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洲:从江滩荒芜到生态木业城“崛起”
来源:京江晚报 日期: 2021-10-12
游客采摘桑葚
环境优美的集中居住点
中林新民洲港 干光磊 摄
蹲“点”速览
一大片曾经的芦柴地和荒凉的江滩,在一个多甲子的时光隧道里,会发生怎样的发展奇迹?说短又长的岁月,这片处女地的人和事,又演绎了哪些耐人寻味的传奇故事?
相传,清光绪年间,镇扬之间的水域开始沉积沙洲;几经变迁,于上世纪20年代形成了新民洲。这块富饶土地,如今位于“镇江版图”的最北缘。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获得新生的新民洲大地,还是一片芦苇遍地、人烟稀少的“难民洲”。1960年开始,一批批知识青年踏上了这片沉寂多时的土地,江苏省国营共青团农场成立;于是,惊人之变一天天不停地书写……
新民洲是南临长江、北连扬州的半岛屿型沙洲,位于长江北岸,与焦山隔江而望,距离镇江交通距离37公里,直线距离仅3公里,南接长江主航道,北临苏北高等一级公路与宁通高速,西距润扬大桥20公里。从1960年到2002年,是新民洲第一次腾飞,芦柴滩和荒草地变成了一方方良田;从2002年起迈出了“二次创业”步伐,正在从传统农业区向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升级。
由荒滩变成“大粮仓”,再建起散货码头,近几年又发展为全省对外开放港口,伴随着时代的脚步,新民洲一页页翻动着日新月异的“历史卷轴”。
长镜头——这块热土不再是传统农业“当家”
新民洲行政区域面积22.5平方公里,拥有长江北岸长达5.38公里的深水岸线,下辖1个红旗村。截至今年,全域总人口4000余人。这块热土不再是传统农业“当家”,已然“一半产业城、一半农业园”格局,产业搭配越来越科学合理。
据了解,新民洲镇区10.3平方公里,是新民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行政管理、生产服务、生活配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目前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5万人,主要用于建设行政、商业、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配套设施。远期目标是结合木材进口港的优势,拓展木业精深加工,依托新民洲良好自然环境,开发建设生态农业,建设港产城、镇农游相结合的木业特色小镇。
这个处于镇、扬两个城市中间地带的沙洲,生产生活条件并不亚于城市。无论是“新知青”还是“原住户”的生活水平,以及当地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科学种田水平,以及网购快递、小区楼幢等各方面的软硬环境,都追赶上新时代的步伐,他们的精神面貌由内而外焕发无形的变化。
分镜头之一——
“新知青”扎根沙洲发展科技农企
惊不破的“桃源梦”。继上世纪60年代迎来了一批响应国家号召的热血沸腾的知青,成为荒洲第一批“主人”,奉献青春建起“大粮仓”后,新民洲如今又迎来新时代的“知识青年”。
80后吴滔是安徽安庆市人,2015年以来,他与妻子在新民洲建起桑葚生态园,创办了“润智生态”和“润葚蚕业”两家农企。这对伉俪,一个拥有本科学历,妻子更是农学硕士,是作为创业型“镇江英才”引来的“金凤凰”。
这儿的桑葚生态园一期占地80亩,5月29日记者来到这儿,新民洲第三届桑葚采摘节已接近“尾声”。由他俩“掌门”的农企属于科技型农企,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博导和10多名博士组成的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并已成功掌握和运用多项先进技术。
“今年桑果成熟期间,我们一个季节的新果采收120吨,但由于刮风下雨尤其是前几天的强降雨,桑果烂掉不少只收回来60吨。”吴滔说,“用这批果实,做成了12吨桑葚酒、2吨果干、6.5吨酵素(保健饮品)。”
据园区分管农业的副主任黄文超介绍,目前园区农田面积共计约7000亩,种植稻、麦、西瓜等常规农作物。用播种机种小麦,用插秧机种水稻,除草喷药甚至用上了无人机……农民种田改变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农业全面机械化。
分镜头之二——
“原住户”过上城里人生活
5月28日,新红旗社区幸福苑的张红梅用“魅族”牌智能手机,在淘宝网上买了一瓶泡姜,试着吃来“冬病夏治”。她先后下载了多个购物APP,主要网购食品、衣服等生活用品以及血糖试纸等医用器材。随着手机移动4G业务和入户宽带普及,像她这样的村民越来越多,他们也一样上网冲浪、手机购物,并在集中居住区的快递储放分发点,及时拿到网购商品。
新红旗社区是农村“三新”工程中建起的社区(集中居住点)。这个社区的居民楼一幢接一幢,绿化覆盖率高,物业设施齐全且管理严格,垃圾集中化处理,灯光照明条件好,配有健身场地和图书阅览室,设有商业步行街和金融网点……村民们享受与城市同样的公共配套服务,基本实现城乡资源均等化。
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也今昔大变样。新红旗社区惠景苑居民董登梅现身说法:“我十多年前嫁到红旗村的婆家,口粮田6亩和半亩宅基地,我家是全村生活条件比较差的一家。我知道早些年婆家住的是茅草房,后来条件已有所改善,等我嫁过来时已经住上瓦房。但房子周边都是草,夏天蚊虫和蛇出没;周边道路也很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12年红旗村拆迁后,我家搬入这个集中安置居住点。”
据新红旗社区主任刘艳萍介绍,社区村民现有460多名,入住安置房的他们分两批进入社会保障数据库,老年人每月800多元生活费,其他村民在达到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后可以正常办理退休手续,领取职工养老金。
分镜头之三——
“港口特色镇、生态木业城”正在崛起
在沿江新建码头上,6个5万吨级泊位一字排开,龙门吊林立,车来车往,装驳十分繁忙;一艘艘外轮频频驰进港口,将五湖四海的“洋木材”运来又发送到全国各地。据了解,2014年中林集团落户后,在整合原有散货码头的基础上启动大型港口建设。2016年4月,港口正式投入运行,当年木材就进口147万立方米。
就在接近5年的时间里,一个连通四海、辐射多地的木材专业港不断崛起,港口作业区、仓储区已然建成,到货材种包括辐射松、铁杉、加勒比松等,它们来自新西兰、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多个国家,还即将增加所罗门、巴新等硬杂木品种。海事、海关、边检等多个部门已在港区设立行服窗口,为货船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
今年上半年,港口预计到货150万立方米,比去年增长50%。全年预设港口到货量目标值为400万立方米。截至5月10日到货量已突破100万立方米,比去年提前1个月跨过百万量级。
新民洲还正在配套建设1000多亩的木业先进制造区,招选木业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变木材资源汇聚为木业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优势,以港兴产,以产兴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新民洲这座“港口特色镇、生态木业城”,伴着新时代的潮起云涌,正向着下一个新的目标扬帆远航……
(本报记者 干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