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丰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建设升级版高标准农田
来源:交汇点新闻 日期: 2022-06-08
仓廪实,天下安。近年来,盐城市大丰区深入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以亩均产能1000公斤为重要指标,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工程来抓,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28万亩。
为提升高标准农田生态功能,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转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丰区在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好示范区建设,将生态优先理念贯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在2021年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3个4.5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又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3个4万亩,打造了一批规划科学合理、连片规模较大、投资强度较高、措施配套齐全、示范效应明显的示范区。
高位推动,科学谋划绘蓝图
大丰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重要抓手,高站位系统规划、高起点整体推进,区政府列为十大民生工程,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小组,编制《大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规划》,印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每年的建设任务,并分解到镇(区、街道),将国家项目、自建项目、示范区项目合理分配、有机衔接。
在项目区域确定上,根据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在国家项目的基础上,选择连片规模较大、村容村貌较好、配套相对齐全、参与积极性高的项目区域作为示范区建设,通过改造提升,将其打造成技术先进、设施完善、功能健全、环境优美、管理科学的绿色农田示范点,进而辐射带动整体提升。
在项目建设内容上,遵循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统筹考虑农业、水利、土地、林业、电力、气象等各方面因素,围绕农田生产能力、灌排能力、田间道路通行运输能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机械化水平、科技应用水平、建后管护能力等内容,提升耕地质量这个根本、紧跟信息智能这个大势、紧盯农田生态这个难点,建设生产宜机化、管理智能化、环境生态化、服务社会化的示范区。
在项目建设打造上,突出集中连片规模化建设这个重点,加快土地流转和实施土地平整,3个已建成的万亩以上示范区实现耕地条田化、种植规模化、耕种宜机化。因地制宜推进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加强生物多样性建设,着力提升农田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设灌排信息化监控系统、智能灌溉云平台、农情监测系统,运用科技力量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集聚资源,攥指成拳共推进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以绿色生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统筹推进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相融合,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的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统筹考虑种植结构调整和产业规划布局,兼顾农房改善、河道整治、土地流转平整、人居环境整治等因素,注重整合其他项目和资金,共同改善农村面貌,美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农田综合产能、休闲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做到便于施工、融为一体,推动乡村环境治理,助力农民致富增收,着力打造村美、房美、田美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为实现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在融合项目上,统筹水利部门的生态河道治理、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的占补平衡项目、财政部门的农桥农路和一事一议项目,产业强镇、现代农业园区等项目,做到一体规划、整体推进,攥指成拳、定向发力,建设一片、提升一片。
在整合资金上,统筹住建部门的农房改善、民政部门的散坟迁移和镇自筹资金,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投资公司参与建设。发挥区场一体化优势,借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实现区场共建共赢。采用资源换资金的办法,充分利用土地平整新增耕地进行先建后补,充分调动镇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性。
在整治环境上,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做到建好农田、用好农田,美化环境、提升效益。大力实施“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通过农村零散房屋拆除、散坟迁移、宅基地置换、退宅还耕等方式,加快“小田并大田”进度,推动碎片片土地连片整理,促进规模化种植、宜机化作业、集约化发展。
突出重点,示范引领探新路
在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示范区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抓好“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站洞”全面配套,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智慧农业技术,突出耕地质量提升、农田生态建设、信息智能建设,进行提档升级,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突出耕地质量提升。耕地质量提升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示范区建设突出耕地质量提升这个根本,以增施有机肥和绿肥、秸秆还田为重点,开展地力培肥、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有机质含量,将“薄田”变成“沃土”,不断提升产能。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涵闸等渠系建筑物,既改善了灌溉条件,又提升了土壤质地。去年在小海、刘庄和大丰港区3个示范区项目实施耕地提质工程,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示范区耕地质量提升了0.1等级以上。
突出农田生态建设。在各示范区因地制宜推进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着力提升农田生态环境质量。既对项目区进行农田林网和建筑物周边绿化美化,同时又注重生态型排水、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建设,让农田尾水生态排放、循环使用,既节约用水,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达到“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大丰港区示范区1.5万亩内建设1000亩生态农田,建设生态沟渠7.9公里、生态堰6座、太阳能诱虫灯48盏等;小海镇示范区1.5万亩内建设生态沟渠25公里、动物逃生通道56处等,对农田尾水进行沉淀净化,对水质智能化检测和设施控制,水土保持率达到95%以上。
突出智能信息建设。示范区以规模化高标准农田代替碎片化零散耕地,各示范区建设灌排信息化监控系统(含分水自动化闸门、氨氮水质监测装置、监控中心等)和一体化灌溉站,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和互联网+智慧农业技术,实现项目区的闸站远程自动化控制,水肥一体化,不仅节省人力、降低人工误差,还能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为绿色技术的推广创造条件,提高肥水药利用率,促进水、肥、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为打造智慧农场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和保障,极大地改善农业机械作业环境,全面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传统农业耕种向智慧农业转变,实现耕种管收智能一体,为美丽乡村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