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江苏省扬州市“八老”改造民生幸福来敲门

来源:扬州日报 日期: 2021-09-22

国家统计局扬州调查队最近发布的《2013年扬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百姓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被访者对2013年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的评价较高,总体满意度为83.9分。在10项为民办实事事项中,百姓满意度排在首位的就是“八老”改造。

老城区、老小区、老宿舍、老宅子、老街巷、老市场、老庄台、老厂区……从某种程度上讲,“八老”与城市困难群体生活息息相关。2011年起,市委、市政府投资170多亿元开始实施“八老”改造工程,将关爱送到困难群体身边,一起分享城市发展成果。

民生工程听民声,从老百姓最急、最难的事情做起,“八老”改造过程中,从停车到绿化再到出新,政府把决定权交到了居民手中,哪些功能最需要恢复?都是由居民说了算。数百场政府部门领导与社区居民面对面的社情民意恳谈会后,一个个老小区、老街巷旧貌换新颜,让大家感叹不已:实事办到了我们心坎上,“八老”改造,让幸福来敲门! 环境好了,市民纷纷称赞:这是真正“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治淮新村是前年改造的老小区。“住了那么多年的老小区,现在也要换新颜了,别提有多开心了。”家住治淮新村的老万说,他在该小区已住了近16年,“没想到政府会花那么多钱,帮我们改善居住环境,看着面貌一新的小区,心里甜丝丝的。” 四季园小区是扬州市老小区改造的一个典范。小区建成于1991年,占地29.2万平方米,有住宅楼117幢、4200户,居民约1.5万人。由于小区环境较差,不少居民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后,纷纷迁出。2010年春季,四季园小区开始改造,划停车位、安装单元防盗门、实施雨污分流……经过整治,小区面貌大变样,道路崭新整洁,生态停车场方便居民…… 看着小区房屋外墙焕然一新,家住四季园小区的王玉海老人欣然提笔在宣纸上写下“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八个大字。

受益于老小区改造的还有很多:梅庄小区、念四新村、凯莱花园、玉器街84号片区、马庄小区…… 百姓最关心的,就是政府最重视的。2010年,市委主要领导深入社区调研时,居民反映老小区环境差、设施老。随后,市委、市政府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八老”改造工作,并将“八老”改造工作作为“十二五”期间民生、城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扬州最为系统、投入最大的民生实事工程,由此拉开帷幕。

几年来,扬州市对市区1996年以前建成、配套设施缺损、环境脏乱差的100多个老小区进行综合整治,改造面积超过了500万平方米。整治后的小区环境整洁、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惠及20多万居民。今年,总投资170多亿元的“八老”改造将全面完成。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改善了,他们伸出大拇指称赞:“八老”改造,改到了百姓心坎里,也让扬州美丽变身。

古色古香,海内外游客说:扬州小巷美得精致,美得有韵味 有人说,古街巷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在扬州, 一条条古街巷就是一个个关于城市的传说。这两年,一场老街巷改造的战役在城市拉开:大武城巷、小武城巷、羊胡巷、康山街……一条条街巷焕然一新,与古城浑然一体,别有一股韵味。 “扬州是一座古城,个园、何园、瘦西湖等代表不了城市的全部,漫步在扬州古街巷中,听这里的老人讲述各种传说故事,感受这里散发出的古城文化,犹如游行在历史长河之中。”今年“五一”小长假,一位来自英国的游客这样评价:扬州小巷美的精致,美的有韵味! 街巷改造,让城市变美,更让百姓受益。丁家湾,市区的一条老巷子,前几年陈旧破落,改造之后以整洁面貌展现在游客面前。

大门内,新辟出一片天井,天井东院墙上书有“藻耀高翔”四个大字,天井与客厅之间不是砖墙,而是用屏门隔开,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金先生是丁家湾的居民,街巷改造后,他将老宅子重新装扮:“现在,每天门一开,就有人进来参观。” “我家这套老房子,拿几套商品房我也不换。”在东关街马家巷巷口,颜大爷说,他在东关街住了一辈子,现在的家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虽然地处古巷中,屋内电视、抽水马桶、空调、抽油烟机等现代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步出屋外,独享着老街古巷古色古香的幽静生活。现在的家,让他充满了自豪。 扬州城,巷子深!古城扬州素有“巷城”之誉,老城区内有名的街巷就有592条。但长期以来,老街巷老宅子因为缺少供电、供水以及通讯等设施,附近居民生活极为不便。为了让6万多老城原居民过上现代的新生活。市委、市政府对古城200多条背街小巷逐一整治,铺设供电、通信以及上水、下水管网,老城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2011年起,扬州市已在三年内对老城区176条老街巷进行整治改造,总长23.6公里。而今,过去的“泥土巷”变漂亮了,一条条幽深的巷道全部铺上了面包砖,街巷面貌也焕然一新,古城老街巷的独特魅力也成为各地游客争相旅游之所。

聚焦民忧,百姓竖大拇指:住上高楼大厦,从农民变市民了 有人说夹在高楼大厦中的“城中村”,仿佛城市的“牛皮癣”。在扬州,这两年,一个个“牛皮癣”不见了,城市更加漂亮了。

罗小非是新农村的村民,前年,他们村组全部改造搬迁,今年这里已经建起了一幢幢高楼。罗小非说,过去,自己家的南边建了文昌花园,东边建了文昌北苑,北边建了骏和天城和曲江新苑,四周都是高楼大厦,全家生活在城中村里越来越压抑,脏乱差的环境也与文明城市不协调。 “我们未来的新居在江扬大桥附近的拆迁安置小区,距老家并不远。”他笑着说,我们看过效果图了,小区很漂亮。“明年,我们也要住上高楼大厦,从农民变成市民了!” 工程利民生,百姓献掌声。记者在广陵区“城中村”改造安置小区古运新苑采访时看到,一场大雨过后,62岁的刘大妈正和小孙子戏水游玩。刘大妈原先居住在曲江公园南侧的“城中村”,实施“城中村”改造之后,她家搬迁到了建成不久的古运新苑。谈起如今的生活,她说,她家原先住的虽然是楼房,但比起现在,那是差远了。原来下雨,出门要穿胶鞋。“你看,今天这么大的雨,我们穿皮鞋就可以出门了,生活多方便啊!”刘大妈笑着说。

难题解决,百姓称赞。作为市民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城中村”改造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解决居民生活困难,市政府把“城中村”改造作为建设精致城市、打造幸福扬州的重要抓手,连续3年把“城中村”改造列入“一号文件”。今年,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再次确定了市区l5个“城中村”地块改造任务,更多的“城中村”居民将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八老”改造工程,是一项城市建设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扬州市房管局一负责人说:去年以来,扬州市共整治改造老小区55万平方米、公房解危4.5万平方米、改造“城中村”l5个、改造建设农贸市场15个。

回顾这几年的“八老”改造,一个个大力度的惠民措施,如同一支支色彩饱满的画笔,在扬州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幸福和谐的美好画卷,画卷的底色就是百姓的笑容,就是党委、政府那一颗勤政为民的赤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