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滨湖: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 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区

来源:人民网 日期: 2021-08-20

世纪之初,滨湖建区。572平方公里,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园、1个国家级数字电影产业园和2个省级开发区……尽拥太湖佳绝。

20载砥砺,一路奋进。创新驱动、产业强区、生态立区、民生优先四大主体发展战略,“1+N”现代产业体系,最美湖湾区打造……太湖之盛尽显。

站在建区2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过去、面向未来,滨湖正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加快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区,更有底气地喊出“高质量发展看无锡、无锡高质量发展看滨湖”。

科技创新增添新活力

今年3月初,滨湖区举行创新大会,发布了滨湖区太湖湾科创带产业空间规划、“滨湖科创新政”、“滨湖之光”3.0版人才政策,全区投入“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打造长三角创新高地”的发令枪正式打响。

这片美丽湖湾拥有无锡近90%的科教资源,集聚12家省部属科

研院所、6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28个省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了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全力打造“滨湖研发+无锡制造”品牌,滨湖区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主动对接区外科创资源,推动中科院空间重点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等项目落地运行;鼓励卓胜微电子、智康弘义等企业利用自身优势,联合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进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建设,加强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成果转化,跟踪服务好现有 “一所一策”项目,深度挖掘后续资源。

除此之外,发布实施“滨湖创新30条”,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科技创新母基金,太湖实验室、无锡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滨湖科技创新促进中心顺利揭牌,区科技创新企业家联盟、智能制造产业专业联盟组建成立……创新引领,正在滨湖生长出越来越强劲的支撑力。“十三五”期末,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9家,市“雏鹰、瞪羚、准独角兽”入库企业累计达到3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0.7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5件,滨湖科技实力不断提升。

“十四五”期间,滨湖区将加强科创体系建设,构建科创空间布局,加大引育科创领军企业力度,整合科创资源平台,打造科创人才高地,深化科创制度改革。到2025年,累计建成孵化器、众创空间30家以上;做强“四区一体”创新湾区空间格局;累计培育入库雏鹰企业500家、瞪羚企业300家、准独角兽企业30家;累计新增各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3家,新增各级各类新型研发机构5家,驻区院所经济入库税收年均增长10%以上,全区年技术合同备案金额达超100亿元;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1万人,高端设计、研发和制造领域从业人员总数达30万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19%。

产业体系注入新内涵

4月22日,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在无锡举行,包括8位院士在内的近200名专家学者、业界翘楚共赴盛会。无锡的医药产业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82年,中国与瑞典第一家合资企业华瑞制药落户滨湖马山,从此拉开了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序幕。

太湖之畔,踏浪前行。紧抓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机遇,滨湖区以马山国家生命科学园为核心,依托药明康德、华瑞制药等龙头企业,药明生命科技园、健适医疗器械生产基地等项目,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如今,滨湖区坚定实施产业强区主导战略,明确把高新技术特征明显的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设计、车联网、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突破壮大作为主攻方向,系统构建“1+N”现代产业政策体系,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旅游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成型。

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先进制造业量质齐升,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十三五”期末,全区新兴产业业务收入及税收分别达到331.6亿元和31.7亿元,五年来均保持20%以上年均增速;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速达11.2%,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70%,两机专项、汽车零部件、医药制造等重点产业稳步发展,新增省、市级智能工厂(车间)20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2%,较“十二五”末提升7个百分点,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壮大,高端汽车、食宿餐饮等重点行业成为消费升级新引擎。

“十四五”期间,滨湖区将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加强跨域协同开放,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持续推进先进制造提质增效,深度实施产业融合战略,加快打造具有滨湖特色的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服务经济及现代产业体系,为打造“优势独具、功能独具、魅力独具的高品质美丽湖湾区和高质量发展标杆区”奠定坚实的基础。全区力争到2025年,新兴产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数字经济核心规上产业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累计集聚影视及数字文化企业2000家,实现千亿级产业规模。

生态环境厚植新优势

PM2.5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0.6%;6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连续四年全部达标,所有河道优Ⅲ以上比例达74.6%,黑臭河道全面消除;建设用地环境准入严格控制,疑似污染地块清单及名录不断健全,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去年,滨湖区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生态是滨湖不可复制的资源,也是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滨湖区坚定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固树立“生态立区”意识,把握好宜居宜业和创新创业的关系,努力以优美的生态环境集聚优质的创新资源,以创新发展的成效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形成生产、生活、生态良性互促的格局。

生态优先、建管并重,滨湖以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推动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品质稳步提升。全区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实施“美丽河湖”三年行动,连续13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河长制”河湖综合治理经验全国推广;积极开展美丽滨湖建设,有序实施重点道路改造、宜居住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住房翻建等一批城乡功能形象提升工程,“清点清障”任务全面完成,优美环境合格区建设优良率全市领先。

