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泰州靖江马桥镇朝西村:徐徐展开乡村振兴蓝图

来源:靖江日报 日期: 2021-09-03

这几日,马桥镇朝西村一派繁忙景象,200余名村民在农业种植大棚里辛勤劳作,靖江新恒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标准化厂房内机声隆隆……“从收入1万元到40万元,朝西村只花了6年时间,等下一个6年来临,朝西村一定会有更大的变化。”朝西村党总支书记陈小海自豪地说,建设朝西村美丽乡村的“画卷”已徐徐展开。

从“废地”里挖出第一桶金

朝西村位于马桥镇西首,千余名村民最早以种地为生,全村1800多亩土地,一年忙到头,人均年收入不过四五千元,当时的朝西村离奔小康的目标还有很远。

“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想办法从土里挖出‘金疙瘩’。”2014年,做企业出身的陈小海带着“经营”理念来到朝西村,他认为,朝西村四周的地理位置较佳,要发展产业,以土地资源、地理位置来吸引企业入驻。

2015年,靖江市万盛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朝西村,企业刚一落地,便解决了9名本地村民就业问题,实实在在的效益让村民们看着“眼热”。“企业进驻,要亲民也要亲企。”陈小海回忆道,从最初村民有所顾虑到后来大家主动来企业参与劳动,朝西村一方面通过市工信局牵线搭桥,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努力打造示范样板企业;另一方面,积极为企业、村民搭建沟通桥梁,以定期召开纠纷协调会等方式,为企业入驻扫除“后顾之忧”。

几轮工作下来,到了2019年,朝西村已流转土地1300多亩,利用曾经闲置的土地资源招引到6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目前,朝西村内已有民营企业12家、个体工商户11家,村内企业就地聘用50多名村民就业,提高村级经济收入近20万元,其中不少企业还为村级社会事业发展、贫困户帮扶出力出策。“村级资源再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再增强,这就是产业的魅力。”陈小海说。

“三把火”燃起村民致富梦

走进朝西村刚投入使用的农业种植大棚,600余亩大棚里种满了20余种农产品与花卉苗木,刚刚“摘帽”的村民黄网清正在大棚内辛勤劳作着。“多的时候150元一天,这可比自己种地赚得多啊。”黄网清说。

然而,2014年前,朝西村1800多亩土地仍被村民紧紧地“攥”在手里,他们迟迟不愿放手。“农产业的发展不能各自为政,必须集群发展。”2014年年底,朝西村努力引导农业种植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成立专业合作社,筹建了集农机存放、粮食烘干、粮食存放、大米加工、包装出售为一体的1900多平方米的农机库房,村内产出的粮食形成了统一供种、耕种、管理的新模式。

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步子迈实了,村书记陈小海又烧起“第二把火”:创新培育绿色农产品,让农产品“标签化”。其中,“朝绿”牌大米,便是朝西村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推出的第一款自主培育的农副产品。“经过三年的反复试种才走入市场,凝聚了大家的心血与智慧。”陈小海说,2016年年初,“朝绿”牌大米上市,收获不少百姓、业内人士的好评,目前“朝绿”牌大米已经销往上海、泰州等多个城市,年均销量超过10万斤。

2019年年底,市场粮食价格持续走低,朝西村第三次对农产业进行调整,划拨600多亩土地建起农业种植大棚,招引种植户入驻。“大棚模式能帮助朝西农产品做出差异化,走上个性化道路,而且还能带动村民就业。”陈小海告诉记者,2020年年初,种植大棚投入使用后,20多户种植户雇用了本地200多名村民参加劳作,每年发放劳动报酬接近100万元。

“一切都是为了村民致富”

如今,走在朝西村主干道上,笔直的水泥道旁划上了醒目的停车位,整齐的路灯向远方延伸,家家户户门前摆上了绿色的垃圾回收桶,村民们正积极报名参加村级组织的罱河泥工程……村级收入的提升,让朝西村环境提升、民生工程得到推进。

2019年年初,朝西村两委决定每年将村级收入拿出半数用于民生工程建设与改造,三圩港道路修补工程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夜晚走路不少人会被绊倒,现在不仅坑洼没了,连路灯都加装好了,真是‘修’到我们心坎里去了。”村民刘卫红指着重修好的三圩港道路开心地说。

朝西村还善于将各项民生工程实施与脱贫攻坚计划相结合。2020年年初,朝西村率先启动罱河泥工程,优先安排村里低收入人群参与劳动,每天为他们发放报酬。路灯改造、道路修补、河道清淤……在朝西村,大大小小的民生工程里都有本村村民参与劳动的身影,他们中大多是低收入人群,均在参与劳动后获得了相应报酬,改善了生活。

“一切都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陈小海表示,接下来,朝西村两委将继续以改善民生、提高村级经济收入为宗旨,全身心服务村民,为村级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