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江苏徐州煤建路:镌刻着“工业记忆”的市井生活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2-03-23

沿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煤建北村小区东侧的巷口驶入,一路向南至碧波荡漾的云龙湖畔,这便是煤建路。一头连着车水马龙的繁华,一头抵达徐州艺术馆旁的历史长河走廊,这条因“煤”而生的道路,带着这座城市的产业基因从资源枯竭和转型升级的阵痛中缓缓走过,倏忽已过几十载春秋。

煤建路路牌

煤建路路牌

时代的见证者

在煤建路不远处的淮海西路上,坐落着拥有130余年煤炭开采历史的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它是徐州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的显著标志。据徐州市史志学会副会长李世明提供的资料显示,煤建路始建于1957年,1971年命名为新建路,1981年又更名为煤建路,同时更名的还有煤建西路。而1957年建起的居民区经过重新划分片区,也依其与煤建路的地理位置关系,于1981年正式更名为煤建东村、煤建西村、煤建南村、煤建北村。

早晨,来一笼热气腾腾的小笼包。

早晨,来一笼热气腾腾的小笼包。

据李世明介绍,煤建路这片地方,是原苏堤路西段庄村、苏堤路南吴庄村等村庄的田地。淮海西路最初也仅开辟到苏堤一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原徐州市矿务局发展很快,在这一片形成了工人新村,到了1957年前后,陆续形成煤建新村。”据李世明回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作为徐州市矿务局各个机关及职工家属居住地,并未形成街市,早年多为一排排简易的平房。1971年,徐州市矿务局机关迁建至淮海西路南侧,街巷逐渐形成。

鸟瞰煤建路

鸟瞰煤建路

从“煤都”辉煌的历史中走过,随着煤炭资源枯竭、生态环境亮起“红灯”,徐州产业结构单一、工业装备落后等问题层出不穷。国家提出去产能政策后,作为老工业基地,煤矿行业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关口。资料显示,那时徐州矿务集团先后关闭了16对矿井,数万人分流安置。煤建路是浪潮退去的见证者,它将过往的辉煌封存进历史,也在讲述着一条老路的崭新故事。

时光的讲述者

初春的早晨还有些许凉意,年逾70岁的汪师傅一大早便提着水桶和毛笔来到徐州市求是小学门口的空地上练起书法,吸引了许多晨练的人前来围观。

据汪师傅介绍,他曾是一名煤矿工作者,从事电气化方面的工作,谈起过往,“皮带机、自动化”这些专业名词汪师傅脱口而出。“我就住在这附近,原来的老矿务局宿舍。退休后有了时间,常去公园看别人写字。后来自己也买支笔练起来,但发现写的间架结构不合理,写不成。”并无艺术功底的汪师傅没有就此放弃,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倒像是藏着老煤矿人的精神。后来接送孩子放学,汪师傅每天都会早来半小时在学校门口练字,他的书法也成为了煤建路上一道特殊的风景。

汪师傅的书法成为煤建路上的一道风景

汪师傅的书法成为煤建路上的一道风景

据李世明介绍,徐州市求是小学的旧址便是原徐州矿务局职工子弟小学,约1958年后建成,2008年由徐州市教育局接管,更名为徐州市求是小学。除了学校,依着煤建路而建的许多基础设施,都留存有“煤矿”的身影,包括现今的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当年的研究所、矿工报社、招待所。在李世明看来,这是一条徐州地区以煤矿企业为中心,经历四五十年崛起、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特色道路,也是记载、见证徐州煤矿企业百年历史的宝库。

沿着煤建路一直南行可以发现,这里依旧保留着老城的旧貌,许多临街的店铺还做着老派的营生,制衣、修表、手工定制皮鞋……一条老路,更像是高手如林的“手艺江湖”。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不远处的一个小门面并没有门头,里面摆着各式各样的油烟机和燃气灶,店主杜师傅正坐在门口和三五好友一边闲聊,一边清洗燃气灶。“我就住这附近,这个店开了十好几年了,都是周边的老邻居来修的。”在杜师傅看来,自家门面的存在,并不仅为赚钱。时代日新月异,厨具也在急速更新换代,但总有人要会修这些“老件儿”,为这些周边的老邻居们服务。

俯瞰煤建路

俯瞰煤建路

正午的阳光洒下一地金黄,老人们带着小马扎,在小区门口坐着唠家常,困了便打个盹;有的和老邻居聚在一起来上几圈“掼蛋”;有的在街角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他们与居住的这片街区一道,成为了岁月的亲历者和时光的讲述者。

生活的朗读者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的搬迁,近二十余年,煤建路及其周边的建筑已经逐渐融入了老城区,起初的宿舍楼也逐渐变成普通的居民区,迎来了许多矿区外的“朋友”。

手工制作皮鞋

手工制作皮鞋

在煤建路与吴庄路交界处的东北角有一片空地,拐角处修葺的小屋上蓝色的门头十分醒目——永安办事处残疾人再就业蒋记修鞋行。“是的,我就姓蒋,这是政府帮忙给我弄的店,不收我房租的。”蒋师傅坐在门口的修鞋机器旁,一边踩着踏板,一边笑着说。据蒋师傅介绍,他住在关庄附近,因身患小儿麻痹症,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早年在这一片儿摆摊修鞋,数九寒天、酷暑三伏从未间断,用这门手艺养活着家里四口人。后来永安街道办事处提供了帮助,他才有了这间店铺。

店铺不大,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层层的鞋子,袋子上都做好了各样标记,20块钱贴一双运动鞋的底,价格非常实惠。“来我这修鞋的都是住这一片儿的,不能收贵。这都要感谢好政策,我才有了这个店。”

春风虽至,吹面犹寒,蒋师傅的脸颊和双手被风打得通红,但脸上依旧是满足的喜悦。“没有苦,哪来甜啊!”蒋师傅把这句再朴实不过的道理送给记者,也为生活留下了生动的注脚。

徐州市求是小学

徐州市求是小学

与蒋师傅一样,徐州市求是小学对面铺子里的孟爷爷和倪奶奶也不是老煤矿人,倪奶奶早年从山东嫁到徐州,与老伴在煤建路经营着烤红薯摊和修锁铺已经30多年。日子过得虽然紧巴了一些,但她的烤炉上却写着美好的句子:喜欢我,就请我吃甜甜的蜜薯吧。

倪奶奶的蜜薯甜蜜蜜

倪奶奶的蜜薯甜蜜蜜

“生意不比前几年了,但修锁这个活儿你知道的,特别是配钥匙、开锁,那得是熟悉的人才放心。从这搬走的人,有的搬去了翟山,也还是回来找俺们修锁。”倪奶奶表示老伴这会儿正去给附近的住户开锁,她在家看店铺。

煤建路的特色小馆

煤建路的特色小馆

不论是职工宿舍的老煤矿人,还是远道而来的“新朋友”,都在这里扎根,成为了这条老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永安街道建南社区邢副书记介绍,他们辖区内的煤建南村和静博园小区都是老小区,老年住户居多,他们经常在元宵节、重阳节等特色节日邀请老年人来社区开展一系列活动。这样的活动也吸引了附近学校的学生争当志愿者,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一部分。(供图: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