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提升社会化服务功能展新姿
来源:盐阜大众报 日期: 2021-09-10
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评特等奖第一名;多家基层供销社被评为全国“百强县级社”“基层社标杆社”;“创新办社模式,实现社农双赢”的经验做法被江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向全省推广……
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把握“富民、绿色、外向”三大方向,组织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民工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富民工程”、社有企业转型升级“强社工程”,实现了“十三五”的首战告捷。
“市委、市政府围绕‘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发展导向,站在前瞻未来的高度勾画了‘五个一’战略工程,吹响了建设‘强富高美’新盐城的号角。”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主任施建霞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告诉记者,“我们供销合作社系统作为与农民最为密切的职能部门之一,在履行富民、惠民进程中责无旁贷,要将供销社的传家宝——扁担精神使到实处、用足实劲、务求实效。”
时堰模式激活综合改革新引擎时堰模式
改革,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命题。改革不是停留在嘴上、落在笔下的表面文章,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举措,是真真切切的硕果。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曾经过于依赖计划经济模式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必须通过全面综合改革,寻找新常态下的新模式,才能从“摸着石头过河”转变到“摸准石头过河”。
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党委一班人认为,改革的引擎动力既有条线上的顶层设计,但最重要的落点却在基层。用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主任施建霞的一个形象比喻则是:“顶层设计制造的是引擎发动机,而基层的践行才是电和汽油,两者的合二为一,才能迸发出改革的强大动力。”
为此,市供销合作社将探寻的眼光瞄向基层,寻找最适合系统综合改革的新模式。东台时堰镇创办了全省首家基层社新型组织形式——东时为农服务合作联社,构建了“党委政府主导、供销合作社领办、涉农部门联动、农民出资参与、社村合作共建”的为农服务新体系,为农民提供土地托管、放心农资、电商配送、农产品销售等综合服务,使党委政府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有着力点,服务“三农”的各种社会力量有结合地,农民群众在经营性、公益性服务中有获得感。
“时堰模式”得到盐城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市委主要领导曾亲临时堰视察,要求各地加快为农服务“时堰模式”示范镇建设。《江苏改革简报》第19期专刊介绍我市供销社综合改革经验做法成效。省供销合作总社将“时堰模式”作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在我市召开现场推进会向全系统推广。
在“时堰模式”的牵引下,去年我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建设农业综合性服务示范镇22个,创办为农服务合作联社30家。全国总社监事会主任诸葛彩华专程来盐调研,对该系统的综合改革试点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三体两强 打造体系建设新高地
体系,是促进创新发展的根基和高地。体系建设的水平和高度直接决定着发展的质效。
市供销合作社以创建自主经营实体、农民社员主体、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体,以及综合实力强、为农业服务能力强的“三体两强”为统揽,按照基层基础坚实、服务功能完备、管理运行规范的要求,着力加强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筑牢为农服务的根基。
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基层社是直接面向农民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劳动合作、资本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种途径,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不断强化基层社与农民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的联结。按照合作制原则,建立健全按交易额返利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完善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并积极试点创办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切实做到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
全面改造提升基层社。按照“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改造。去年,我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全国供销总社的基层组织建设评选中,东台、射阳、阜宁3家县级社被表彰为“百强县级社”;滨海县蔡桥供销合作有限公司等3家基层社被表彰为“基层社标杆社”,累计达20个;滨海县河东秸秆合作社等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表彰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累计达19个。全系统创建“三体两强”基层社10个,改造无业务经营基层社9个,新建专业合作社87个,农村综合服务社提档升级100个,创建为农服务合作联社30个,培育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40个。
积极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充分利用人才、网络、设施等条件,采取多种方式,积极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合作领域,积极发展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秸秆综合利用、农机、劳务、文化等产业型和服务型特色合作社。在自愿前提下,引导发展区域性、综合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优势产业开展系列化服务。
两聚一创 力求为农服务新突破
供销合作社是覆盖最广泛、体系最完整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如何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给出的答案是“一创两聚”:“两聚”即聚集服务优势、聚集服务资源,“一创”即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具有供销合作社特点和优势的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为农服务体系。
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本着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原则,以镇为单位,整合涉农服务资源,组建为农服务合作联社,设立服务窗口,形成“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平台。在组织形态上以“党委政府主导、供销合作社领办、涉农组织联动、农民投资参与、社村合作共建”为特征,在运行机制上体现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要求,根据镇域经济特色,开展农业全程化服务或重点环节服务,在全市培植一批“时堰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镇,使供销合作社在服务农业现代化中大有作为。
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还紧扣适应农业联耕联种、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要求,围绕耕、种、管、收、加、贮、销等农业生产环节,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种、股份合作、以销定产、承担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的公共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系列化、专业化服务。去年实现托管农田80多万亩,涵盖农民近20万户,助农增收7亿多元,新增就业5000多人。延伸生活服务,全系统建办20多家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和60多家1000平方米以上的镇村超市,实施农资、日用品的连锁配送,为农民放心消费提供保证。
该系统结合各地农产品特色,加强与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全系统实施订单农业种植20余万亩。并继续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供销社在行动”等活动,建办秸 秆组织、发展订单业务、扩大收储能力,推动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全年新建(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组织82家,全年秸秆收购加工量156万吨。坚持社员制、封闭制的原则,创办涉农金融服务企业5家,入社社员1万多户,年投放互助金2亿元以上。在全国供销总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暨综合改革试点现场推进会,我市供销合作社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家地市级社作经验介绍。
新网工程 构建现代流通新渠道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商业模式及商业生态受到强烈冲击。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大力实施“新网工程”,加速构建现代流通的网络新渠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以“新网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五大网络建设,优化网络布局,扩大覆盖范围,加快形成连锁化、规模化、信息化经营服务新格局。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一批连锁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一批上规模、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重点加强农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建设,促进城乡经营服务网络的整合对接,实现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低成本、高效益发展。
与此同时,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提升完善以农资超市、日用品超市、庄稼医院、电商服务站和“农民之家”为重点的为农服务载体,汇聚政府部门和有关社会资源,为农民提供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就业培训、医疗卫生等多样化服务。鼓励村党组织同基层社开展村社共建活动,鼓励供销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合作经营,支持供销合作社与经济薄弱村共同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其合作项目按有关规定享受相关政策扶持。
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该系统深入推进“互联网+供销社”工程,总结推广射阳新合作电子商务公司等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适用的营销模式,积极推进各类基层经营网点信息化改造,做好与全国总社“供销e家”、省总社“地平线”及其他大型电商平台的对接,发展“线上交易、线下配送”为重点的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和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的“网上供销合作社”。
目前,市县两级上线运行的电商公司18家,射阳、大丰、阜宁、滨海4县(区)社承担全县发展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电商任务,26家企业在淘宝、天猫、京东、一号店上线,43家企业在供销e家、地平线展示展销。对为农服务社进行电商化改造,建成“网上双代店”“电商投递站”“供销网城”服务点近200家,有力打通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去年全系统市场营销超150亿元。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施建霞表示,该社今年将紧扣市委、市政府“五个一”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深耕、精耕社会化服务领域,培大育强特色产业,为扎实推进“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的战略部署和实现“五个一”的宏伟蓝图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