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唱响新时代“运河号子”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9-23
三湾湿地公园 袁海冬 摄
2011年年底,江都正式撤市设区。十年后的今天,扬州主城中轴文昌东路早已与江都舜天路连成一线。
2012年,扬泰机场刚建好,瘦西湖隧道刚开工,高铁还是扬州的梦想。2021年底,扬州主城快速内环全面建成通车,扬州人开车环城只需1小时,坐高铁去宝应只要33分钟,扬泰国际机场已累计运营64条航线。
2012年,扬州东南片区“龙须沟”随处可见。如今,这里的三湾湿地公园不仅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坐落地,还引领扬州全域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闪亮明珠。
扬州,是长江与大运河、长江经济带与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之地。致力打造新时代“交汇点城市”,扬州这十年,是提升城市格局、凸显城市个性,超越自我、奋起直追的十年。
十年来,扬州聚力产业创新,聚力区域融合,聚力绿色转型, 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933亿元,2021年增长至6696亿元。如今,这座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城市携“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三张“金名片”唱响了新时代的“运河号子”,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九条产业链提质增“智”
2012年5月,扬泰机场建成通航,但航空产业远未进入扬州人视野。2019年,沈阳飞机设计研究院在扬州创立协同创新研究院。随着中航机载共性技术工程中心和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等重点项目的落户,扬州目前已有航空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近百家,形成了“飞机主机+机载系统”的软硬件兼备的产业发展体系。短短4年,扬州航空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散到聚”的飞跃。
新时代的十年,扬州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航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等五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近5年来,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10%,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达42%,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扬州不仅在新兴产业上寻求从无到有、异军突起的路径和爆发点,在传统优势产业上也一路披荆斩棘,蹚出了一条求新求智之路。该市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为主攻方向强链补链,聚焦9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科创名城”,数控机床产业链成为省重点培育产业链,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产业规模均超千亿元。
2012年,上汽大众整车项目在仪征建成投产,拉开了扬州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幕。短短几年,扬州已形成仪征、邗江、江都三大园区支撑,整车龙头带动,产业链条较完备的产业格局,拥有亚普股份、潍柴扬柴、奥力威传感等一大批品牌零部件制造企业,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如今扬州汽车生产企业和产能居全省前列,税收稳居全市各大产业榜首。
高端装备产业既是扬州工业经济的“顶梁柱”,也是转型升级的 “主战场”。在亚威机床、潍柴动力等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试点的示范引领下,扬州高端装备产业与互联网、 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成立了扬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
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一直是扬州的传统优势产业,长江大保护战略部署倒逼扬州船舶业调整优化产业布局。2016年以来,扬州累计关停拆除40余家小船厂,整合形成了“三园三特”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成为全省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全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拥有近100家企业,中远海运重工研究院、招商局金陵船舶研究院实现了与扬州企业的深度融合。
在新时代的十年,扬州通过三次产业结构大调整,实现发展能级不断跃升。在“十三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两个千亿级台阶,突破6000亿元。去年10月扬州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全力打造创新引领、产业兴旺的“好地方”。市委书记张宝娟表示,面向长三角,迈向新征程,扬州要在融合开放中积蓄优势,在彰显特色中提升能级。加快转型,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协同发力,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的产业科创高地。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制造业总量突破“万亿大关”。
三张“金名片”应“运”而生
刚刚过去的暑期,坐落于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核心区域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线上预约门票一票难求成为常态。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去年6月开馆,短短一年已吸引120万人次进馆参观。
