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扬州:“锈带”变“秀带”“ 懂得”绿发展“舍得”大投入

来源:扬州日报 日期: 2021-11-25

“一家企业,几年之间,舍得投入25亿元上马节能环保设施,这种‘舍得’更是‘懂得’——只有选择绿色发展这条路,才能走得更长远。”8月11日,江苏省政协就“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落实情况”到扬州开展专题民主监督,政协委员和生态环境专家对扬州恒润海洋重工有限公司舍得在节能环保上花钱大为赞赏,纷纷点赞这家企业够“大气”。

践行“两山”理念,迈向绿色发展,扬州还有更多的地区、部门、企业“懂得”更“舍得”,他们积极参与污染共治、环境共保,让往昔“锈带”变成今日“秀带”,推动美丽扬州建设呈现出现实模样。

位于江淮生态大廊上的“七河八岛” 资料图片

生态优先,让好风景与新经济比翼齐飞

企业“大气”的背后,既是绿色发展的需要,也有浓浓的百姓情怀。

恒润海洋重工坐落在扬州市广陵区新材料产业园,也就是李典镇秀清村。2012年企业开工建设,附近村民担心有污染,这件“大事”不解决,企业不省心、群众不安心。

环保论证后,“1200米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居民搬迁”,绝大多数村民都放了心,但住在两千米开外的村民顾昌荣心里还是不踏实:“有没有污染,肉眼看不出来,我就在院子里栽了一棵柿子树,这树娇气,看看能不能活。”

这么些年过去了,企业为环保花了多少钱老顾不知道,但院子里的柿子树一天天长大,一如那企业一天天发展壮大。

村干部们说,恒润海洋重工去年光是交税就有6个多亿,在节能环保上更是花了大钱,老顾直咂嘴:“大企业就是大企业,发展环保两不误。”

顾昌荣们身处在一个蝶变中的长三角。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扬州从来都是当仁不让、担当作为。

江都区大桥镇长江沿岸附近,集聚了一批依赖水运的规模工业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打造绿色岸线,正成为这些企业的共识。

泰富特材落户江都大桥工业集中区,2014年项目启动建设时,首先投入2000万元建粉尘治理防尘网、安装喷淋系统、设置雾炮除尘;

海螺水泥投入5000余万元对收尘设备、雨污分流进行改造,实现污水零排放,生产全密封;

华伦化工则将才使用两三年的30台锅炉重新改造,公司总经理潘林健说:“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些投入是值得的。”

是啊,为了环境,一切都是值得的。采访中记者发现,扬州沿江地区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把环保线视作沿江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和“保障线”,自觉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恪守生态优先的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体现了新时代扬州人的责任和担当。

舍得在节能环保上真金白银地花钱,只是全市上下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扬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263”专项行动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构建清洁能源体系,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移动污染控制,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源治理,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污染共治、环境共保,致力于让好风景与新经济比翼齐飞。

参与巡护的四位退捕渔民

绿色发展,让工业“锈带”变成绿色“秀带”

扬州的美,美在江湖水。“江淮交汇,河湖纵横”,涵养出扬州特有的气韵:既有长江的壮阔、淮水入江的波澜、高宝邵伯湖的浩瀚、南水北调源头的清冽,也有古今运河的延绵、鱼米之乡的温婉……

这个夏天,洪水突袭,波涛汹涌之下,另一场保卫战紧锣密鼓:长江禁渔,对干流扬州段、重要支流和通江湖河全面实施清船、清网、清江、清湖。在“扬州市长江禁渔工作群”里,巡查快艇冲锋在长江上的视频图片24小时滚动发布。

让母亲河得到充分休养,过去“靠水吃水”的渔民退捕上岸,转身变成了禁渔协巡员,身体力行书写着新时代的“护江答卷”。

长江扬州段全长89公里,加上夹江等重要支流,总长度超过200公里。近年来,扬州关停并转落后产能企业,生产退、生态进,风光秀美的滨江岸线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禁渔、退岸,大刀阔斧做减法,为的是长远增生机。决心背后,是扬州重新界定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强化水污染防治,扬州严格落实《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积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设定跨区域治理目标,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上不断探索创新。

今年上半年,扬州32个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90.6%,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6.2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扬州段水质保持优良,泗源沟入江处等4个主要入江支流控制断面水质持续改善。

“就当下而言,重点是要完善跨区域的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信息开放共享机制,明确共同的治理策略与治理目标,落实保障机制,推动区域间建立横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扬州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一条河的上下游要共同治理,相邻城市共享同一片山水,更应共同协作。

“要让更多工业‘锈带’变成绿色经济和美丽生活的‘秀带’,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该负责人表示,将以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秉持系统治水思维,在共同治理上有规程,在相互合作上有渠道,建立合理的利益与成本分享机制,推动跨区域协作治理稳步向前。

张卓君 摄

践行“两山”理念,跑出美丽与发展“加速度”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将“环境美”作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鲜明标识。从那时起,扬州人一直在重新思考美的内涵。

长江北岸三江营,曾为江防要地。清康熙年间曾设盐政同知于此,雍正年间改三江营同知,设盐务道统领之。如今,三江营湿地位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也是扬州最大的自来水厂——第五自来水厂取水口所在地,占地近6000亩,生态区位极为重要。为此,扬州将三江营湿地作为践行“两山”的创新基地,扬州市政协委员重点提案,扬州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领办,一场以三江营生态湿地保护片区为核心,统筹制定生态修复、环境提升、田园风光、产业发展及特色园区打造等细化方案,一环套一环落到实处。

“过去这一片江岸边上有不少砂石堆场和小船厂,从外江到夹江水系不畅,内河村塘淤塞黑臭。现在你再看,河水碧清,家前屋后、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新建的三江营湿地公园草木葱郁,绿意盎然,变化太大了。”广陵区头桥镇九圣村居民吴玉华,对身边环境的变化感受真切。

将“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的,不只是三江营一地。

近年来,扬州全面落实《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深化治理方案》,在探索搭建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网络、建立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等方面积极作为,以“治企、限煤、管车、抑尘、禁燃”为重点,实行“五气”同治、部门区域联防联控,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以绿色为底色,形成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网络,打造绿色化、循环化产业体系,扬州践行“两山”理念并探索创新,让好风景和新经济比翼齐飞,正在不断带给世人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