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锦绣江苏,高质量发展绿意盎然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3-31

南京长江三桥生态湿地莺飞草长、春意盎然,万株绿植与江滩坡地、水体有机融合,呈现出春天最美的生态景观。本报记者 余萍 摄

过去不常见的江豚又活跃在长江江苏段,桃花水母重现太湖,几近绝迹的四鳃鲈鱼批量回游燕尾港,消失10年的伪虎鲸出现在灌河口……近年来,我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过去一年,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GDP增量全国第一的情况下,PM2.5平均浓度首次以省为单位达到二级标准,改善幅度为长三角地区第一;在国考断面数量翻番、全国最多的情况下,优Ⅲ断面比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提升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长江干流水质保持Ⅱ类。全省生态环境加快实现从严重透支到局部改善,再到全面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牢记“国之大者”,

扛起生态文明政治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讲话指示,每次都对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关心、寄予厚望,为江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2018年以来,省委常委会会议38次、省委深改委会议6次,省政府常务会议48次、省长办公会议14次、省政府党组会10次、省政府专题会议23次研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累计作出相关批示1230件。

在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曾有一家2009年搬迁过来的塑料助剂厂,年上缴利税达4000万元,但生产工艺中涉及高危工艺,污染物排放量也较大,企业距离居民区仅250米。“我们按照‘三线一单’重新定位,这家企业与园区产业定位不符合,而且不符合园区的国土空间环境管控距离要求,因此将其列入了关停清单。”站在被关停的企业门口,太仓港区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陆健峰介绍,港区与企业签订关停补偿协议并关停厂区,补偿费用共1.5亿元。目前厂区已基本拆除完毕,遗留危废、固废已基本处置完毕。

放眼全省,绿色转型和安全发展稳步协同推进。去年,全省新增国家绿色工厂25家、绿色园区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9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8家,认定省级绿色工厂186家。

去年12月底,随着盐城海域最后一批海上风电机组并网,我省海上风电装机突破千万千瓦,占据全国“半壁江山”。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发电量350亿千瓦时左右,相当于盐城市一年全社会用电量,可节约标煤1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60万吨。

新能源是改善能源结构、推进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去年以来,围绕能源变“轻”转“绿”,我省紧盯绿色能源基地建设,在风电领域“产出”“传输”和“消纳”全链条上取得丰硕成果。去年6月底,国内首个旋转流潮汐海域海上风电项目在连云港建成投产;去年11月下旬,年内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消纳工程——盐城丰海输变电工程投运,将满足江苏“北电南送”和西北部清洁能源入苏的需要……

在全国率先建立环境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机制,强化“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率先推行断面污染上游责任举证制度和水环境区域“双向补偿”制度,运用经济杠杆激发各地治污动力;率先实施企业环保信用评价,配套实施差别水价电价政策;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累计启动赔偿案件数量居全国前列;率先在全国以生态功能区为单位设立9家环境资源法庭,实现“最严司法”守护;率先开展全省城镇水污染物平衡核算,基本摸清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缺口……作为全国唯一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江苏以实际行动践行“国之大者”。

坚持问题导向,

治污修复并重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不仅是发现问题的“显微镜”,还是医治痼疾的“手术刀”。近年来,我省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全国人大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等作为重要抓手,推动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泰兴滨江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曾在长江岸边违规堆存约4万吨污泥,如今这个“黑色泥坑”已变身“绿色林海”。当地投入约1.3亿元修复,处置污泥5.87万吨,收集处理污水约6万吨。为深刻吸取教训,加强警示教育,泰兴市在滨江污泥堆存原址,以3个生态涵养池为基础,建成泰兴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并纳入泰兴段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项目。

在解决突出问题方面,去年以来,我省重点开展打击废水偷排直排、危废非法处置、生态破坏等六大专项执法行动,开展首季争优、春夏攻坚等专项行动,全年完成治气重点工程1万余项、重点任务6万余项,完成太湖流域排污口排查及涉磷企业调查,实施115项近岸海域污染物削减工程。

随着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末端治理的边际效益递减,更加需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排放。近年来,我省及时转思路、转方法,适时提出强化源头治理的要求,形成治理方案,实施治理措施,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以太湖治理为例,总磷浓度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扰江苏的难题。为此,我省坚持从上游地区管控、支流支浜治理、排污口和涉磷企业排查整治等方面,斩钉截铁地推进控源截污、源头治理,大幅减少入湖污染物,2021年,湖体总磷浓度同比大幅下降22.7%,达到近10年同期最低值。陈东港、殷村港等8条主要入湖河流(占15条主要入湖河流总水量的70%-80%)总磷入湖通量同比下降21.2%。

为督促地方政府履行生态环保责任,我省还对13个设区市开展省级例行督察和专项督察,出台《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约谈办法》,进一步明确约谈情形、约谈范围、约谈权限、约谈程序,规范约谈工作。2018年以来,省政府每年挂牌督办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前4年挂牌督办的98个问题已经完成整改,今年新确定的20个问题正在推进整改。

改革创新,

擦亮发展“绿”底色

去年以来,我省创新打造企业“环保脸谱”,在手机上查看对应的表情包,就能立即知道企业环保工作做得好不好。对于连续获得满星的“笑脸”企业,生态环境部门将降低执法检查频次,不仅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还能提升精准执法效能。

“‘环保脸谱’是一个集成改革和制度创新。”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吴昌子一边点进“江苏环保脸谱”微信小程序,一边告诉记者:对企业来说,“环保脸谱”可以帮助企业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更好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对生态环境部门来说,“环保脸谱”有助于提升服务和监管效能。

以改革创新之举,擦亮发展“绿”底色,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江苏步履铿锵——

建立长效生态环境投入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舍得花钱投入,该投的钱决不吝啬。“十三五”期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环保支出达2085亿元,年均增长8.5%,去年支出达447亿元。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又将省级环保专项资金从18亿元上调增加至26亿元,增加了44%。

支持推动“绿岛”建设。2020年,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帮助中小市场主体提高治污成效、降低治污成本,我省创新开展“绿岛”建设,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的理念,共建共享环保公共基础设施,降低中小企业治污成本。两年来启动实施了两批共187个“绿岛”项目建设,建成运行56个。

推动产业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经过试点,江苏已经形成具有推广示范意义的改革项目60多个,在解决园区项目落地、治理成本、基础设施、执法监管、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难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省还在沿江省市中率先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工作,将太湖排污口排查整治范围由沿湖2公里拓展到全流域,今年将完成全省域排污口排查工作。印发《江苏省推进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工作计划》,在无锡市宜兴市、常州市武进区、苏州市吴中区开展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基本建成全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全省重点涉危废企业全部纳入新系统监管。

在这片有风景、有底蕴的土地上,江苏正在描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更为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