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人文史话丨江苏连云港:一部《西游记》 千年花果山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12-30

《西游记》开篇第一回就描述了令人神往的花果山:“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瞻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

花果山,植被繁茂,一百多处自然、人文景观均为《西游记》中的真实写照。

海陆变迁

花果山古在海中,与陆地长期隔离,最后一次成陆只有292年的历史。据地质学家推断,花果山属19亿年前震旦纪变质岩系构成,其岩层在地壳运动中,不断发生地层断裂和岩浆侵入,由于漫长的侵蚀和分化作用,加之海水时进时退以及山崩、地裂等地质运动,其地块断裂继续发展和不断抬升,使原变质岩系中的坚硬岩石变成山峰,松软岩石侵蚀为低丘和广谷,形成了如今花果山的地貌形态。

全新世以来,由于地壳运动发生新的变化,高海面缓慢降低。6000年前,海水渐渐后退,海岸线不断后移,海中岛屿逐渐成陆。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夺淮南下,从云梯关入黄海。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由山东利津入渤海,700多年中,黄河给下游带来了数百亿吨的泥沙。加之,清康熙七年(1668年)6月17日戌时郯庐断裂带发生8.5级大地震,使海水后退15公里,苏北海岸线发生了巨大变化,云台山下的海岸线迅速向北推移了14公里,加速了海中岛屿成陆的进程。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海涨沙淤,渡口渐塞。至康熙五十年(1711年),原为海上岛屿的花果山,方与大陆相连。

山名演变

花果山早期的称谓有20多个:羽夷、隅夷、旸谷、都洲山、郁山、郁洲山、苍梧山、郁郁山、郁鬱山、鬰林山、鬰州山、三神山、环州山、东海山、东巫山、蓬莱、方丈、瀛洲、田横岛等。明天启元年(1621年)始称云台山,其名涵盖南云台山、中云台山、北云台山、北固山和鹰游山,即成陆以前海中的所有山体,花果山为南云台山的一部分。花果山俗称前顶、后顶、清风顶(青峰顶)、新县南山、朝阳南山。明文学家吴承恩以此为《西游记》中主要背景“花果山”的模特。《西游记》研究者较多地认同,吴承恩描绘的孙悟空老家花果山,就是今天的连云港市云台山中的花果山。民国2年(1936年),许绍蘧在《连云一瞥》中又在云台山的山峰中列出“花果山”之名。1958年4月,山上刻立了“花果山”题名摩崖碑刻。花果山原指由玉女峰、金牛顶、万岭、小窄山、大团山南云台山中的5个山头组成的山体,是云台山的核心,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处处与《西游记》故事息息相关,是花果山的风物孕育了《西游记》。

隶属变化

花果山,古为少昊氏族的活动范围,以鸟为图腾。《山海经大荒经》称“东方海外之大壑,少昊之国”。

夏,分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为天下九州,此山属徐州之域。

周,徐州分隶青、兖二州,花果山属兖州。

春秋,此山为“鲁之东境”。

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此山为薛郡,属朐县。杜佑《通典》记:“海州在秦为薛郡地,后分薛郡为郯郡,朐县属焉”。

汉,改郯郡为东海郡,治所在郯,朐县属焉。据沈括《梦溪笔谈》的辨析:“今之东海,乃汉之赣榆”,秦汉时期的花果山曾与琅琊郡的赣榆县相关。

三国,属魏,称东海国。《三国疆域志》“东海国,汉置郡,魏黄初中,作国,领县十一:朐、郯、兰陵、襄贲、戚、利城、祝其、承、厚丘、昌虑、合城”。此山仍属朐县。

晋,东海国废,复为东海郡,属赣榆县。

南北朝,为南朝之宋、齐所控,宋属徐州,后又属青、冀二州。北朝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后,不久即分为东、西魏。东魏武定七年(549年),置海州,治龙。当时州下分郡,郡下分县,此山属东海郡之赣榆县、都昌县、广饶县。