上世纪80年代,三湾片区曾经聚集了80多家重工业企业,对运河生态造成了严重损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扬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15年启动了三湾生态修复工程,工业企业“退城进园”,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3800亩、核心区1520亩的大型生态人文景区。2017年三湾公园正式对外开放,2018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21年6月,随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生态三湾”正逐渐向“文化三湾”跨越转型。
三湾的“涅槃重生”,只是大运河扬州故事的精彩一集。作为大运河的原点城市,扬州人对运河始终有一种融于血脉的责任感。
2014年6月,扬州牵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从此在推进大运河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上不敢有丝毫懈怠。作为江苏省唯一一个全域划入大运河文化带国家规划核心区的设区市和全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先行建设城市,近两年,扬州加快建设运河文化展示“八大片区”,创新推出了一批运河实景,紧锣密鼓打造古运河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绿色航运示范带、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生态带和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的“三带一廊”工程,切实扛起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扬州担当”。
6月27日,2022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举行,这是该论坛自2007年举办以来首次升格为部省联办的一次盛会。用好“运河”这一国际语言,利用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设在扬州的优势,这些年,扬州与国际组织、国内外运河城市在多领域深化交流,积极构建运河城市“朋友圈”,在以运河为媒的国际交流中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肯定。十年内,扬州先后荣膺“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古城新添了三张沉甸甸的“金名片”。
手握三张“金名片”,扬州陆续打造了中国(扬州)国际创意美食博览会、扬州淮扬菜美食节、中国早茶文化节等一系列节庆品牌。运河文化曾经托起扬州的发展和辉煌,如今,扬州正全力推动运河遗产保护与传承、文旅融合与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新时代谱写运河城市发展新篇章。
“六个好地方”照进现实
扬州市广陵区仁丰里街区多年前还是坑坑洼洼的破旧老街,经过坚持不懈的“文火慢炖”,如今已成文化网红街。十年来,扬州古城街区用绣花功夫推进“微更新”和“文化+”, 探索打磨出扬州东关街、仁丰里、皮市街等不同街区风格,不仅让众多古街“面子”上重焕光彩,也逐渐找到了一条古城复兴的新路子。7月19日,扬州召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推进大会,明确要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精致传统生活体验”为目标保存城市历史肌理,重新塑造古城风貌。
精致生活,民生为本,推进城市更新进程中补齐民生短板成为老百姓的最热期盼。扬州连续21年出台民生“一号文件”,年年聚焦城市建设短板和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老百姓的“愿望清单”逐渐变成实实在在的“幸福样本”。近年来,随着宋夹城、三湾等大型公共休闲空间的成功打造,扬州把构建老百姓身边的“公共休闲客厅”作为提升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城市“杂物间”陆续变成了几百个“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据了解, 2016年以来,扬州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约547个、1146万平方米,惠及11.55万户居民。今年扬州还将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实施物业全覆盖,惠及2.1万户居民,149个“高龄”小区即将旧貌换新颜。
今年4月18日,扬州北湖湿地公园盛大开园。经过7年建设与运营,这座国家级湿地公园的美丽生态画卷徐徐展开。生态宜居,让扬州幸福底色更亮。十年来,扬州将保障南水北调源头水质、推进长江大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化工企业由586家压减至93家,完成了扬农化工、联环药业等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2015年,扬州在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廊道沿线1公里范围内规划建设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保障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清水北上”和淮河入江水道“清水南下”。完成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退渔(养)还湖12万亩,在沿江、沿大运河建设了6个生态安全缓冲区,建成“七河八岛”“运河三湾”等总面积近130平方公里的10个大规模生态中心。
7月18日上午,仪禄高速公路沪陕高速至长江北大堤段开工,全线建成后,扬州至南京禄口机场将缩短40公里路程、省时20多分钟。这十年,围绕区域一体化发展,扬州全力打通对外交通大动脉,一个公铁水空协调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从2016年宁启铁路开通动车组,到2020年12月连淮扬镇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扬州全面迈进高铁时代,铁路总里程从82公里增长到231公里;“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全面成型;扬泰机场升格为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今年,扬州计划投资134.2亿元重点推进27个交通项目。
“扬州是个好地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视察江苏时对扬州的赞许和期望。在扬州市第八次党代会上,该市明确提出要全力打造创新引领产业兴旺、协同发展城乡融合、绿色发展美丽宜居、共同富裕人民幸福、文化繁荣文旅共兴、治理高效活力彰显的“好地方”。把区域发展放到新时代坐标中去考量,放到新发展格局中去审视,450万扬州人民正迈着接续发展的坚实步伐,努力让“六个好地方”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