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十三五”期间徐圩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情况报告

来源:徐圩新区经发局 日期: 2021-07-27


徐圩新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先导区,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是江苏沿海开发、“一带一路”支点建设中产业合作的主要实施载体,是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新型临港产业的核心区。2009年6月17日徐圩新区开始启动建设,经过近12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断累积,目前呈现强劲发展态势,正处于产业规模化突破和产业链延伸的关键时期,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超1800亿元,其中产业投入超120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约600亿元,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基本完成以石化为龙头的临港主导产业项目布局,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向上的发展态势。

一、新区“十三五”建设成效

(一)基础设施和功能平台建设日趋完善。按照示范区功能布局总体要求,徐圩新区集中物力财力,完成投资约600亿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平台建设,已具备重大产业项目承载条件。一是提升港口承载能力,徐圩港区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规划6个港池113个大中型泊位,总设计吞吐能力4亿吨。现已具备10万吨级船舶通航条件,8个3-10万吨级散杂货码头、3个1-5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已建成投用,另有1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10个5-10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正在建设中;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加快推进。二是提升路网通达能力,连盐铁路徐圩支线已建成试车;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徐圩新区)产业园区专用铁路一期项目已取得省发改委核准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公路规划与外围连霍高速、宁连高速、京沪高速、沿海高速、204国道等主体交通框架实现互联互通;实现道路保通275公里,初步形成“五纵五横”路网框架。三是提升公用配套保障能力,设计供水能力60万吨/日的徐圩水厂一座,目前供水能力9万吨/日,同时建设2个应急备用水源,可满足缺水条件下企业20天的保供任务,一个已经建成投用;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30万吨/日的徐圩污水处理厂和设计处理能力为20万吨/日的东港污水处理厂,目前处理能力3万吨/日;已建成每小时供热能力达1038吨的集中供热中心,规划建设虹洋热电二期和公用工程岛,供热能力超10000吨;徐圩新区是国家首批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区域,现有110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站4座,其中在建2座,供电能力达到300万千伏安,可满足石化基地内产业项目需求。

(二)以石化为龙头的临港产业布局基本完成。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划要求,新区确定了以石化、高端装备制造、临港贸易物流加工等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基地的产业定位,重点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截至目前,累计引进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超3300亿元,其中投资234亿元的斯尔邦石化醇基多联产、投资96亿元的珠江钢管一期工程等7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按照市委提出的“环保安全、工艺设备、投入产出、品质品牌”四个一流的标准要求,徐圩新区正在全力推进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盛虹炼化一体化、卫星石化、中化高端精细化工有序推进,虹港石化PTA二期、卫星石化烯烃综合利用一阶段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石化产业已逐步进入收获期。今年预计实现石化产业投资额460亿元,石化产业新增工业应税销售收入200亿元,达到450亿元,增长100%。

(三)经济发展呈现高质高速增长态势。徐圩新区开发建设以来,尤其是“十三五”期间,徐圩新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超1300亿元,占新区开发建设以来投资的70%以上,是“十三五”之前的2倍,其中工业投资超900亿元,占新区开发建设以来工业投资的75%以上,是“十三五”之前的2.5倍;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超20亿元,增长67.6%;外贸进出口46.2亿美元,增长7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1000亿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4.2亿美元;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累计近1000亿元,企业所得税超8亿元。

(四)面向中西部的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按照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徐圩新区制定出台了合作共建暂行办法、鼓励投资暂行办法等促进区域合作的支持政策,并与延长石油等多家有合作潜力的企业、单位开展有效对接工作;设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与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兰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区域合作和资源环境创新研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先后举办示范区建设推介会、“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区建设说明会等重大活动,与中亚五国签订多项合作框架协议。

(五)初步建成绿色安全发展支撑保障体系。按照“生态、智能、融合、示范”的发展理念,制定打造国内化工园区安全管理和生态环境示范标杆三年行动方案,积极落实生态环保与修复措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三五”以来,新区生态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成功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国家级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善后河水质年均达到三类水水质标准,开发建设以来,新区环保基础设施累计投入约80亿元,年平均增速30%以上,实施27个具有长远引领示范效应的重大产业支撑项目,总投资191亿元打造应急救援保障体系、智慧安全运行保障体系以及区域生态环境监控体系,大大提升新区产业发展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二、“十四五”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抓建设“一带一路”强支点和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紧扣“高质发展、后发先至”这一主线,以产业强区为主攻方向,突出集群化、规模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秉承“生态、智能、融合、示范”的发展理念,依托石化产业基地,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打通产业之间“内循环”和“外循环”,着力打造千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扎实推进产业支撑体系和生态安全保障建设,提升区域开放合作水平,将徐圩新区打造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大型临港产业园区、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园区,成为江苏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徐圩新区产业定位要求,高标准编制发展战略规划,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加强规划的管理和控制,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开发建设,努力实现徐圩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错位发展。在港区一体化战略下实行和周边工业园区差异性发展策略,依托港口发展临港重化工产业,形成临港产业链集聚效应,打造核心竞争力。三是坚持滚动开发。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统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时序,分片分期开发建设,确保开发一片、成熟一片。四是坚持环保优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规避“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走一条可持续的、具备生态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成为具有示范效应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五是坚持开放合作。努力构建运作平台和窗口功能,全面加强与中西部、泛长三角等地区的合作,创新合作机制,强化辐射和服务功能,使各地优势资源和产业园区进行有效对接,实现互利共赢。六是坚持体制创新。实施一体化开发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市场运营、资本运作、人才引进、管理制度等方面创新,努力打造管理体制创新示范区。

(三)发展目标。紧扣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线,积极把握新时代要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按照“一体化、大型化、园区化、高端化、清洁化”的发展思路,加快临港主导产业培育,大力构建园区环保安全等产业支撑体系,加快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一是科学规划、规范发展。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园区发展特征,科学规划、适度超前,与上位规划、既有规划相衔接。保持适度弹性,突出“三个结合”,即科学规划与新区现状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世界眼光、树立标准意识、坚持标准理念、强化标准思维,加强标准化制度建设,引导新区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二是绿色引领、转型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江苏省沿海发展的重大机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的,规划引导高附加值、低物耗、低污染、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重大项目集约集聚,以绿色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创新驱动、高质发展。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化产业、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能制造。鼓励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部署要求,推动产业结构、价值链、技术水平、产业竞争力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推动新区内涵式发展。四是港产联动、开放合作。坚持“以港聚产,以产兴港”,围绕打造中西部地区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加快港区功能升级,完善集疏运体系,利用深水大港的辐射带动优势,着力招引中西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与港口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的临港产业在徐圩新区集聚发展,提升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能级。同时,以服务临港工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临港物流,以港口物流拉动产业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构建东中西部地区优进优出、内外联动的开放型产业发展新格局。