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农业,铜山连出“六招”
来源:铜山三乡工程网 日期: 2021-11-11
今年以来,铜山区瞄准生态农业发展,着力推进建设生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畜禽粪污资源化收集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四方面工作,以规模化、减量化、科学化、循环化、设施化、集成化"六化“原则,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启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农业种养规模化
“镇里的农业生态庄园虽然数量多,但同质化严重,特色不鲜明,产生不了规模效益。”伊庄镇人大主席夏梓尧说。该镇主动联络园博园周边盛景山庄、茶旅小镇、红日庄园、海棠湾等26家家庭农场、生态农庄,组建休闲观光产业联盟。通过梳理每一家农庄农场特色,形成错位发展,联盟成员互相借鉴经验,扩大发展优势。
铜山区把农田退水和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相结合,由区农业农村局明确水田位置,各镇进行土地流转,通过股田制、合作社等方式进行规模化种养殖。今年全区新增家庭农场166家,其中种植业153家、种养结合6家、养殖业4家、渔业3家。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引导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体,共建立7个联盟。
农药化肥减量化
“使用高毒农药种出来的蔬菜,1.5元一斤经销商都不愿收购;采用绿色防控方式种植出来的蔬菜,3.5元一斤抢着买。”棠张镇新技园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孝坤说。为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村生态环境,铜山区采取“深化测土配方施肥、优化肥料结构减量、改进施肥设施装备、有机肥替代化肥和轮作休耕”综合措施实现化肥使用减量,着力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和多种形式的病虫害统防统治,不断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控害。
预计2021年铜山区化肥施用量比2020年削减0.6%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5.8%以上,肥料利用率达43%,到“十四五”末全区化肥施用量比2020年削减3%以上。
铜山区还在所有已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单位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每个镇至少设立一处废弃物暂存站,收集来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并建立对各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考核机制。
农技管理科学化
区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农技指导站、土肥站作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农村土、水、肥进行指导,科学控制肥料、用水,达到最佳效果。
农业生产循环化
针对境内京杭大运河、废黄河等河流流域约64万亩农田退水氮磷超标问题,区农业农村局大力推进生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加快农田退水治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将沿运料河建设13300米生态沟、8750米生态带、37.6亩表流湿地、2个生态控制闸、4个生态循环系统及16处水质监测点,实现水系临时性封闭与灌排循环,形成河岸生态湿地,既实现污染净化、生态链修复,又兼顾景观优化、绿色化发展。
铜山区畜禽养殖每年产生200万吨粪污,这成为农业面源污染源之一。坐落于单集镇的畜禽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建成,配建有21个集中收集点,收集、运输非规模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该项目预计年处理畜禽粪污36.5万吨,可年产生物天然气600万立方米,年发电1200万千瓦时,年产固态有机肥8万吨、沼液肥20万吨,将分别用于周边乡镇居民生活、绿色蔬菜和林果种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00万元。
农业生产设施化
加大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扩大污水处理覆盖面。结合节水灌溉的设施和沼气的使用,合理利用粪水,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加大喷灌设施补贴力度,提高种植机械化水平。
涉农项目集成化
区农业农村局将全区各类涉农项目集中到农业减量、污染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来,科学安排,系统谋划,一体推进。
“十四五”期间,铜山区将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主抓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积极构建生态环境友好、产品质量安全、田园风光秀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