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扬州:攻坚突破 用奋斗与实干创造新业绩

来源:扬州日报 日期: 2022-10-14

矢志跨江融合 加速动能转换

□扬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邗江区委书记 张耀武

2022年是扬州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确立的“攻坚突破年”。全会向全市上下发出了攻重点、打硬仗、求突破的动员令,对邗江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邗江将坚定信心决心、坚持巧干实干,围绕市委“攻坚突破年”部署,矢志跨江融合,加速动能转换,全力实现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城乡融合、美丽邗江、共同富裕、现代治理“六个新突破”,全力创造“强富美高”新邗江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

区域发展强手如林、你追我赶、不进则退,惟有矢志不渝推进跨江融合,锚定苏南第一方阵比学赶超,才能真正锻造长板、补齐短板。邗江将牢牢把握“跨江融合”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机遇、融入“双循环”格局的战略选择、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必由之路、与苏南同步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紧紧抓住“动能转换”这个赢得未来的关键一招,更加坚决彻底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以新产业、新人才、新城市实现凤凰涅槃。

2022年,邗江将在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上实现新突破,重点咬定“两攻坚两提升”不动摇,加大力度拓链集聚、提升能级,用好产业基金、地区商会、专业中介资源,大力开展以商引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推动项目引建提速增效,加快两大园区“二次创业”步伐,推动省内排名持续进位。

在激发经济增长后劲上实现新突破,壮大列统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国字号品牌标准企业四支预备队,形成龙头企业突破、十亿企业支撑、中小企业集群的格局。依托企业布局省级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集成优化科创生态。围绕产业需求靶向引才,根据不同产业链特点,分类集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精准引培优质人才。

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全方位繁荣城市经济,多维度深化乡村振兴,一体化提升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的整体布局、实现路径。

在彰显美丽邗江特色上实现新突破,巩固生态经济优势,科学务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在探索共同富裕路径上实现新突破,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让富民增收质量更高。继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规划建设二级综合医院,让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稳步推进社保扩面提标,让社会保障全面覆盖。

在塑造现代治理格局上实现新突破,把疫情防控作为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确保风险防范可知可控。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网格化建设,发挥好微网格作用,确保网格治理精准精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个责任”和“三管三必须”要求,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筑实筑牢安全底线。


为建设“好地方”扛起主城担当

□扬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广陵区委书记 韦峰

扬州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将2022年确立为“攻坚突破年”,向全市发出了打响“九大攻坚战”的动员令。广陵区将认真贯彻市委部署要求,扛起主城担当,矢志争先进位,为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贡献更大力量。

聚焦创新驱动,在产业升级上求突破。围绕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推动产业、创新、人才三链深度融合。深耕主导产业,加快园区“二次创业”,推进重点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企业梯队,全年新培育亿元企业5家以上,新增规上企业15家以上,力争新上市企业1-2家。激发创新动能,推动更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更多创新型和“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0家。

聚焦项目建设,在招大引强上求突破。坚持“招商为天、项目为王”,突出以亩均论优劣、按贡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常态化实行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季度赛”“红黄旗”制度,优化领导挂包、专班督查、联络员驻企服务等机制,常态化举办企业家沙龙,聚力主攻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国企和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引商,确保全年区级招商活动不少于30场,新签约项目120个以上,实施市级亿元以上项目40个以上、市“三新”项目60个以上、列省重大项目2个。

聚焦城乡统筹,在形象品质上求突破。围绕文化旅游名城和生态宜居名城建设,放大扬州“三都”品牌效应,让古城古出新韵味、新城新出新形象、老城改出新经典、乡村美出新模样。以扬州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为契机,加快古城保护复兴,实施一批重点片区文旅项目,高水准建设大运河广陵段。统筹推进广陵新城、湾头镇和广陵经济开发区北部融合发展,全力构建高水平产城融合示范区。深入推进东南片区改造,打好拆迁攻坚、设施配套、产业导入等硬仗。以入选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新起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打造一批特色田园乡村,争创更多乡村振兴综合示范镇,展现新时代的鱼米之乡风貌。