五年来,全区新增成片造林面积840亩、城镇公共绿地350万平方米,划定永久基本农田9215亩,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7.3%,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9.4%;沿太湖畜禽规模养殖、沿太湖水产养殖整治全面完成,长江流域太湖水域禁捕退捕工作任务平稳完成;“263”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累计关闭化工企业35家,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685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资源集约化利用,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单位GDP能耗全市最优。

“十四五”期间,滨湖区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全力打好“治气、治水、治土”三大攻坚战。滨湖区将编制环太湖区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协同开展太湖地区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未来五年,努力让滨湖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居环境更加宜人,全社会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力争到2025年,滨湖区单位GDP能耗降幅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2%;PM2.5年均浓度降至28微克/立方米以下;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70%;林木覆盖率稳居市辖区第一;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到95%。

文旅融合呈现新亮点

太湖佳绝处,最美在滨湖。

5月5日,太湖鼋头渚国际樱花节落下帷幕。每年3月,各类樱花次第开放,烟波浩渺的太湖衬以漫山遍野的樱花,美不胜收。今年,鼋头渚景区特别推出樱花特色互动项目,将盛唐文化融入赏樱游园之中,以演艺、戏曲、书画等方式展示我国樱花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滨湖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去年,滨湖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拈花湾被认定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单位,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单位,融创文旅城成为滨湖旅游新地标。“十三五”期末旅游总人数达2602万人、旅游总收入311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56.8%、69.9%。

“十四五”期间,滨湖区将加快文旅资源要素新融合,做好做精“旅游+”、“+旅游”要素双向融合文章,积极推动旅游和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商贸、康养、交通、教育等各领域融合发展。

瞄准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示范区,滨湖将高水平推进全区开放型公路赛道、水域等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全方位打造满足多层次人群需要的体育运动场景;通过学习借鉴福建台品樱花茶园的发展模式,科学谋划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挖掘打造醉李花、杜鹃花等特色农业景观,创新杨梅节、醉李节等农业节庆举办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利用闲置农房投资运营精品民宿、农业休闲设施,促进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更具吸引力的知名农业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优化夜间交通组织,打造特色精品消费场景、网红店和打卡地,形成更多夜间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将推动滨湖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业态群,带来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滨湖将打造一批文旅产业精品新地标,通过持续提升灵山胜境、拈花湾、鼋头渚、无锡影都、融创文旅城等旅游名片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加大重大精品文旅项目的策划培育力度,为滨湖旅游不断注入新内涵、新活力。

“十四五”期间,滨湖将构建以蠡湖湾、马山岛、山水城、大运河为主体“一核两翼一纽带”的功能互补、联动发展新格局。以蠡湖湾为核心,加快打造引领全区域、辐射长三角的高品质城市休闲商业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以马山岛和山水城为两翼,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和产品创新,打造具有鲜明江南山水人文特征和丰富特色体验的旅游度假胜地;打通“一核两翼”旅游特色交通,精心打造环湖旅游风景廊道,与太湖隧道形成贯通“两翼”的特色景观廊道和快速通道。

民生保障实现新发展

建成首批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全省首家区级两诉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小灶”成效显著,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80%以上,入选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滨湖区持续强化“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惠民实事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社会事业高位均衡发展。五年来,滨湖区累计实施惠民实事工程98项,教育、卫生、文体、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持续提标:

“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918元,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脱贫转化,五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精准救助体系全面筑牢,五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优抚款项约4亿元;

教育医疗水平全面提升,滨湖发布“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建成育红山水小学等19所学校、改(扩)建8所学校;持续深化综合医改,医联体建设更加深入,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荣誉;

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文化滨湖”“书香滨湖”“百姓大舞台”等系列惠民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滨湖积极构建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居家援助服务惠及老年人占比超过全区户籍老年人口的18%,区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并实现监控联网全覆盖。

“十四五”期间,滨湖区将立足群众需求,全面实施民生服务提质工程,着力打造民生幸福典范区。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社会大救助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卫生、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健全,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高,公共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使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力争到202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五年累计7万人;每万常住人口疾控人员数达到1.07人;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比例达到90%;高质量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党建引领展现新面貌

“十三五”期间,滨湖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不断强化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提高管党治党质量,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促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强保证。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滨湖立足发展新阶段、塑造发展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之年。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滨湖区强调,要认真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区提供坚强保证。

继续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十四五”期间,滨湖将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抓好政治建设首要任务,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以“五项制度”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二是坚定不移夯实思想根基,持续加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基层党校、农家书屋、“学习强国”线下空间等宣传阵地建设;三是全面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深入培育村(社区)和“两新”领域“雁阵”队伍,建好各类型基层党建示范点;四是淬炼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坚持“20字”好干部标准,树牢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五是涵养风清气正良好生态,坚持“严”字当头、细处着力,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六是凝聚团结进取强大合力,坚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把滨湖改革发展事业建立在全区人民共同创造、不懈奋斗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