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扬州江都宜陵镇:老艺术链接新元素 评话传承多点开花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2-03-23

“看戏要看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作为评话大师王少堂先生的故里,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坚持建设评话阵地、创作评话新篇、塑造评话品牌,通过“馆站+书场”,让扬州评话链接新元素,做好非遗传承这篇大文章。

建阵地,打造评话新载体

王少堂纪念馆,是宜陵镇利用工业遗产——宜陵油脂厂旧址改造而成,纪念馆外观虽然稍显破旧,内部却别有洞天。整体设计质朴淡雅、古色古香,馆内展示了评话大师王少堂先生的成长、学艺、成名心路历程,以及“王式评话”的世代传承佳话。

王少堂纪念馆内王少堂雕像

王少堂纪念馆内王少堂雕像

“这是一座集名人纪念馆、听书馆、茶社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为传承和传播扬州评话艺术提供了重要场所。”宜陵镇党委副书记刘佳佳向记者介绍道,王少堂纪念馆自去年下半年建成开放以来,已成为龙川小学、宜陵镇中心小学等多个学校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教育的新场所。

当前宜陵镇已经建成一馆一站多书场的评话新载体。2021年,宜陵镇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嵌入式开设东原书场,集扬州评话培训、表演于一体,每周三邀请扬州评话老师定期培训,成为宜陵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特色项目;此外,北陵社区的“东陵书场”也定期开讲,邀请评话名家前来演出,让宜陵老街居民重温扬州评话的艺术魅力。

早在2009年,宜陵镇有意识地把非遗文化引入课堂,该镇中心小学成立了扬州市首家扬州评话少年班,设立小少堂书场。经过十年多的发展,扬州评话已成为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将扬州评话教材《评话流韵》升级为特色校本课程《扬州评话》,孩子们的评话“作业”定期在“小少堂书场”展示。一批又一批“小少堂”从评话班毕业,从他们从最初的生硬背书到后来说得像模像样,从参加本地表演到登上省、市少儿曲艺大赛领奖台,独具一格的“扬州评话味道”在校园里蔓延开来。

精创作,赋予评话新生命

如何让现代人喜欢上传统文化,一直是非遗传承面临的课题,宜陵镇在这条破题之路上积极探索。“我们在坚守传统的同时,重视现实题材创作,通过创作新时代下的新作品,赋予扬州评话新的生命力。”刘佳佳表示。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要铭记于心践于行!” 小少堂学员、宜陵镇中学学生彭月,在2021年召开的江都区全区教育系统廉政教育大会上,绘声绘色地表演扬州评话《一叠钞票》,再现刘少奇途经赣榆大树村廉政为民的场景,让人看见了扬州评话在宜陵传承并发扬的希望。

身边的“江都好人”,是创作扬州评话新段取之不竭的题材。2018年5月22日,江都城区锦绣嘉苑小区一户人家突发火灾,正在送外卖的陈健第一时间冲进火场救火,被评为“江苏好人”。2019年,宜陵镇立即以此为题材,创作评话新作《冲进火场的外卖小哥》。2020年,在抗击疫情期间,宜陵镇创作《好人医生》,颂扬这位身边的抗疫英雄吕正云;2021年,宜陵镇创作了《窑洞相会》《许晓轩》等一批红色故事小段,为广大居民送上喜闻乐见的党史学习教育评话大餐。目前,该镇正在对抗日英雄谈锦西烈士的光荣事迹进行二次创作,又一部评话作品即将诞生。

据统计,2019年-2021年,宜陵镇通过扬州评话的形式开展政策宣讲、文明实践以及群众文娱表演近百场,在宣传党的政策同时,也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非遗文化的熏陶。

塑品牌,展示评话新魅力

宜陵镇着力打造“评话润东原”文化品牌项目,坚持“以小书场推动大教育”,通过这一品牌项目的打造,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百姓话”,将“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在传承非遗的同时,构建富有特色的“文化宜陵”。

目前,宜陵镇与扬州曲艺团等机构开展合作,坚持扬州评话培训表演“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既有“请进来”,邀请扬州评话大师杨明坤、扬州电视台特约节目主持人赵亮、地方评话爱好者何森等,在小书场现场授课;又有“走出去”,组织评话表演进乡村、进企业,促进非遗文化传承与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不断提升项目实施效果。

“2021年,围绕建党100周年,实施‘红色课堂进乡村’专题党课,用扬州评话讲述红色故事,成为塑造品牌的一个生动案例。”刘佳佳表示,为了增强非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度,宜陵镇在“扬州评话+”上做足文章,为扬州评话链接上青年文化、时尚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让扬州评话更加“现代范儿”。此外,开展“1235”传承行动,即每年确定1个项目主题,培养20名扬州评话传承人,开展30次培训(含表演)活动,参与学习或观看表演5000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