聚焦共同富裕,在民生幸福上求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折不扣落实民生“1号文件”任务,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夯实共同富裕基础。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提升集团化办学质量,持续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切实防范化解政府债务、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领域风险隐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擦亮生态底色 打造江苏“绿心”

□宝应县委书记 张小辉

扬州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宝应要深入研究明确产业特色、碳汇路径和重要抓手,抓紧制定落实具体方案,及早梳排实施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全力打造低碳产业发展基地和生态碳汇试验区。2021年12月31日,中共宝应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就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提出要求:坚定在苏中地区率先绿色崛起的决心,加快打造里下河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的示范。

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宝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去年一年,实力宝应迈上新台阶、开放宝应增创新动能、美丽宝应展现新形象、幸福宝应提升新品质、和谐宝应取得新成效、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实现了招商引资再发力、项目建设再提速,实现了人民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高。

扬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沿河地区要坚定在苏中地区率先绿色崛起的决心,打造里下河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的示范。市委八届二次全会也对宝应提出打造低碳产业发展基地和生态碳汇试验区的目标要求,为宝应做好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宝应地处江淮生态经济区核心地带,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同时,上级赋予宝应率先推动绿色崛起、打造江苏“绿心”的更高要求。深入分析当前的形势目标任务以及长板短板底板,宝应必须始终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人才兴县”,努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辟新境界、构筑新优势、展现新气象。

2022年,宝应将重点做好“一突破”“两提升”,即着力突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建设水平、社会治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强化“重质量、重落地、重实效”导向,围绕重点产业抓招商、培大育强先进制造业、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体推进运河风光带和南水北调输水廊道建设,系统加强宝应湖、宝射河等重点河湖水质保护;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新增绿化造林2000亩以上,积极探索水面提升碳汇能力的有效措施;重点支持有机大米、有机蔬菜、荷藕林果精深加工等产业,加快生态产业发展。

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宝应将加快发展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构建低碳、高效、集约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奋力开创“强富美高”新宝应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聚焦江苏“绿心” 加快中部崛起

□高邮市委书记 张利

扬州市委八届二次全会为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高邮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高邮将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围绕“聚焦江苏绿心、加快中部崛起”目标定位,埋头苦干、奋勇争先,为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展现高邮担当、作出高邮贡献。

加快建设量质并举、链式高端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重点在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园区贡献、企业培育、改革创新等方面发力突破,大力培育“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确保新招引实施20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力争新增10亿元以上企业2家、亿元以上企业20家、规上工业企业80家,全力打造规模大、结构优、创新强、质量高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加快建设精致精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空间格局。坚持高点规划、集约建设、精细管理,积极承接国省重大战略优质产业转移、要素配置、辐射带动,加快推动融入“小三角”、对接“大三角”协同并进,打通对外交通大动脉,畅通对内交通微循环,更加注重现代化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力以赴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样板。打好绿色转型主动战,制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着力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做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打好生态修复持久战,积极探索生态碳汇试验区建设,扎实开展大运河、高邮湖等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实施植树造林等国土绿化行动。

加快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幸福家园。着力探索生活富裕富足、服务普及普惠、保障更全更优的共同富裕新路径,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更加重视“养老育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线,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掉队。

加快建设文化文明交相辉映的现代化运河名城。进一步放大“世界遗产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效应,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一轴四园”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奋力争创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加快建设秩序优良、活力彰显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模式,扎实推进微网格建设,建立健全动态更新、覆盖全域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争当先行区 展现新作为

□仪征市委书记 孙建年

扬州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将2022年确立为“攻坚突破年”。仪征将找准上级要求与区域实际的结合点,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扛起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推动新发展,狠抓产业集聚、城市更新、兴农强村、社会治理、民生事业各项工作,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争当跨江融合发展先行区。

