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阜宁县:羊寨镇奏响乡村振兴三部曲
来源:阜宁日报 日期: 2021-10-20
夏末秋初,羊寨镇境内的黄河故道堆堤上,翠绿满眼,清新扑鼻,犹如置身于天然氧吧,让人心旷神怡。堆堤下,干净朴实的农家小院热气腾腾,不时传出婉转悠扬的淮剧小调,令人如痴如醉。
今年,羊寨镇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以建设生态宜居宜业“五新羊寨”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做足做活土地文章,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乐章。“我们将深入贯彻县委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打造生态经济扶贫开发示范区。”羊寨镇党委书记张恩海说。
黄河故道变身“绿色银行”
8月13日,记者驱车来到羊寨镇单家港村,只见一棵棵体型庞大、枝干遒劲的梨树、苹果树枝头上挂满了果实。“今年是大年,1棵梨树能产300斤梨,按照4块钱每斤计算,光梨园收入就有七八万元。”七组村民高祥民高兴地说。
羊寨种植林果有着悠久的历史,依托较好的生态环境和土壤气候条件,堆上生产的“桃缘”牌红富士苹果,还被评为江苏省无公害产品。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发展林果1.5万亩,其中果树面积高达5000亩。
“过去,由于位置偏远,道路不畅,害怕长出的水果卖不出去,许多村民种植的规模并不大。”单家港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明军介绍,针对这种情况,羊寨镇紧抓片区扶贫政策红利,配套建设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生产环境得到了很大提高,群众的种植积极性跟着高涨起来。
“以前运一吨水上堆成本8块钱,实施了节水灌溉项目后只要几毛钱。不仅如此,镇里还给我们果品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推广,现在连销路都不愁了。”村民何富根看准时机今年又多种了两亩苹果树。
在羊寨镇林果扶贫基地,年初种下的扶贫树茂密地生长,67岁的王山村贫困村民孙为国正给桃树除草。“这些是镇里免费发给我们的扶贫树,也是摇钱树,脱贫致富就靠它了!”今年,羊寨镇将发展特色林果作为绿色扶贫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精准扶贫脱贫路径,全镇1485户低收入农户家前屋后栽上了扶贫树。
发展林果产业既保护环境,又能让村民挣钱,如今这黄河故道已经成了“绿色银行”。张恩海说,下一步,羊寨将加大林果小镇建设力度,真正把生态资源转换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的致富靠山。
沙土地里长出“金子”
8月16日一早,南羊村八组大田里绿意盎然,今年新种植的贡菊长势喜人,村民蔡连元忙着拔草,他说与过去不同的是,如今忙的不是他自家的活,而是替村合作社打工,身份也由农民变成了工人。
“以前种地是种什么收什么,现在收获的是保底收益、打工工资和股份分红。”去年10月,蔡连元把家里的4亩地全部入股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在该村,像蔡连元这样以土地入股村合作社的有85户。
种植传统农作物,吃饱饭没问题,想致富难度大。面对土地产出效益不高的问题,去年10月,该村支部书记蔡亚军在全镇率先成立家家富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将承包地经营权以入股形式交给村集体, 由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农民成为合作社的股东,坐享土地入股分红的收益。
蔡连元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首先是每亩750元的土地流转保底收益共计3000元,其次是自己在合作社打临工工资,每年也有个五六千元,再加上年底“股田”分红,一年土地上的收入就不低于1万元。
蔡亚军介绍,为了让种出来的产品有市场、有销路,合作社和芜湖朝阳种业公司签订产销合同,厂方全程给予种苗支持,技术指导和保价收购,彻底解决种植的后顾之忧。
“乡村振兴,终究离不开土地。”羊寨镇副镇长王远景说,该镇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大力引导村集体领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推行土地规模作业,增加农民和村集体收入。目前,全镇共有农民土地股份制合作社17家,入股土地达12000亩。
文化大院开出“幸福花”
“羊寨处处创业忙,工业园区机器响,水稻田里虾满堂,赶上了新时代精神爽……”8月16日晚,大西村九组村民刘俊林家门口一片热闹景象,欢快的舞蹈、嘹亮的歌声,村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引的村民循声而至,喜笑颜开。
乡村变美了,农民变富了,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在变化。今年,羊寨镇以农家为依托,以老百姓为主角,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镇19个村均建起文化大院。
“这里能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还能传递党声民意”。大西村副主任刘修国是村文艺宣传队领队,他说,村民们自发创编歌舞、快板和三句半,并将康居工程、健康扶贫等内容加进去、演出来,让好政策、好观念入脑入心。
群众演、演群众,文化大院的节目原汁原味,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增强了村级文化生活质量,更润物无声地促进了邻里和谐、乡风文明。
“以前大家没的事,三五成群,不是打麻将就是打牌。有了文化大院后,喇叭一响,大家都跑过来跳舞。现在赌博的人少了,口角少了,歌声、笑声多了。”刘俊林和老伴都是文艺积极分子,他们主动把家里闲置的房子腾出来,无偿提供给村里改造文化大院。
“这是一支‘不走’的文化队伍。”羊寨镇镇长施宁琳说,该镇在夯实文化阵地的同时,整合有限资金,通过开展文艺巡演,奖励优秀大院等方式,激发群众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竹板这么一打啊,听我把家乡夸。” 夜幕降临,蒲鸠村文化大院清脆的快板声在乡间回荡,村民们沉浸在欢乐的气息里,忘却了一天的辛劳,心情得到彻底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