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力量”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3-31
图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祁浜村。 (苏州市司法局提供)
连日来,昆山市淀山湖镇司法所所长单振春一边忙于疫情防控,一边和驻村律师对辖区企业江苏苏州年年有鱼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出口涉外事务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法治护航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2021年7月以来,苏州市司法行政系统在全市持续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系列活动,推动优质普法资源向乡村延伸,夯实乡村振兴法治基础,让群众法治获得感多起来。
优质法律资源延伸到基层
“多亏有了‘法律明白人’,他们带领群众学法守法,化解了许多邻里纠纷。现在社区稳定多了。”3月15日,常熟市海虞镇海福新城社区党委书记徐月红对近半年以来社区的变化发出感慨。
海福新城社区作为苏州加强建设法治乡村的获益者,是一个拆迁安置小区,常住人口逾1.3万。搬迁后,许多居民仍保留以前习俗,在楼道堆积杂物,楼上晾衣滴水、高空抛物,邻里纠纷时有发生。对此,社区坚持把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抓手,通过“法律明白人”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
“法律明白人”是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生力军”,也是苏州司法行政系统把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大地的生动缩影。2021年7月,苏州司法行政系统启动“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揭开法治助力乡村振兴大幕。“乡村法治薄弱,群众法治素养不高,矛盾纠纷频发,由此引发的系列问题制约了乡村发展。”苏州市司法局局长王侃介绍,活动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为主线,以保障乡村群众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为重点,围绕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乡村困难群众法律援助、乡村法律服务多元发展等着手,夯实乡村振兴的法治基础。
基于此,包括实施村(社区)法律顾问巩固提升工程,开展乡村企业“法治体检” “送法进乡村”活动,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实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等在内的4大类15项活动在苏州各个乡村火热开展。
如今,在苏州,法治文化阵地点缀城乡大地,普法元素随处可见,法治氛围蔚然成风。全市农村法律顾问、村(社区)“援法议事点”实现全覆盖,全市共有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6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06个。
制度保障法治乡村建设
到2022年底,基本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符合苏州实际、全社会合力推进、基层群众满意的法治乡村建设格局;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乡村,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乡村建设水平居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行列……翻开苏州《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法治助力乡村建设,从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阶段任务等多个方面清晰可见,凸显了苏州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决心,也为如何实现既定目标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近一年来,苏州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州市“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基层“三治”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州市推进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苏州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许晓燕介绍,苏州司法行政系统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积极推动法治乡村建设立法工作,完善基层法律体系,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推动各项制度细化、任务分解,持续加强法治赋能乡村振兴的制度供给。
法治赋能,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网红村”昆山周庄镇祁浜村就是范例之一。在这里,乡村振兴讲习所分成接待大厅、教室、吃讲茶室、研讨室、教师休息室等不同功能区。自开办以来,该所已累计接待200余批次各类来访人员。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凝聚乡村振兴智慧的场所,讲习所集党建服务品牌、乡村振兴成果展示等于一体,不仅对当地探索的经验和历史智慧有了完整的记录和传承,同时也全面翔实地记录新时代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其中,“吃讲茶”在基层社会治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群众就着一杯清茶,直言诉求,结合时下社会治理新特点、新需求积极商讨村级重要决策事项,并将法治元素注入其中,让民情民意融入社会治理的全过程。
百姓法治获得感多起来
桃红柳绿、花木扶疏……仲春时节,走进相城黄埭镇冯梦龙村,一股浓烈的现代田园气息扑面而来。在村委会信息公开栏里,贴有村党建综合体,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站等“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公开承诺清单”。
冯梦龙村党总支书记董明明介绍,为提升村庄整体面貌,村委将“产业振兴‘富口袋’、乡风文明‘富脑袋’”作为发展目标,在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加深村民们的认同感、自豪感的同时,积极探索党员评事、村民议事、律师询事、法官断事的“四事工作法”,党员干部每天村里兜一兜、群众家里走一走、网格站点坐一坐、群众难题议一议,让全村在法治阳光下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乡风文明新气象。该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江苏省法治示范村等荣誉。
法治助力乡村振兴的美好景象,同样出现在张家港永联村。该村入口处,雕塑“金手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远处的法治文化长廊下,村民在此歇脚休闲。“法律热点定期换,法治讲堂月月有。”村民陆卫红说,橱窗里的警示案例很有针对性,不仅宣传了法治知识,也提高了居民的防范意识,挺接地气。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法治赋能,泽润百姓。苏州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联合其他部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村(社区)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普法志愿者、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乡贤模范等人员的积极作用,通过类型各异的法律活动,打造“村民说事、民情恳谈、民事民议”的现代基层“援法议事”平台,聚焦身边人、身边事,集中开展村民议事活动,不断拓展公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范围和途径。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黄建洪认为,苏州把法治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通过扎实开展各类法治活动,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打通了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