奋力在稳中求进中跑出仪征速度。把基本点放在安全稳定上,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各类风险隐患,坚决守牢稳定底线。把支撑点放在项目建设上,打好项目招引、建设、服务“组合拳”,确保全年招引亿元产业项目80个以上、列省项目不少于2个。把关键点放在指标进位上,瞄准扬州第一方阵、挺进全省上游,铆足“比”的劲头,增强“学”的主动,激发“赶”的动力,保持“超”的决心,争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奋力在跨江融合中体现仪征担当。在规划对接衔接上争当先导,紧密对接紫东新区、江北新区、扬州主城区规划布局,全力争取宁扬特别合作区列入省级规划,引领区域深度融合。在交通互联互通上争当先导,坚持铁路、公路、水路“三路并进”,配合推进龙潭过江通道、仪禄高速、宁扬城际等交通工程,全面融入宁镇扬“半小时”通勤圈。在产业协同协作上争当先导,打造南京都市圈先进制造业新高地、长三角重要文旅文创新高地和华东地区有影响的大数据产业新高地。在资源共建共享上争当先导,着力吸引人才、技术等优质资源向仪征集聚,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到仪征布点,创新、孵化等载体平台在仪征落地。

奋力在数字经济中厚植仪征成色。仪征目前已建在建拟建服务器达120万台,规模位居华东地区前列,成功创成全省首批数据中心产业示范基地。下一步将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放大头部企业数据中心集聚效应,积极拓展关联制造、数据应用,推动两化融合、企业上云,布局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业态,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注重数字赋能,推动数字嵌入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政务服务、生产生活等领域。

奋力在区域环境中树立仪征品牌。在营商环境上,深入推进“真省心”政务服务品牌打造,积极推行“一件事一次办”等服务模式,严格实行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在城市环境上,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成片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积极打造“三名三美”文明符号。在承载环境上,按照省级园区围绕“千亿”抓进位要求,稳步推动仪征开发区、枣林湾旅游度假区、大数据产业园创建“国家级”。在政策环境上,重点在创新引才留才政策上下功夫,整合现有“凤来仪”等政策资源,升级推出人才政策“3.0版”,为事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五区”同创 重振“江北第一县”辉煌

□江都区委书记 朱莉莉

扬州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围绕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将2022年确立为“攻坚突破年”,既精准研判了当前形势,更清晰明确了2022年工作任务,为江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指明了发展方向、凝聚了前进动力。江都将按照市委全会部署要求,锚定重振“江北第一县”辉煌的目标,聚力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区、跨江融合先导区、“智改数转”样板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现代物流集聚区。

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决扛起南水北调源头城市使命担当。江都将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区,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到“十四五”期末,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全省领先,完成“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建成全省水生态文明示范区,更好服务南水北调全国大局。

“十四五”期间,江都将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战略布局,发挥北沿江高铁、京沪高速扩容等重大工程引领带动效应,更高水平融入苏南,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同城同质,打造跨江融合的先导区。

江都将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智改数转”样板区。把“智改数转”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企业智能化升级、科技金融支持、行业标杆示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形成抓智改、促数转的良好生态。到“十四五”期末,争取认定省级智能工厂5家以上、智能车间50个以上,创成省级绿色工厂8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数字经济发展规模突破500亿元,实现“制造基地”向“智造高地”的全面跃升。

江都将借助扬州文化旅游名城和“三都”品牌效应,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江河湖联通、区镇村联动一体化发展,重点打造江淮水乡风光带、江淮生态大走廊文旅区、长三角影视文化产业中心。到“十四五”期末,创成国家5A级景区1家、4A级3家,邵伯古镇景区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建成红色教育、影视文化、赛事赛会三大基地,创成东亚文化产业园、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长三角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

江都将聚焦“江淮孔道、物流之都”战略定位,打造现代物流集聚区。重点打造公路、铁路、港口、航空四大物流枢纽,引进培育一批基地型、枢纽型、龙头型物流企业,加快建设公铁水空一体联运的全省现代综合物流枢纽基地。到“十四五”期末,铁路港江都货运基地建成长三角重要铁路物流基地;江都港建成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航空港建成苏中苏北最大的航空物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