无事不成。“共同缔造”让居民从原来不关心小区建设的“局外人”,变成了为小区建设贡献力量的“主人翁”。
“之前工作人员来调研的时候问我们需要啥,我随口说了一句没有老人的活动场所,没有老人们聊聊天说说话的地方,没想到现在都有了。”居民沈阿婆指着一排具有棋牌功能的休憩座椅笑着说,“现在这个小区啊,我们想有的都有了,我们没想到的,政府也帮我们做好了,真的好。”
为了提升小区的宜居品质,市住建局和震川办事处根据小区老年人、新昆山人不同层次的需求,从公共服务配套、公共空间重塑、强化适老改造、践行绿色理念等方面入手对小区进行改造提升。以此为基础,设计单位还以“江南新语、乐享家园”为主题,突出江南地域特征,呼应创新、先锋的城市气质,强调对家园的归属感、认同感,体现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精神。
于是,在改造提升后的中华北村,有了老年人习惯使用的健身设施、座椅,有了孩子们活动的场地,有了一些健康主题的宣传栏。不仅如此,小区会所还有了日间照料功能,门卫处增设了快递柜,外来人口也有了阅读培训场所。
让人惊讶的是,“共同缔造”模式不仅实现了居民共谋、共建,让改造成果更加完善、惠民,更发酵出反哺社区和谐的积极养分。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忧居”变“优居”,小区内敦亲睦邻、归属认同的氛围大为增强。如今,走进中华北村,认识的不认识的,本地的外地的,都走到了一起,在公共活动场所下棋、聊天,其乐融融。
自治共管,让小区焕发活力
苏凤宝曾经是马家浜的村民,农房搬迁后,一家人在中华北村拿了三套房子住了下来。“一开始觉得蛮好的,可是后来小区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群租问题突出,还有乱搭乱建、破墙开店的,感觉越来越乱。”苏凤宝告诉记者,几年前,孙子到了适婚年龄,大儿子跟他们商量,卖掉中华北村的一套房子,到附近的商业小区买一套婚房。“当时,大儿子说了这么一句,就中华北村的房子,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不过,现在,我们这个小区的环境,比新建的商业小区都要好,大儿子后悔得不得了。” 苏凤宝说。
苏凤宝口中的群租问题、乱搭乱建、破墙开店问题在这次改造提升中得到了有效解决,特别是乱搭乱建、破墙开店,结合“331”专项整治行动,相关部门依法恢复房屋使用性质,有效治理存量违法建设。“在‘共同缔造’理念的基础下,中华北村突出居民共治作用,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建立物业管理、社区治理、违建治理的长效机制。”震川城市管理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中华北村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建设是我市探索宜居城市建设的第一步,中华北村的宜居居住区建设仍然有许多后续工作要做。”震川办事处副主任周苗表示,为进一步优化居住环境,中华北村还需要把政府托管补贴、市场化运作和小区居民自治等多种方式结合,引进社会化、专业化、有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系统化建设小区监控机房、监控探头和安防设施,防止群租现象死灰复燃,保障物业管理规范运作。同时,结合会所增设党员活动中心,结合中心景观轴增设党建宣传栏,扩大住宅小区党建联建示范点覆盖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育积极参与小区管理的“主心骨”和“热心人”,带动业主和住户有序参与自我管理活动,并最终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和住户委员会,建立社区议事制度,引入社区规划师制度,着力提升社区自治能力,让中华北村成为昆山宜居住区的典型。
(记者 陆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