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丰港:富民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来源:今日大丰港 日期: 2021-09-10
8月的大丰港,稻苗青青、瓜果飘香。连片的稻田里,大型机械喷灌机高扬手臂在作物上空喷洒农药,粮食耕作全程机械化正在港区慢慢铺散开来,高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更使大批农业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再就业,实现“双工资”,让“百姓”鼓起钱袋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几组数字表达了港区带领百姓富民奔小康的决心。2017年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万元,2018年2.4万元,2019年2.9万元,2020年3万元。“富民”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大农业”,如何让传统农耕转化为富民产业,在土地上做好富民增收的大文章是港区筹谋的焦点。经过学习、调研,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以及乡村旅游业,便成了港区“富民”的大方向之一。记者了解到,港区已于近日启动编制《港区高效农业发展总体规划》,该规划将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农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定位,实现港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全区农民致富奔小康进程。
图为海融嘉苑安置小区
蓝图已经绘就,行动迫在眉睫。港区计划实施“富民”八大工程,助力富民小康路。一是实施华丰公司万亩高效渔业养殖区;二是实施华丰公司万亩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基地;三是实施海昌公司2000亩耐碱草坪种植基地;四是实施228国道东侧3000亩桑葚生产基地;五是实施华丰公司1000亩连栋大棚高效设施农业;六是实施南新村1000亩特经蔬菜生产基地;七是实施王港居委会1000亩特经蔬菜生产基地;八是实施千人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3万元。港区将通过开展8项富民工程,大力缩减粮油面积,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按照缩粮减有扩特经的思想,港区计划2017年秋播压缩粮油面积1万亩,其中麦子5000亩、油菜1000亩、玉米4000亩;全面实施国道、省道两侧高效农业规模化种植。在228国道332省道两侧沿线各500米范围内全民实施高效农业6100亩;在南新村、王港居委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将南新村四号路两侧、王港居委会二号路两侧1000米范围内发展特经作物1000亩,其中钢架大棚300亩以上;实施南新村、王港居委会3000亩土地流转,将农村劳动力从田地中释放出来,为港区相关企业提供劳动力。
政府引导扶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富民”的道路上,港区涌现出一批增收致富带头人,在带领群众开辟致富门路、助农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返乡创业达人
在王港居委会,提起何燕飞这个人,乡亲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头脑活络,能干、肯干,不但自己发家致富,还带富了一方众乡亲。
今年43岁的何燕飞,高中毕业后曾经在企业打过工、干过司机跑运输等,由于不怕吃苦、扎实肯干积累下一笔资金。但从小便有土地情结的他,一直希望能在家乡做点什么。何燕飞打算投资农业,可做什么创业项目呢?头脑精明、爱思考的他发现,自己完全可以利用家乡特经作物的优势,创办食品馅料厂。2003年5月,何燕飞投入350万元余元,在王港居委会创办了丰盛食品公司。
万事总是开头难,丰盛食品公司成立之初困难重重,原料、市场、技术、设备等等各种问题扑面而来,何燕飞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他心里也曾想着为什么要创业,多累。但一回头又被自己性格中的那股子倔劲占了上风,他对自己说,“一定要做出个名堂来”。他咬着牙,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查资料、翻电脑、学经验,终于摸索出了一套以当地特经作物冬瓜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加工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丰盛食品公司如今有员工100余名,年销售额达800多万元,实现经济利润200多万元,每年给当地带来50余万元的税收收入。
在实现自己梦想、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丰盛食品公司还带动当地小商品和农产品的销售,不仅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100多人,月增加农民收入约3000元。随着企业的发展,何燕飞决定进一步扩大生产,带动更多的人发家致富。他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2000多亩。雇佣农民到自己的工厂上班,既解决了部分农民因劳动力不足致贫的问题,又给农民带来了土地租金和劳动工资双重收入,使得当地的老百姓钱袋子更鼓了,进一步带领广大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图为高效稻田
农民致富带头人
随着港区大力推行高效农业,“职业种田人”慢慢成了一个热词。“在以前,农民种地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很少有人会把它当作一份职业来对待。时下,一些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却还有一些农民承包土地做起了“地主”,成为了职业种田人。”王港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居委会四组50岁的村民王兴建就是其中之一。
日前,记者在王兴建的承包地里看到他正在整理金韩瓜藤,看着长势良好的瓜藤,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王兴建告诉记者“今年通过土地流转政策,承包了4组600多亩土地。由于管理科学、施肥合理,大大降低了种地成本,今年上半年种植的小麦毛收入67万元,划一亩田1200元的毛收入,创历史上的新高。”
图为王兴建正在采摘金韩瓜
王兴建是个爱动脑筋的人,通过边种植边摸索,他深深地体会到学用科技的重要性。高中毕业的他,经常参加区、社区举办的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虚心向专家请教,并通过电脑、电视、手机等平台获取最新的农业知识和政府政策。慢慢地,王兴建意识到种植传统经济作物,收入有限,自然灾害风险也高,要想让土地生出钱来,就得改变以前的种植方式。经过一番市场调查,王兴建很快嗅到新的商机——种植特种经济作物,油牡丹。据王兴建介绍,油用牡丹一次栽种,成活期可达四五十年,第3年开始产籽,第5年进入丰产期,亩产籽经济效益在6000元以上,是一种长效经济作物。同时,油用牡丹既具绿化观赏性,又可采籽榨油,还可以用于美容业,同时还可以打造生态观光农业,经济效益倍增。但是考虑到刚开始前3年投产没有回报,所以不敢太冒险。首批种植了30亩作为实验田。等3年后这30亩油牡丹有收入时,再用更多的田亩种植。
土地流转,大大地提高农作物的规模种植、机械化水平、土地的综合收入。受益的不仅仅是王兴建这样的承包户,更多的是组里40多户村民。以前村民需看天收成,比如去年雨水多,每亩田500元的纯收入都没有。现在每户每年可以拿到920元一亩的补贴金,可谓旱涝保丰收。同时,还解决了五保户、失能家庭等贫困家庭劳力不足的问题,让流转户将劳动力从地里解放出来,增加家庭收入来源。村民陈德福家就是典型的受益者,他家有20亩田,在年景好的情况下,一年可有2万元的毛收入,而现在仅土地流转补贴即可得近2万元,夫妻打工每月收入8000元左右,家庭年收入增加至少5万元。
当问及王兴建接下来有啥新打算时,他乐呵呵地说,“最近在做市场调研,准备用数十亩田作位港区首家稻虾高效养殖地,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龙虾,优质的生态稻。”早实施早致富是一直是王兴建的致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