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高效农业增收致富 小康路越走越宽广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12-08
盛夏时节,行走在宜兴和桥镇北庄村整齐洁净的道路上,绿园花稠,瓜果飘香,人欢鱼跃,碧绿的小河,绿茵茵的农作物,处处是浓浓生机,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人赏心悦目。
作为全国文明村,江苏省美丽乡村和桥镇北庄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几年来,采取多种措施,致力于发展集体经济,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小康路越走越宽。
找准定位,精心谋划
北庄村属于镇郊村,原来就有和桥镇蔬菜基地的传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原有的蔬菜地越来越少了。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北庄村党总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指示。深刻认识到,在农村仅仅靠粮食作物远远不能满足村民小康生活的需求,必须发展现代农业。他们顺势而为,紧紧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发展多种经营,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几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人才,发展瓜果蔬菜、水产养殖等多种经营,对村里的土地进行规划布局,分别建立高效粮食种植区、特色农产品种植区、观光农业示范区等多种类型。
该村沈家组原来有一家大型养猪场,随着治理污染工作的深入,前几年养猪场被关停。面对这样的情况,村里引导养猪场的负责人朱鹏平、朱鹏飞兄弟瞄准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势,实行转型升级,把养猪场改造成生态农业观光地,2013年成立了宜兴市兴牧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村里为他们流转土地140亩,目前已经形成果蔬种植、水产畜禽养殖、花卉苗木、景观草坪、休闲观光、亲子游、农家菜烹饪等多产业、多品种经营,2019年实现收入350万元。在今年遇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采取弯道超车,通过电商、微信实行网上销售,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又通过顺丰、中通等快递平台进行销售,预计今年收入将超过500万元。
招揽人才,提供服务
发展农村经济,关键在人。既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也要积极招聘外来有识之士,建立引导和鼓励来村创业的人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在最近十几年里,这个村引进了邵莉萍、王平等人,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瓜果、蔬菜、蓝莓、花卉苗木等多种经济作物。邵莉萍办起了100亩的芦笋蔬菜基地、50余亩的葡萄种植销售为主的荣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王平办起了以种植蓝莓、大樱桃、黑桃、金桔等高档果品的鑫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宜兴市鑫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宜兴地区最早的蓝莓园之一,共有合作社成员108名,以种植南高丛蓝莓为主,以车厘子、黄秋葵、白玉兰、黑莓为辅,是集种植、实验、维护、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区。在原种植蓝莓40亩基础上,2018-2019年投入资金250万元建设连栋大棚20亩,标准大棚15亩,打造高档果品采摘基地。经过精心培育及管理,园内采用有机栽培法。目前已申请专利将蓝莓制成蓝莓酒、饮料及酵素,经济收益可观。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乡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五好合作社”。2017年其“蓝莓缘”牌蓝莓被评为绿色食品。
为了吸引这些种植业里的高手,北庄村努力做好服务工作,村“两委”成员和部分党员、企业家、致富能手分别与种植户、养殖户结对帮扶,提供政策、信息、创业指导等服务。帮助种植户解决土地流转时,一户一户上门做工作;为种植户铺设道路、修筑沟渠等;协调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调解周边村民的矛盾纠纷等。几年来该村累计流转土地1800亩。
因地制宜,农民增收
北庄村在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基础上,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根本目的。他们在产业的支撑下,因地制宜,解决了村民就业,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兴牧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谈到自己创业的时候,动情地说:“过去,我们家在养猪的几十年里,或多或少给周围的父老乡亲带来如污染这样的影响,现在我们有能力反哺村民了。”于是,他流转了本村30多个农户的土地,签订合同,按照每亩每年1200元发给对方,大大高于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他把招工的范围限制在本村本组,20多名员工年收入4万元以上。他还把鸡、鸭、鹅苗给本村的人喂养,长大了按高价再回收,让利于民。为此,北庄村集体投入上千万元,升级改造并发展新的生产基地。
现在,北庄全村劳动就业率达100%。在专业合作社的从业人员120名。去年这个村在宜兴市50强村中排列32名,人均居住面积达66平方米,2019年全村实现农业总产值10268万元,工业应税销售26.5亿元,村级财政收入3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5万元。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 “江苏省卫生村” “江苏省生态村” “江苏省民主法治村”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