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靖江生祠镇东进村:红色土地种出幸福果实
来源:靖江日报 日期: 2021-08-23
图为东进村东华景观植物园一景。
4月,春时正好,沃野复苏。
在全国文明村靖江市生祠镇东进村,来自安徽省的蔬菜种植大户马明东正忙着整理自家茨菰塘。这是马明东在东进村的第6个年头,6年前他因东进中心村党委书记张金荣一句:“我们东进有红色基因,一定会越来越好!”来到这个曾经被称为靖江“西伯利亚”的偏远村。
6年里,马明东的水生蔬菜种植基地由最初的几十亩,“成长”到如今的约300亩。他也越来越觉得自己过上了“向往的生活”:妻儿老小陆续搬到靖江,一家人和和美美在一起,一年有不错的收入。“种了一辈子菜,总在四处漂泊,在这里能致富,心也安定了。”马明东说,东进村环境非常好,他们一家人已经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
理想照进了现实,这是“追梦人”马明东的感受,也是大多数东进人的感受。
东进村毗邻泰兴,隐匿于靖江西北角,曾是靖江著名的抗日根据地。但很长一段时间,这片“红色的土地”因交通闭塞、产业欠缺,成了靖江为数不多的最欠发达村。
“红色的土地”孕育出不服输的东进人。2005年,村里的致富能人张金荣把玩具厂交给妻子打理,当选村党组织书记。上任后,张金荣带头推行“农业+”新模式,鼓励农民从耕地劳动中解脱出来,一门心思谋发展。
“全村3860亩土地,水稻小麦轮着种,一年忙到头,老百姓手里也余不了几个钱。必须让土地‘动起来’,强村的梦想才有可能实现。”张金荣说,“让老百姓把世世代代种植的土地流转出来并不容易,最初的一年,鞋子三天两头就得坏,出差招商也常常‘碰壁’。”凭着一股子拗劲,2006年春天,张金荣总算招来一家企业种植香橼、紫薇等高附加值的名贵树种,并雇佣村民劳动、按时发放报酬。乡亲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土地流转的热情被调动起来。
就这样,土地流转项目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落户东进村,兴化“螃蟹养殖团队”在村里发展了千余亩蟹塘,安徽蔬菜种植大户种起数百亩水生蔬菜,上海人到村里办智能奶牛场……村里大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每年仅螃蟹养殖一项,全村年均销售额就突破2亿元。
群众富了,心也齐了。目前,东进村土地全部流转。通村大道建有东华景观园、华通丽景生态园、宝源生态有限公司智能生态牧场、万健生态园、徐新家庭农场等近10家大型观光休闲生态园,还有东园水产、春苗螃蟹养殖等水产养殖基地。
栅栏花相伴、鸭儿画中游、老农笑开颜、灯笼挂村头,这个有着红色基因的地方,在新时代新农村建设中彰“红”显“绿”,成为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休闲农业精品村、江苏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江苏省美丽乡村。
2017年,脑子灵活的东进人又盯上了乡村游。村里引进七彩荷塘项目,重点打造首届荷花节。芙蕖花开的盛夏季节,东进村美出新高度,开幕式当天迎来1万名游客。之后每年盛夏,东进村都举办荷花节,2个多月的节庆活动能让村集体收入增加15万元,村民卖土特产,更是把腰包揣得鼓鼓的,脸上开出了“幸福花”。
普济庵埭86岁村民周全虎说,现在的生活“做梦都想不到”。“我父亲是旧社会的长工,给哥哥取名周长虎。后来,父亲在国民党反动派扫荡中被打死,母亲因伤心过度去世,村子里的人以为我们以后要永远受苦了,就叫哥哥‘长苦’。谁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家分到了田地,哥哥做了瓦工,村里的人不再叫哥哥‘长苦’,都改叫他‘长富’。”周全虎说,改革开放后,他家变化更大了:儿子考上了大学,土地流转后,他和老伴过上了“收租”的生活,越活越有滋味。
富起来的东进村有了更多更长远的梦想。“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再过几个月村史馆就要投用了,到时候咱们村的红色故事就能更好地流传下去。”张金荣介绍,发展中的东进村可以归纳为红色引领、绿色发展、金色梦想。今后,该村将进一步推行“农业+”新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特色民宿、村史馆、普济书院、东华景观植物园二期工程等建设,打造更多的红色旅游景点和休闲观光农业景点,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