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城市“边角地”建成身边“体育场”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6-13
6月7日,省体育局局长陈少军、省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顾晔带领相关处室负责人走进政风热线直播间,就体育强省建设、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方面问题实时回应群众诉求。
为加快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细,促进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我省3月15日起施行《江苏省青少年(幼儿)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试行)》。但两个多月过去,市面上体育培训机构仍有不少不规范操作。
“从目前来看,体育培训机构在场所、人员、费用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陈少军坦言,全省有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超8000家。对于面向孩子的校外培训,体育局有监管职责。“接下来我们将尽快把8000多家机构全部纳入监管范围,要求这些机构在显著位置公示许可证、营业执照,加强对人员、场地、收费等方面的监管。同时也可适当举行俱乐部联赛,评估培训机构质量。”陈少军说。
网友“风小雅”在苏州浩博健身办了2000元的健身卡,还购买了5000多元的私教课程,结果健身房经营不善,私教课教练离职。“私教课总共24节,我只上了6节。一开始店里说等过段时间再安排其他教练,后来一直没有消息。我也联系过总店,对方说我交的钱不能退,分店与他们无关。”“风小雅”的遭遇获得不少网友的共鸣。
“像‘风小雅’这样的情况,消费者有权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以及合同约定,要求经营者继续履行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承诺。”省体育局政策法规与宣传处吴兵成回应说。办卡充值后,健身馆关张“跑路”怎么办?吴兵成介绍,《江苏省预付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终止预付卡业务要提前一个月,通过在经营场馆显著位置、网站首页张贴告示等方式告知消费者。如终止预付卡业务,经营者还需退还预付卡的费用。针对这类问题,省体育局将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加强社会面信息宣传引导,定期公布相关信息,提高经营者规范意识、风险意识,引导消费者增强风险意识,理性购卡、理性消费。二是加大依法监管的力度,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组织行政执法检查或跨部门联合检查,督促经营者合法合规经营。对于执法过程中暴露的违规问题,如在规定时间里没有整改到位,可通告相关部门纳入诚信体系予以惩戒。三是加强资金监管。省体育局正在指导各地建立预付卡资金监管平台,包含备案、资金监管、风险预警、支付等功能。
住在南京城北的张先生反映,家附近缺少全民健身的篮球场地。在篮球场方面有没有“15分钟健身圈”的规划,满足市民运动需求?“很多居民小区在规划建设时‘先天不足’,加上篮球场地后期补建难度较大,场地和是否扰民都是考虑因素。这些是导致小区周边篮球场数量偏少的原因。”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李芳介绍,他们正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和住建部门,将城市的“边角地”建设成百姓身边的“体育场”。“比如立交桥下、建筑物的屋顶,可以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尽力满足群众需求。”在全民健身时代,市民该去哪里健身?陈少军坦言这是个“常答常新”的难题。“我们目前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是挖掘存量,二是提高增量。” 陈少军告诉记者,存量方面不仅包括推动各类非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还要尽可能提高小块空地的使用效率。增量方面除了要求新建的住宅小区按标准布局、建设场地,还要把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的建设做得更加完善。
全民健身的场所不但需要建,更要常态化维护。我省计划到2022年底前,建成省一级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维护信息平台,届时每一处室外健身器材都将有一个二维码,遇到器材破损、无法使用等问题,扫码就能将信息提交给管护责任单位。记者在南京走访发现,不少健身路径都已配备二维码,但不少居民不了解报修流程,也没扫过器材上的二维码。
“针对健身路径的管护难问题,我们花了大力气,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线下维修有问题的,到期进行更换,线上搭建管理平台,构建闭环管护机制。”李芳说。截至目前,线上平台已经录入11.07万件器材信息,涉及1.6万个健身点。“由于器材遍布全省、数量庞大,目前只有21个区县完成录入,其中泰州市已完成全域录入。”李芳透露,器材上的二维码未来会推出更多功能,“还可以观看教学视频、查询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
“批评和建议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发现问题、承认问题是我们改进工作的起点。”陈少军表示,对节目中反映的个案问题,省体育局将事事办好、件件回应,同时对个案映射出的同类问题举一反三,全方位提高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