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做强产业打通精准扶贫“三转渠道”

来源:扬州日报 日期: 2021-09-0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产业提升振兴是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内生驱动,对于贫困地区而言,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达标的有效途径,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更是落实精准扶贫的关键举措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于2019年6月印发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评价办法》,对东西部产业合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记者昨获悉,苏陕协作扬州工作组围绕榆林8个国定贫困县区2019年底全部“摘帽”的目标,瞄准产业合作这根主线,积极招引项目,激活内生动力,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夯实转段基础,助推扬榆两地协同发展。截至目前,苏陕帮扶资金中产业发展投入3.59亿元,占比95.5%,实施170个产业帮扶项目;此外招引承接29个产业扶贫合作项目,计划总投资57亿多元。

发展“特色农业”,促贫困人口转职业农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陕北贫困地区的主要产业,贫困人口转为职业农民是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苏陕协作扬州工作组围绕“做强本土优势,引入全新品种,转变销售方式”三篇文章,开创了“特产+特种+特许”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模式。

改良“特产”见精品——

“我们发挥榆林杂粮、山地苹果、黄芪、红枣等特色农产品基础优势,通过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等方式,变‘靠天吃饭’为‘靠技术吃饭’。”扬州援榆工作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扬州共派驻140余人次支农专家赴榆林指导农业发展,为当地农、林、牧及种养经营单位提供品种选用、病疫防控、种养管理关键技术支持,帮助合作社、种养户提高经济效益,涌现出佳州缘生态农业、东方红农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打造出横山羊肉、大明绿豆等名优品牌,叫响了绥德山地苹果、子洲黄芪等地理标志产品。

引进“特种”创收益——

扬州工作组根据榆林土壤、雨水等自然条件,创新引进第三代甜味剂甜叶菊、高营养价值昆仑雪菊等“特种菊”种植项目,通过“公司+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在佳县推广750亩甜叶菊种植项目,一期带动130余人顺利脱贫;在吴堡县推进500亩雪菊试种项目,一期带动480余名贫困人口增收。

扩大“特许”广销路——

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在扩大产销渠道上下功夫,通过承办榆林地方风味美食节、举办榆林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布局驻扬农产品展销中心、设立榆林农特产品专柜、打造特色产品专营小木屋等形式,进一步扩大榆林名优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实施苏陕合作农业项目110个,累计销售榆林农特产品40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11000余人增收。

聚焦“工业强基”,促贫困人口转产业工人

工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石,加快工业发展,可以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扬州工作组聚焦“工业强基”,紧扣产业梯度转移、“互联网+”建设和园区平台打造三个重点,使“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逐步转变为“有技能、有岗位、有保障”的产业工人,有效实现了他们的角色转换、技能转型和生活转变,充分发挥了产业扶贫的带动作用。

抢抓东西部产业转移机遇——

扬州工作组依托榆林资源、人力和交通优势,积极招引产业合作项目向西部地区转移落户,先后洽谈和引进制造业项目10余个,其中江苏(扬州)金橡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落户榆林,打造国内最大的万吨级聚乙烯蜡生产基地,预计年产值6亿元,上缴各类税收3000万元,可带动400余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扬州工作组积极承办陕西省首场“榆林市承接长三角能化产业转移招商会”,对接江苏徐矿集团、国信集团、红太阳集团等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30余家,招引三木集团投资50亿元的精细化工项目和佳山重工集团投资2亿元的能化装备制造业项目落户榆林;依托榆林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后劳动力相对集中且年轻化的优势,分别在子洲、吴堡、佳县、绥德等贫困县建立“扶贫车间”和“社区工厂”5个,有序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精准解决242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

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扬州工作组积极探索“互联网+”新模式,引进专业医疗科技企业在榆林实施“互联网+健康精准扶贫”医疗平台建设,帮助榆林推进分级诊疗政策落实,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全市的覆盖。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一期全部完成,二期将开发和推广具有榆林特色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专家数据库,实现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跨地区共享。下一步,将推进“智慧医疗”事业转型为“医疗智慧”产业,走出一条“互联网+普惠医疗”拓宽健康扶贫的新路子。

夯实园区平台建设——

工业园区是招引企业项目的承载地,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榆林贫困县区的工业园区数量少且成效低,扬州工作组根据这一实际,统筹谋划设立苏陕产业合作“区中园”,逐步规范园区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融资平台和企业落地,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集中地、企业项目的聚集地和贫困人口的致富地。佳县-广陵产业合作“区中园”占地1平方公里,首批引进5家企业,其中PVC卫生防护手套项目总投资4.5亿元,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全部建成预计实现年销售5亿元,可安排5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半导体产教融合园”项目,预计每年可培养500名半导体技术人才,安排1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邗江-绥德扶贫协作示范工业园总投资4000万元,2019年预计投资2800万元,产业规划、空间布局、土地平整已基本结束,年底完成厂房建设。宝应-定边能化产业合作区中园正在推进规划招商,总投资5000万元,规划面积100亩。截至目前,已落户和意向进驻“区中园”的企业总计10余家,总投资约6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带动贫困人口800余人稳定就业。

注入“三产理念”,促贫困人口转私营业主

三产就业灵活、岗位多样,是一产和二产的重要补充和有效延伸,是脱贫解困的有效渠道,为贫困人口转变成私营业主提供了较大空间。扬州工作组瞄准“特色电商、乡村旅游、技能人才”三个方向,积极引导观念转变,开展技能培训,鼓励就业创业,推动贫困人口向个体经营业主迈进。

发展特色电商促增收——

农村电商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扬州工作组着眼电子商务与精准脱贫的深度融合,帮助建立和拓展贫困村的电商市场,先后开展5期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班,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人才500余名,其中近百人参与电商企业工作或个人开设网店创业。高邮市邮驿电商联合米脂县“淘米易购”电商中心为米脂县新建电商企业7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44个、网店500个,帮助实现网上交易农产品7900余万元。仪征市、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生态科技新城通过设立销售网店、消费扶贫APP等方式,帮助结对贫困县线上销售农产品大礼包等总值4000余万元。

开展乡村旅游助脱贫——

榆林拥有黄土高原和风沙草滩交织的独特风光、黄河血脉与红色基因融合的独有文化,具有旅游开发的巨大潜力。扬州工作组利用扬榆结对平台,大力帮扶贫困地区开展乡村旅游项目:支持杨家沟革命旧址、郝家桥、袁家沟、佳县东方红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按照4A级标准打造文化旅游景区,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吸纳周边贫困户,发展农家乐、文化表演、农特产品销售等,实现村民变股东,参与集体收益分红。“在扬州工作组积极协调下,面向江苏省的榆林乡村游项目已经完成产品设计,陆续投放市场。上半年,扬州约一千人次赴榆林旅游。”扬州援榆工作组负责人说。

强化技能培训推创业——

扶贫先扶技,掌握一技之长是贫困人口创业脱贫的关键。扬州工作组先后协调两地各级人社部门以及扬州安康职业学校等国家级职业教育理事单位和江苏技师学院等高等职业院校,组织近50期3000多人的劳务协作和创业致富技能培训班,涉及月嫂、家政、厨艺、电商、刺绣、插花、缝纫、种植养殖、电焊、汽修等不同领域,培训人员中90%以上通过各级技能鉴定考核。截至目前,200余名参训贫困人员就地创业或转移外出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