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邗江沿湖村:带领“渔花子村”逆袭为全国“最美新渔村”
来源:扬州日报 日期: 2021-07-22
他用17年时间,让当初一穷二白的“小渔村”实现了逆袭:从填塘造地到上岸定居,从靠水吃饭到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从贫瘠落后的“渔花子村”一跃成为享誉全国的“最美新渔村”。他就是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的刘德宝。
刘德宝,1996年3月入党,现任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让渔民过上有尊严的日子
沿湖村是邗江区唯一的渔业行政村,渔民世代依靠在邵伯湖上捕鱼捞虾维持生计。当时外界有句顺口溜——“呆男不娶渔家女,傻女不嫁渔家汉。”作为渔民的孩子,刘德宝了解渔民,上任初期的他只有一个念头:让渔民结束水上漂的日子,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2006年,刘德宝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提出了“填塘整地、上岸定居”的目标。对于填塘整地,村民们反应激烈:“全村几乎都是水面,地从哪儿来?钱从哪儿来?”
改变落后面貌,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看党员有没有先锋模范的样子。刘德宝率先交出了自己的2个池塘,弟弟家的、岳父家的池塘都被他动员一起交给了集体。老支书的50亩池塘,也二话不说交了出来。党员带头,村民跟上,村里很快整出600多亩地。
刘德宝到处“化缘”争取填塘资金,为了省钱,只要听说附近哪里挖沟挖渠搞建设,他就带着党员干部赶过去,将多余的土运回来。填塘、筑底,10年时间,刘德宝已然“长”在了工地上。整整6年,荒滩变土地。又过了3年,沿湖大道两旁村民全部上岸,住进了设施齐全的“新渔小区”。整齐划一的小二楼,宽阔整洁的街道,草木掩映的湖口人家广场……沿湖村摇身一变“换新装”,村民的苦日子也都留在了曾经的渔船上。
“头上有了瓦,脚下有了根。”刘德宝又开始专心带着大家发展特色养殖,让只会打鱼不会养鱼的渔民“钱袋子”渐渐鼓起来。
让上岸渔民换个活法
住上小别墅、兜里有了钱的渔民没想到,村子很快就面临第二次转型的“阵痛”。原来,高密度的水产养殖令邵伯湖不堪重负,生态环境恶化。2017年初,邵伯湖沿岸3公里范围内启动实施退养还湖。
作为村里的“领头雁”,刘德宝敏锐捕捉到沿湖发展的机遇,以先人一步的胆识、快人一步的节奏,锁定村里的绿色生态和渔文化资源,提出“党建+旅游”的思路,农业与旅游同行,一产与三产并举。
“咱们沿湖村的渔家菜有个性、有特色,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咱不能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啊!”刘德宝带着村干部一家家地跑,动员村民们“换个活法”——发展乡村旅游。
刘德宝全力支持党员带头创业,为他们做担保、跑手续,村里涌现了一批“党员示范户”。在党员的带动下,15家渔家乐、15户民宿陆续开业。他还发动党员干部收集整理渔歌、渔俗等传统特色文化,推动传统渔具制作、渔家面点制作等技艺申遗;成立“旅游发展党支部”,由党组织领办“生态旅游观光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休闲”“度假+养生”“旅游+文创”的特色乡村游,沿湖村迅速成了“网红村”,荣获“国家级最美渔村”“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相继亮相《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联播》。依托渔村丰厚的生态、文化资源,沿湖村的村民开拓出了一条渔旅并举的乡村振兴之路。
沿湖村民宿
让退捕渔民一个也不掉队
2019年,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全面打响。如何在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同时,维护渔民的切身利益,做好退捕的“后半篇”文章?这个问题在刘德宝脑子里不停打转。
作为群众的“当家人”,刘德宝明确提出“集体不与群众争利”,村里所有餐饮和民宿均为渔民个人所办,2020年相关收入达到2250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1万元;积极争取政策,让1499名渔民全部进保,无后顾之忧。为了让退捕渔民在家门口就业,村两委积极打造国际垂钓中心举办系列赛事,建立内湖高效养殖基地,推动渔民“离湖不离水”;成立渔民物业公司,壮大三产服务业队伍,推动渔民“离湖不离村”;加强渔民大舞台、渔家书房、渔文化博物馆等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渔民“离湖不离文化”。
针对渔村的“第三次”转型,刘德宝和新一届村两委一班人确定了在新起点上“领先发展、率先发展”的蓝图。打好产业融合牌,加快实施石油科普馆、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基地等项目,培育民俗文化、休闲渔业、创意产业等沉浸式、体验式业态;做亮直播经济、线上营销,提升渔家美食、“渔家三宝”、造船编织等网络人气,让“沿湖出品”形成更大影响、更好口碑。
“村里实现大跨越、大发展,老百姓要最终得实惠。”刘德宝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提出“集体资产增值渔民户户分红”;他始终把渔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给独居的五保户孙齐友送医送药,资助残疾低保户潘学才买新车谋生,在外考察时不忘为患有风湿的邵如珍买膏药……家家户户的情况汇集成30余本民情日记,每一条要求都会得到刘德宝的认真回复。沿湖村党委有一条规定:“村里任何人家中遇到困难,村干部都要去关心帮忙。”捧出一颗真心,赢得一片民心。“有什么事情就找德宝书记,他是咱们的大家长!”谈起刘德宝,没有村民不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