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多维拓展,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3-03
江苏省有2.1万个城乡社区,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沿阵地。3月1日,记者从全省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工作会议上获悉,全省将凝聚“五社联动”力量,打造“融治理”基层治理品牌群,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美好和谐社区”覆盖率超过90%。
探索“五社联动”,
补齐资源要素
“中央部署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把‘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纳入‘六个显著提升’目标任务,这为社区治理开拓新格局、搭建新舞台。”省民政厅副厅长蒋同进表示,“城乡社区治理”正在转入“基层治理现代化”新阶段,需要在省域、市域范围展开系统布局,推动改革实验。
社区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内容多、项目散,如何把服务居民的事做成专业的事?南京市溧水区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当“客服”,每月随机对250名老人进行电话回访,确保主管部门及时抓取居家养老的“点上”信息:承接服务的机构是否按时上门,老人满不满意,服务要不要拓展……“实时评价”将服务质量晒在阳光下。当地还制定百分制评分法,给“银发餐桌”颁发流动奖牌,季度评比最后三名的机构会被通报。
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联动服务“三社联动”机制,是过去各地普遍采用的。今后全省将在更多维度拓展提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举办“五社联动”大赛、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激发治理活力。“五社”既是五个主体也是五种要素,其中,社区为主导、社会组织为枢纽、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
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更多“好帮手”。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是此次新强调的“两社”。今后,社区要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在职党员和干部到社区报到。社会慈善资源是短板要素,未来要大力发展社区基金、建立社区基金会等,增强社区造血功能。
创新“融治理”,
聚合力出精品
此次会议强调,打造江苏“融治理”品牌群,通过主体融合、机制融通、资源融聚、方式融汇,推动基层治理理念升级、系统集成、影响扩大。
不久前,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区邻里节,引燃无锡市新吴区旺庄街道高浪社区居民的热情。街道负责人现场向13位楼栋“微管家”颁发聘书。先期试点的114号楼栋打造的特色“环保楼道”,128号楼栋打造的“彩虹创意楼道”向居民们汇报成果。这两座原本十分陈旧的楼栋,集结居民和社工的智慧,6个月后面貌焕然一新。
“社区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入驻,探索楼栋自治小组制度,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越来越强。”高浪社区书记王健表示,从邻里节到楼栋管家,都是为了激发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激情,实现“微自治”。
融合,是为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也是为了聚合力,找到接地气的治理路径。南京市溧水区一座农家小院,青花瓷茶具、古老的八仙桌、高悬的红灯笼……整个院子古朴而富有生机,这里是洪蓝街道无想寺社区“流动的茶馆”议事现场。
“流动的茶馆”是非正式的村民小型议事会,流动于各个村落。去年以来,“流动的茶馆”共解决社区议题76个,聚焦乡村振兴、困难群体关怀、人居环境整治等多个方面。茶馆模式也让更多基层治理方式动起来、活起来。洪蓝街道相继涌现出“乡邻有约”——以村规民约推动基层自治,“乡村种子”——乡土英才培养计划,“我是民星”——社区邻里文化支持、“小洪帽”——志愿服务等优秀项目,拓展了社区治理的广度与深度。
今后全省将融合多个职能部门政策,融聚资源,整合优化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各类资源配置,实现重心下移,将服务下沉到城乡社区、网格直至楼栋院落。在“融治理”总体框架下,各地将分层分类推出一批高质量基层治理创新成果。
百姓“点单”政府“配菜”,
打造“美好和谐社区”
百姓“点单”、政府“配菜”,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服务在多地开展得如火如荼。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新一届“美好社区”金点子提案大赛结果出炉,12支参赛队伍提出的微公益项目落地生根。找准“小切口”,助力“大民生”。江宁区民政局副局长邹芒介绍,大赛以提案的形式把自主权交给居民,以微创投的形式,将金点子播撒到每个社区。江宁区第七届公益创投微项目共征集需求104个,单个项目资金为0.5万-1.5万元。当地还制定资金和流程监管制度,确保资金用到刀刃上,群众真正得实惠,社区社会组织得发展。
去年省级财政投入1.05亿元用于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建设;完成316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投入资金8.9亿元。今年全省还将改扩建3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美好和谐社区”搭建优质平台。各级财政投入公益创投和购买服务的资金逐年增多。会议明确,每万城镇常住人口应配备社区社工不少于18人,薪酬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水平,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留住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