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十三五”期间赣榆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情况

来源:赣榆区工信局 日期: 2021-07-27

2020年,全区实现工业税收17.7亿元,下降48.8%;220家规模企业实现工业产值550.3亿元,其中,石化产业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55.3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28.2%;钢铁及装备制造业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91.8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34.9%;生物科技产业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6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2.9%;新能源产业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2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2.2%;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4.4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0.8%;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30.2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5.5%;服装玩具业实现产值13.4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2.4%。

一、以规划政策引导转型升级

突出规划引领,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深入实施“工业立区、产业强区”战略,制定出台《赣榆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赣榆区工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中长期政策文件,使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具体。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专业化、特色化、集聚化的要求,落实推进“4+11+N”产业布局。各镇按照“有规划体系、有产业定位、有配套设施、有储备土地”原则,聚焦定位1-2个主导产业,11个镇级工业集中区建设快速推进,提升园区载体能力,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拳头产品,增强产业链引领力。同时,加快推进集聚区设立,批复设立西棘荡循环经济产业区等一批集聚区,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形成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强化政策扶持,为深入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 “工业立区、产业强区”战略,充分发挥《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赣委发〔2015〕16号)、《赣榆区培强培优企业行动计划》关于扶持工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推动我区产业做专做精、企业做大做强,2015年开始,制定赣榆区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树立明确的发展导向,进一步加大对重大产业项目、技术改造升级、企业规模提升、品牌质量标准建设、服务平台等重点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绿色制造、两化融合、信息化建设等重要方向的政策支持力度,全力鼓励引导企业谋发展、快转型、求突破,“十三五”期间兑现落实各类奖补资金4880多万元。

二、以项目建设带动转型升级

强化项目推进。坚持把产业作为头版、工业作为头版头条,以壮大产业投入、推动转型升级为主线,抓牢项目建设的牛鼻子,为实现高质发展提供充足后劲。狠抓难题会办、运行调度、监测分析,推动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有效拉动工业投资增长,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十三五”期间,全区工业投资年均增长在10%以上,项目体量实现突破,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发展后劲稳步提升,后发先至的工业基础愈发坚实。突出技术改造。将技术改造作为促进扩量提质、优化结构的重要抓手,促进企业生产方式升级,提升内生增长动力。贯彻落实《实施“三千”技改工程推动工业高质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三年引导189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施189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0亿元。2020年,全区完成工业投资178.71亿元,占全区全部投资总额的比重为67.98%;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50.85亿元,占全区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8.45 %。提升项目层次。每年重点摸排推进100个工业投资项目,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镇级工业集中区建设,提高产业链层次,强化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加速产业向高端攀升,特色机电产业发展项目每年持续增长。

三、以主导产业支撑转型升级

加快冶金产业改造升级。基本形成了钢铁、不锈钢、镍合金等共同发展的格局,镔鑫钢铁等龙头骨干企业超低排放工程基本完成。镔鑫钢铁投资10亿元的智能化全封闭原配料处置中心建成投产,钢渣综合利用项目国际领先,实现钢渣100%综合利用,年可节约电能1亿度、标煤19.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近200万吨。做大支柱产业。石化、钢铁及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新能源四大支柱产业产值38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总投资17.3亿元的江苏省镔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新建1250立方米高炉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江苏三旗流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建筑喷涂机械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江苏朗道新能源有限公司高效晶体硅光伏组件项目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成功建设。总投资14.04亿元的新海石化100万吨/年连续重整项目、总投资15.6亿元的中碳能源一期28万吨铝用碳素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江苏润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高品质增碳剂加工生产线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狠抓产业集聚发展。按照专业化、特色化、集聚化的要求,四大园区主阵地发展潜力不断夯实,园区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达85%。启动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依托镇、园区现有产业基础,培育打造形成海头通用零部件特色产业园、柘汪棘荡农民产业园、墩尚临港自控设备产业园等一批新兴特色产业集群。蓝湾小微企业创业基地获评省小微双创示范。  

四、以融合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强化创新能力。贯彻落实《连云港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连云港市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等文件,紧紧围绕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全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建设创新载体。贯彻落实《连云港市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全力推进企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十三五”期间企业技术中心获批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县区,全区累计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每年围绕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储备一批全区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西德电梯等一批优质项目进行省级新技术新产品鉴定。推广智能制造。积极摸排智能制造项目,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智能制造专家咨询诊断、智能制造新模式宣讲会等工作,为企业制定智能制造整体实施方案,打造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十三五”期间,共实施智能制造项目(生产线)30个,创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3个、市级示范智能车间3个。推动两化融合。积极落实《关于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连云港市企业互联网化提升实施计划》等一系列文件,累计建成省级星级上云企业27家,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试验区)。

五、以信息化助推转型升级

加强统筹推进。成立区信息化领导小组,贯彻落实《“十三五”智慧连云港建设规划》《连云港市新型智慧城市规划纲要》《市信息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第五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关于进一步加快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形成信息化推进合力。强化基础建设。完成5G网络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建成5G基站309个,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和县城5G信号全覆盖。积极建设移动大数据中心。

六、以绿色发展倒逼转型升级

整治提升化工行业。至“十三五”末,共关闭化工生产企业27家,累计引导10多亿元用于园区封闭化管理、智慧监管平台、特勤消防站等建设,超期贮存危废和废盐实现“双清零”。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督导要求及化工园区整治到位的前提下,柘汪临港产业区加快推进新海石化产业园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建立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及时预测预警,落实《连云港市节能失信行为认定和管理办法》通过信用约束加大工业节能力度,对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企业实施在线监测、能效对标。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江苏新海石化有限公司。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超过15%,超序时完成省下达下降10%的目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家家到”原则分类整治86家“散乱污”企业,完成67家企业关停取缔与整合搬迁,推动19家企业升级改造。严守安全生产底线。贯彻国务院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要求,积极发挥民爆、船舶等行业安全生产专委会作用,扎实推进重点行业专项整治,落实一表清、一网控、一体防“三个一”工作机制,积极运用行政规划、行政许可、智能化信息化改造等手段加强企业安全管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保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七、以优化服务保障转型升级

加强运行保障。建立全区50家重点企业月度监测机制,实现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全覆盖,定期开展企业难题会办,在宏观经济变数增多、落后产能加速出清的前提下,有力保障工业经济持续加速,夯实转型升级基础。着力培育企业。设立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支持产业项目建设,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五化”建设,支持企业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大力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建设和发展企业技术中心,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优化升级。全区拥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2020年新增江苏沃田蓝莓集团有限公司、连云港海太尔特种手套有限公司、连云港新东方家纺有限公司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20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2021年新增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新增8个市级专精特新产品。2021年计划培育22家,预计申报成功科技小巨人5家,专精特新产品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