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盐都区:用民生项目垫高小康标准
来源:盐阜大众报 日期: 2021-09-06
3月27日傍晚,一辆黄色的宇通国际校车在郭猛镇三湾村的校车站点前稳稳地停了下来,在此等候的葛纯祥老人笑眯眯地迎上前。车门开了,刚上一年级的孙子蹦跳着扑进爷爷怀里。
从2014年秋学期起,盐都区有接送需求的小学生和幼儿全部坐上了俗称“长鼻子”的国际校车,全区共有66辆校车,安排校车行驶线路69条,站点920个,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能就近、安全地上下学。
幸福感在不断提升,是越来越多的盐都人的共同感受。“最大限度地满足百姓需求,千方百计提高百姓的幸福感,才是发展的题中之义。”区委书记羊维达说。该区始终秉持“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以惠民利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宗旨,大力实施创业平台、区域供水、环境治理、城乡公交、公共文化、优质教育、卫生惠民、社会保险、关爱帮扶、网格管理等“十个全覆盖”工程,将民生诉求变成一个个民生项目抓落实,用民生项目垫高小康标准,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描绘出一幅和谐幸福的民生图景。
“现在路有6米宽,汽车好开了,我们走路、开电瓶车也不会担惊受怕了。”学富镇戚庄村村民张金成开心地告诉记者,他家门口这条路叫学戚线,是戚庄村联系外界的主干道。以前公路只有3米多宽,有一辆小汽车开过来,行人只能站在路旁边先让车通行。村民长的藕、养的鱼蟹,都要先用三轮车运到西边的231省道上,再装车运往外地。
道路通则百业兴。为让农民出行更方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从去年开始,盐都区决定投入巨资,用2年时间,对全区484公里长的农村公路以及421座农村桥梁进行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69公里,改造桥梁93座。
与此同时,盐都区还整合、优化了农村客运线路,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0条、投放新式城乡公交141辆,在苏北率先实现了市镇公交全覆盖。其中,第三批投放的6条线路102辆公交都是大运量、绿色环保型油电混合公交车,这在大市区范围内尚属首次使用。
虽然家中自来水已供水近半年,但每天清晨,盐都中兴街道河夹小区居民王秀兰还是忍不住拧开水龙头,看着清澈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脸上爬满笑容:“活了70岁,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知足了!”
安全饮水是民生所需,安全供水是政府之责。近年来,盐都区结合实际,按照“一年完善城市区,两年跨过朱沥沟,三年城乡全覆盖”目标要求,全面推进城乡区域供水一体化建设,同时投入7亿元用于铺设各类供水管网、新建增压站,实现农村与城市“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的“三同”目标,组建成立14家水务分公司,全面推进“一户一表”改造工作,走好供水工程“最后一公里”,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随着中兴街道供水增压站正式启用并网供水,盐都区全部乡镇实现大市区联网供水全覆盖。
前不久,盐都晨阳村村民宋大爷拿到了3.5万元大额住院费用报销款,拿着这笔巨款,发自内心的喜悦写在这位饱经风霜的农村老人脸上:“不是政府新农合,我家又要掉进穷坑里了。”
今年69岁的宋大爷,2014年秋天被查出胃部患有重大疾病,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共花去医疗费46600元,根据盐都区在区定点外医院就医报销标准给予补偿,政府共报销费用35000元,自己只花费11600元。
生活好不好,关键看社保。近年来,盐都创新社保扩面征缴机制,实行“五险合一”政策,不断完善社保政策,提高服务水平,扩大社保普惠效应。截至去年底,全区新增各类参保人数3.5万人;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30元,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苏北领先。
提高重大疾病报销比例的基础;完善农村医疗服务平台,建立城乡“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开通居民健康“一卡通”服务,通过村、镇、区、市、省五级联网的合作医疗平台,使老百姓实现了现场划卡结算,即时结报;在全省首家启用民政服务大厅;在全省率先开通生活垃圾收运智能管理系统……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一项项民生探索与实践,高起点回应百姓期盼,一系列创新举措也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刷新,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