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串”字文章 促进古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来源:学习强国 日期: 2021-10-26
在中秋国庆长假里,苏州人再次迎来了吴地传统民俗“游石湖看串月”。3天时间,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圈粉”无数,数据显示,线上线下共有90多万人次体验了“石湖串月”文化之旅。
走进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新郭老街,创意生活集市让人目不暇接,音诗会带来全新的视听享受、船拳展演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大运河健康跑“跑”进石湖景区,还原了吴地中秋“走月亮”的习俗;与9家老字号一起玩跨界,打造“石湖串月”文创产品;“云端逐月”线上导览系统再现了“姑苏繁华图”,现场直播更是嗨翻网络……此外,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姑苏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5市媒体共同启动了姑苏运河文化发布媒体共享平台。
可以说,一场“石湖串月”民俗活动以“串”字贯穿始终,传递出古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澎湃动力。
“赏吴门雅风·享姑苏繁华”主题音诗会
跨界融合——打响“石湖串月”文化品牌
“石湖串月”,一个“串”字是其精髓,它的基因中自带“跨界”与“融合”。如何做好“串”字文章?姑苏区吴门桥街道作为承办活动的“主角”,动足了脑筋,在坚守文化传承的同时,不断创新突破。
吴地中秋习俗“石湖串月”“走月亮”自古有之,可谓家喻户晓。为了再现当年“走月亮”的盛况,展现当代姑苏人的健康体魄与美好生活,国庆节前夕,“健康走石湖 小康看姑苏”2020“迎国庆·庆中秋”大运河健康跑活动在石湖景区举办,吸引了近千名选手参加,除了苏州本地市民外,还有不少来自无锡等周边城市的跑步爱好者。民俗与体育的跨界,点燃了市民和游客的激情,让更多人了解吴地中秋习俗。
10月4日晚,第三届“石湖串月”中秋民俗文化节开幕式上,一场“赏吴门雅风·享姑苏繁华”主题音诗会将民俗与音乐跨界结合,共贺人月两团圆、家国同兴旺,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的视听享受。同时,一场创意夜市集点亮了整条新郭老街,不仅展示了苏扇、漆器、桃花坞木刻年画、核雕、苏州盘扣等大运河沿线省、市级非遗传承人的精品,更有许多创意十足的文创产品。其中,一款由得月楼、松鹤楼、采芝斋、津津、叶受和、乾生元、天福等9家老字号跨界打造的“石湖串月”文创礼盒,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除了各种形式的“文化+”跨界,石湖地区本身由石湖景区管理处和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吴中区越溪街道、高新区狮山街道“三国四方”共管,此次“石湖串月”民俗活动中,“三国四方”拧成一股绳,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吴中区越溪街道、高新区狮山街道更是联手推出了“江南船拳”展演,以文化力量促进融合发展。
“在3天的‘石湖串月’活动中,我们用一个‘串’字贯穿始终,不但‘串’起线上线下,‘串’出新意,更是‘串’起了多方力量,进一步打响‘石湖串月’文化品牌,打造‘硬核’姑苏新名片。”吴门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静表示。
石湖曲会
高端对话——扩大大运河文化“朋友圈”
打响了品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搭建平台、谋求发展。石湖作为大运河的水源之一,起到了沟通大运河水系的作用,而吴门桥街道辖区内有着丰富的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当前,苏州正围绕“保护、传承和利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一段”。为此,在本届“石湖串月”民俗活动中,如何走出去、讲好大运河“苏州故事”成了一大重要课题。
在10月4日当天的“石湖串月”民俗文化活动开幕式上,姑苏区委宣传部联合苏报智库、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共同成立了姑苏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并落地渔家村。据介绍,姑苏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将邀请各方专家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与挖掘、大运河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大运河旅游目的地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10月4日当天还举办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专家理论研讨会。研讨会上,苏州科技大学教授陈来生提出,吴门桥街道辖区内既有1000多年历史的吴门桥,也有江南运河沿线仅存的古邮驿遗迹横塘驿站,还有展现当年运河人家生活风情的渔家村及吴地民俗盛事“石湖串月”,正是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一个很好的发力点,可以打造成为集遗产保护、文化休闲、商贸旅游、生活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精彩段落,助力苏州大运河“最精彩一段”建设。
同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此次“石湖串月”民俗文化活动邀请了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5市媒体前来采风,参观了吴门桥街道辖区的蓝·芳华文化创意产业园、吴门印象、横塘驿站、渔家村等。5市媒体共同启动了姑苏运河文化发布媒体共享平台,今后将通过该平台共联共享,有效推动资源整合,促进交流对话,讲好运河“苏州故事”。
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扬州晚报总编辑张志虹表示,扬州是大运河滥觞之地,苏州是大运河沿线流经区域多、遗产最丰富的城市。姑苏运河文化发布媒体共享平台对促进大运河沿线城市主流媒体之间的内容交流、资源共享、平台融合,将发挥重要作用。
蓝·芳华文化创意产业园
产业发展——以文化之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有了文化品牌和平台,吴门桥街道又在思考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让文化“变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于是一场文化产业链的构建,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2014年5月,石湖渔家村整治与再利用项目正式启动,以“一核二轴三片”为主线,凸显田园风光。其中,“一核”是指越城遗址,“两轴”是指传统文化轴和新生文化轴,“三片”是指田园风光片区、传统文化片区和新生文化片区,力争营造出具有姑苏老街坊印记、江南自然村落和田园风光诗画意境的游赏境域,切实提升“石湖佳山水”的江南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价值。
作为渔家村项目一期工程,新郭老街突出了田园风光的野趣和村落景观的恬静,建成后同周边优美的石湖自然山水景色及田园文化融为一体,整个老街的街巷空间自然而然成为了苏式生活怀旧区。如今,渔家村新郭老街已连续举办了3届“石湖串月”民俗文化节,成了吴门桥街道的一个亮点项目。
“石湖串月”,是行春桥9个环洞各映月影一轮于湖水之中,形成的“九月一串”之奇观。如果说正在打造的渔家村是一轮冉冉升起的明月,那么,吴门桥街道辖区的九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倒映在湖面上的月影。
3年来,吴门桥街道着力推动老厂房改造工程,释放招商资源,推动蓝·989文化创意仓库、蓝·芳华文化创意产业园、蓝·文化创意产业园、蓝朋友创业工坊、智慧交通科创园改造完成,在整合、提升、改造现有闲置空间、企业的同时,发展了一批新企业,逐步形成文创产业集聚区。今年更新的载体中,蓝·Sports产业园已顺利开园,另有蓝·YOUNG创业工坊将于近期开园,一丝厂、安和锦美地PARK改造工程正在推进中。
“古城保护重点在于再利用,无论是渔家村的打造,还是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改造,都是在保留城市记忆的基础上,盘活现有载体和资源,不但改善了环境,还提升了经济效益,为古城有机更新探索了一条路径,而文化自信是其中的核心。”吴门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范剑军表示,吴门桥街道正在深挖辖区文化资源,串起凝聚力,让文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以高站位的文化品牌助推古城高质量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