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丨扬州江都:“双循环”中练内功船企乘“风”破浪行
来源:扬州日报 日期: 2021-11-26
9月16日下午,在中船澄西扬州船舶有限公司(简称扬州中船澄西),一辆辆平板半挂车正在驶离厂区,车后拖着一个40多米长白色圆形结构件。“这是风塔(风力发电机塔架),用于陆地和海上风力发电。”该公司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应建初介绍。
扬州中船澄西坐落在江都经济开发区,年建造10万吨及以下各类船型10艘。2018年年底,技改项目——4条风塔生产线投产;2020年9月10日,新技改2条风塔生产线投产,累计拥有10万吨的年产能。
车间探访
一道风塔制造工艺的“大”与“细”
扬州中船澄西生产堆场上,一个个三四十米长的白色风塔整齐摆放,等待装车发运。这些风塔中,直径都在3米以上,能容一人在内直立行走。
“今年7月,江都区小纪镇兴旺村建设风力发电项目,风塔就是由我们扬州中船澄西制造。”风塔项目负责人周军介绍。
这些硕大的风塔,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记者到车间一探究竟。
制造大块头结构件,需要大场地车间。风塔的下料车间、生产车间、涂装车间都有30米高,作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其中风塔生产车间面积最大,为18360平方米,比两个半足球场还大。
在两个车间内,一块块高强度合金钢在这里,经检验、切割下料,坡口加工、滚圆、纵缝焊接,回圆、环缝焊接等工艺,制造成黑塔(表面有氧化层)。这些黑塔运送到涂装作业车间,经过除锈、喷涂等工艺处理,焕然一新,换上靓丽的白色外装。
“一座风塔总长度往往超过百米,其中小纪镇项目风塔达150米,为方便运输,我们分成3-4段制造,到施工场地组装。”周军解释。
制造风塔,不仅要大空间,还要细致的工艺。风塔用于风力发电,自身必须高强度高精度,如何保证自身的质量?
“风塔是截圆锥体,下口径大,上口径小。一截30米风塔,由10多个不同口径的钢板卷圆焊接而成。”周军介绍,“为保证风塔整体上下中心不偏离,每段30多米的风塔上下中心偏差不能超过2毫米。”
在生产车间,一个已完成焊接的黑塔旁,几名技术人员手持仪器,对所有焊缝进行百分百检查和超声波探伤,以确定所有焊缝的百分之百无缺陷。
投资决策
一个新上技改项目的“时”与“机”
扬州中船澄西技改上马风塔项目,缘于2018年国家能源局下发《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鼓励发展风力发电产业。
公司负责人介绍,当时,公司决策层考虑到,全球航运市场明显放缓,船舶建造市场正在调整,上马风塔技改项目,可为公司业务带来新增长点。
一家造船厂,转向制造风塔,如何完成转型?
“从属性上看,风塔属于结构件大类,造船的结构件建造远比风塔建造复杂。此外,制造风塔所需的焊接、喷涂等工艺和技术,都是造船的基本功。”应建初介绍,此外,基础设施和相关设备都可以共享。
据了解,扬州中船澄西最大的分段车间分为四跨,总面积达73440平方米。18360平方米的风塔生产车间仅用了其中一跨。
2019年,国家发改委一则通知为扬州中船澄西风塔生产提速。通知明确,2018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
通知还明确,对2018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如在2021年底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核准时的上网电价;2022年及以后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并网年份的指导价。
由于通知明确取消补贴的装机时间节点,各地为抓住政策红利,纷纷掀起了装机热潮。
“今年1-8月,我们共制造风塔4万多吨,销售近5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预计今年产值要超7亿元。”应建初介绍,“目前,我们正在满负荷生产,全力满足今年要并网发电的用户。进入4季度后,将全力生产用于海上发电的风塔。”
战略定位
一家造船企业发展的“聚”与“扩”
扬州中船澄西上马风塔项目,是通过技改项目,抢抓“双循环”机遇的一个生动实践。
9月10日,两条风塔新生产线投运的当天,该公司今年建造的第8艘新船——2号70000吨木屑船顺利交付。
这是扬州中船澄西向新加坡Nova公司交付的第二条全球最大木屑船,首艘70000吨木屑船已于7月15日交付。木屑船是装载造纸用原料木屑专用散装货船,市场上的木屑船绝大部分都是日本设计、建造,之前的木屑船建造市场基本被日本垄断。
近三年来,扬州中船澄西已建造出三艘全球第一的船型。
2018年年初,扬州中船澄西向日本KUMIAI公司交付3.7万吨沥青船,是全球最大沥青船;今年9月8日,扬州中船澄西建造的2.15万吨自卸船1号船顺利下水,是全球首制全回转电推自卸船。
三年内,完成三个全球“第一”,是扬州中船澄西不断探索新工艺、注重技能提升和产品转型等结出的硕果。数据显示,近三年,扬州中船澄西产值保持50%以上,去年突破20亿元。
“由于船台和岸线资源限制,我们定位于建造10万吨以下船型。”应建初介绍,“散货船市场竞争激烈,我们瞄准高附加值的特种船型,通过提升建造的技术含量,在细分市场寻找‘蓝海’。”
提升建造工艺竞争力,离不开技改投入。2019年,该公司新上的“一喷三涂”项目,总投资约6700万元,可增加年处理各类钢材喷砂和油漆面积各90万平方米,为造船和风塔实现产能持续提升打下了基础。
“我们投资1400多万元,从意大利进口了一台四辊卷板机,大大提升了卷圆加工精度和自动化水平。”应建初介绍,“这种设备2018年国内只有4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