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南茶村:苏中第一个亿元村
来源:扬州家谱 日期: 2021-06-22
历史上的南茶庵位于高邮市天山镇境内,南与仪征市大仪镇接壤,西与安徽省天长市秦栏镇相邻,曾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古老庵堂。
据一些老人介绍,南茶庵庵门朝东,前进三间,有高大的钟鼓,两旁站立四大金刚。后进主殿五间,供奉佛祖、观音、十八罗汉。院内南北有多间配套厢房。最后一代住持名叫黎明,法号世宽。
每逢正月初一和十五,这里总是钟声长鸣,通宵达旦,香火鼎盛。七月庙会,抬出佛像游行,民间舞龙耍狮,更是盛况空前。现今庵堂不复存在,它的古老历史也逐渐被遗忘。
不过,有个疑问实在让人费解,本地并无产茶历史, 南茶庵为何用“茶”字定为庵名?看来只有弄清当年南茶庵的特殊功能,才能解开这个谜团。
据传说,南茶庵是西汉广陵王刘胥忙于在神居山造墓时所建的。这是他在扬州、神居山之间经常往返途中的驿馆、“接待站”。因为他事必躬亲,时而带领要员前往工地视察,按序时督造。扬州至天山相距六七十里,且道路崎岖,车马难行,途经甘泉、大仪、南茶、北茶几地间距相等,连点成线,便于歇脚餐饮和住宿。缓解饥渴劳困之苦,便选择南茶庵落脚。南茶庵内僧众精于武功、茶道和厨艺,适应迎宾接待服务职能。此外周密考虑在庵西专挖泡茶用水井,门前东有水塘、吊桥,后院有饮马水池,南有安全钥匙塘,北院建有高大防卫墙,很是安全。故将此庵名为“南茶庵”。
以庵得名的还有一个地方叫“南茶小街”,简称南小街。社会经济的发展往往是通过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买卖以及兴盛的集贸市场和商业活动完成的。南小街的形成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年主街成十字型,外有循环回流巷道。有名的有曹太臣、张福义两家中药铺,叶文贞、梁春喜两家茶食店,柏学仁、周士贵、胡国昌、李长富等烧饼店,张德和、张武、蒋东山、胡正松几爿粮行,曾宗本邮政代办所,刘斌烟馆,陈四房鞭炮作坊,还有杂货、理发、浴室、鱼行、肉铺等大小店铺数十家,各种行业齐全,每月五、十逢集,商业茂盛,生意兴隆,是天山镇境内解放前唯一的集贸市场。后来,集市虽然消失了,却也造就了一批具备经商意识的生意人。
南茶村也是以庵得名的一个村庄。这个村的村办工业知名度很高。1986年至1994年期间,是全市第一个亿元村,也是2006年首批验收达标的小康村。南茶庵没有了,但如今南茶村的名声却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