隋,此山属东海郡之东海县。

唐,置海州总管府,属河南道,下领海州、环州、涟州、东楚州,此山属环州。武德四年(621)总管府撤去,复为海州,领朐山东海、沭阳、怀仁四县,此山属东海县。

五代,基层州县延前,先后属吴国、南唐、后周。

宋,仍属海州之东海县,属淮南路管辖,后淮南路分为东、西两路,此山属淮南东路。

南宋时,隶属山东路东海县。

元,海州划入河南行省,改为海宁州后,东海县并入朐山县,此属朐山县。

明,海宁州仍改为海州,属淮安府,此山属海州。

清初,一度被裁为界外。后复为淮安府之海州。雍正二年(1724年),海州升为直隶州,直属江苏布政史司管辖,此山仍为海州辖管。清末,州下设镇,山东坡为东路镇,山西坡为西路镇。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将海州改为东海县,属江苏省之徐海道民国元年4月,东灌分治,东海县东部的11个镇析出为灌云县属地。民国18年,实行区自治,灌云县划为10个区,此山分属两区,山之东南为第九区,山之西北为第十区。次年,灌云区划调整,10个区改为7个区,原九、十两区合为第七区,治所在新县(今朝阳镇)。

民国24年1月18日,江苏省政府委员会决议,析灌云县第七区及东海县之大浦镇,建置连云市,以加强港口建设,在墟沟镇组建连云市政筹备处,政务仍由灌云县第七区管理。

民国28年2月27日,日军入侵,伪东海县政府在新浦建立,在新县设立第六区公所,此山属之。

民国34年8月,抗日胜利。翌年1月,连云市政府在连云港东窑乡组建办公,此山属其第三区。

民国37年11月解放,山北属山东省鲁中南行政区新海连特区云台办事处管理(花果山北为新建区,西为前云区);山南属苏北行政区之灌云县南城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山南仍为灌云县南城区;山北属山东省新海连市云台区。1953年,新海连市划归江苏省,1958年,云台区改建云台(区)人民公社。

1961年,新海连市改为连云港市,此山北的云台(区)公社分为云台(花果山)、朝阳、中云三个公社。山南的灌云县南城区,改为灌云县云台人民公社。

1983年3月3日,灌云县南城镇、云台公社划归连云港市,组建南城区。不久,南城区与盐区合并为云台区(驻猴嘴),山属云台区。

2001年10月,云台区撤销,此山西、南两面划为新浦区管辖,北面划为连云区管辖。整个山区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划归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裁海复海

花果山素有“洞天福地”和“海内四大灵山”之誉,人类生存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先民门在山上垦荒植树,耕作生息,建设自己的家园。道、佛教信众以及道士、僧人云集于此,有的甚至毁家渡海,登山筑庙、建塔,入山修炼,使古岛荒山变成仙岛神山,《西游记》问世,更使神山增辉。

因为僻在海隅,历代统治鞭长难及。宋、元明三代,倭人频频入侵,肆无忌惮。清顺治二年(1665年),清多铎率军南下势如破竹,鲁王朱以海逃至浙江,其舟师由海道北上据云台,以图复明,其结果败终顺治三年,明新昌王又来云台,依仗山势的峻险而起事,后败于清将准塔而被斩于淮安。后郑成功亦多次沿海北上进出于云台山,加之山区群众配合起事,清廷疲于奔命。当时,整个国防由兵部尚书苏纳海负责,为保边靖,欲将海内诸岛居民内迁,亲率诸王公至沿海视察,至板浦登船,正要起航,忽黄风掀浪,黑雾弥空,不问河山之锦绣,决计回京,奏明朝廷,把此山裁为界外。清顺治十八年,强制山前山后的居民和僧侣全部内迁,一片宝地从而沦为荒岛。史称“裁海”。“裁海”旨下,山民弃祖抛宗,妻泣儿哭,惨不忍睹。各方有义之士,纷纷反对。海州生员、山下水流村的江之范及杨肤功、郑三乐、江之雍、成天章等人,多方奔走呼吁,要求朝廷恢复云台,得到朝野政要的赞同。淮安府知府徐木丽,海州营游击施大景、左军守备夏九韶,东海所千总张永亨,海州知州孙明忠,共同“询谋佥同”,联名呈状淮扬道。淮扬道副史黄桂即呈报漕运总督,转奏清廷。吏部侍郎哲尔肯与江南江西总督阿席熙、漕督帅颜保、江宁抚臣慕天颜、江宁提督杨捷,又共同复议上奏皇上。康熙十六年(1677)年闰二月初二,清廷颁旨,将原“裁令”撤销。迁入内地山民僧侣,又先后迁回,史称“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