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四个聚焦”擘画“三农”新图景
来源:盐阜大众报 日期: 2021-09-30
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认定,盐城有10家,盐都占两席;七星农场创成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盐都草莓创成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台创园创成全市首批5A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验收顺利通过……盐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捷报频传。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省级试点改革稳步推进,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三资”管理“盐都模式”全省推广,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达48.7%……盐都农村改革务求实效蹄疾步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56元、增长8.8%,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和贫困人口脱贫率分别达88.2%、89%,人均纯收入低于4000元的特困农户已全部消除。盐都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精神昂扬。
新型农村示范社区“55113”工程全面启动,林木覆盖率增幅全市第一,蟒蛇河风光带工程加快推进,潘黄镇新民村、秦南镇灯塔村通过省级美丽乡村验收,大冈镇佳富村入选省特色田园乡村。盐都农村面貌显著改善芳华绽放。
过去的一年,盐都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延续良好发展势头,“稳”的局面在持续、“进”的特征在凸显、“新”的动能在蓄积。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盐都如何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答卷,如何展现“三农”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担当?
“围绕农业要转型、农村要改变、农民要致富、领导要加强四个方面要求,再接再厉、苦干实干,精准发力、进位争先,奋力争当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排头兵。”3月9日,盐都区委主要负责人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再发动员令。
聚焦农业转型升级,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首位。今年盐都区将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更协调、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新型农业体系。在规模经营上做文章,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立足“东休闲、中果蔬、西水产”布局,紧扣绿色果蔬、花卉苗木、优质稻米、生态水产四大主导产业,着力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项目;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重点打造S125、S331等“三纵三横”六条农业示范带,精心培育30个“一村一品”农业示范村。在融合发展上做文章,以建设生态文旅高地为目标,深入实施休闲农业“百点创建”活动;统筹规划设计建设S125、S331、蟒蛇河以及西部旅游公路沿线的特色农业、示范社区、乡村民宿。在做响品牌上做文章,加大盐都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广,叫响“大纵湖大闸蟹”“盐都草莓”“张庄葡萄”等农业地标品牌,确保年内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40个,新创成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加快实施农业接轨上海行动,确保农副产品在上海销售额突破40亿元。
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彰显绿色生态风貌。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盐都的“金字招牌”,该区将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上下功夫,扎实推进“一镇十村”和“55113”工程,加快S125、S331和蟒蛇河三条样板带建设。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在建美做优集镇的同时,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持续推动通讯、物流、网络等建设。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聚焦农民增收致富,创造美好富裕生活。富民强村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该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拓宽新渠道、挖掘新潜力、培育新动能,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以“钉钉子”精神确保9月30日前完成1388户、2818人脱贫达标任务。千方百计鼓起群众“钱袋子”,加快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多措并举厚起集体“家底子”,积极发展“资源开发、资产经营、合作共享、服务创收、投资分红”型集体经济。
聚焦坚持党的领导,筑牢农村基层基础。该区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各方力量,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保障。强化党的全面领导,要求各板块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选优配强基层队伍,积极培养“定制村干”,鼓励更多返乡毕业大学生、优秀退伍军人、回乡创业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在干部配备、资金投入、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细化支持政策,推动要素向农村倾斜、资源向农村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